「首善稅籌」財稅乾貨「稅收窪地」的套路你真的了解嗎?

近幾年,各省市的“稅收窪地”政策在一些代理公司的推動下分外火熱,各種宣傳通過各種社交網絡的快速傳播,很多企業以為“稅收窪地”就等於稅收籌劃,甚至認為稅收籌劃就是到“稅收窪地“註冊個企業來開票就可以了!

案例一:

某地區因為是國家級企業所得稅免稅優惠的地區,吸引了大批企業前來註冊,某企業註冊該地區子公司後,採用大額對外開票確認收入的方法節稅,結果近期該地區對此類情況企業進行大規模專項稅務檢查,企業面臨巨大的稅務調整風險。

風險點:企業認為註冊開公司後就可以開票,並未考慮實際成本列支及會計報表鉅額利潤問題,

案例二:

某生產製造企業通過在“稅收窪地”註冊銷售子公司的方法節稅,造成母公司形成了異常報表虧損,觸發稅務局稽查,稅務機關經稽查後利用關聯交易定價調整機制要求母公司補繳大額稅收;

風險點:該公司在設計母子公司結算方式及價格時缺乏專業考慮。

案例三:

某公司在一些中介的介紹下,利用個人獨資企業模式的“工作室”進行員工薪酬籌劃,公司進入IPO階段後發現這樣的操作造成該人力成本嚴重失真,所有采用此種方法的會計年度都很難作為申報報告期,企業遺憾的喪失了快速對接資本市場的機會。

風險點:該公司在人力成本的支出應進行合理籌劃後再進行性質轉移

到底怎麼看待 “稅收窪地” 這個優惠政策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稅收窪地”知識點

知識點一:什麼是“稅收窪地”?

搜索“稅收窪地”我們看到“稅收窪地” 是指在特定的行政區域,在其稅務管理轄區註冊的企業通過區域性稅收優惠、簡化稅收徵管辦法和稅收地方留成返還等處理方法,實現企業稅負降低的目標。

知識點二:“稅收窪地”都有什麼“套路”?

套路一:利用國家級的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

比較典型的有,新疆霍爾果斯的企業所得稅5免5減半的政策,西部大開發相關的地區企業所得稅減按15%的政策等。

套路二:利用簡化稅收徵管辦法

比較典型的就是利用稅收管理上的“核定徵收”的辦法,即利用核定利潤率的方法計算公司制的企業所得稅或者合夥制、個人獨資制的個人所得稅,對高毛利或者成本費用嚴重無票的企業誘惑力比較大。

套路三:利用稅收地方分成後稅收返還

中國是一個分稅制的國家,貧富差距的問題導致國家和地方在稅收層面有一個分配機制,目前的分配機制是增值稅國家和省級地方對半開,所得稅國家和省級地方六四分,因各地貧富差距不同省級以下級別的地方再和省級財政有各自分配方法也不同,所以具體到落地的地方政府財政其可以分配的部分一定低於省級財政的分成,而“窪地”的地方財政正是用這部分地方留成資金進行稅收返還,來吸引企業入駐。

---

通過上述的瞭解,我們明白了"稅務窪地"是合理節稅的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既帶動了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響應了國家“一帶一路“的政策,既然”稅收窪地“這麼好,接下來咱們就聊聊怎麼能夠利用好“稅收窪地”?

考慮到大部分CEO都不是財稅專業出身,我們就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這個問題:

其實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稅務出了問題,要麼是各種稅負特別高,要麼是商業模式中成本發票解決不了,要麼是出現了可能被稽查的風險點。

這就很像一個人,隨著時間成長到一定階段身體出了健康問題,我們必然想要去看醫生,而專業的財稅籌劃師就是這個財稅醫生,能夠幫助你用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幫助企業把這些稅務健康問題解決掉。

對於人生病需要去看醫生,選擇有非常多:根據自己過往經驗去藥店買點藥品自我調養、通過線上APP在線問診買藥品、還是選擇去醫院排隊掛號買藥輸液?..稅收窪地”就可以把它看成藥品,現在的形勢下,這種“藥”很多,賣藥的“藥房”魚龍混雜,是不是企業覺得自己在稅上有“病”了,去“藥店”買點藥吃了就好了呢?

答案是NO!

同樣是感冒也分為病毒性感冒和風寒感冒,需要醫生根據不同的病情開具藥方才能吃,否則隨便吃輕則無用重則傷身,稅收籌劃是一樣的道理,大部分的“稅收窪地”安排必須結合專業的會計師出具的“藥方”—稅收籌劃方案,並在其指導下實施,這樣才能保證不“吃錯藥”!如果吃錯了藥,稅收窪地並不是絕對的稅收籌劃“靈丹妙藥”!

稅收籌劃,或者說稅務優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是要在對企業的業務模式、交易結構、公司架構、歷史稅負等情況進行詳細瞭解後,才能對症施治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