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黑天鵝」事件!德國「默克爾時代」將終結?

最近,在政壇叱吒多年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正遭受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打擊。

據外媒報道,默克爾的親信、聯盟黨聯邦議院黨團主席福爾克爾·考德近日在黨內選舉中敗選,名不見經傳的金融專家拉爾夫·布林克豪斯奪走了主席之位,這在柏林是不曾有人預料到的。在默克爾執政的13年間,考德一直輔佐默克爾,扮演她在議會的左膀右臂。其對手布林克豪斯的勝利則標誌著一個轉折點。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學者吳妍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表示,考德意外落選可以稱為是一次“黑天鵝”事件,德國聯盟黨很多黨內人士也沒有預料到,而且顯而易見默克爾也有誤判。考德一直被視為默克爾的心腹,他的落選說明議會希望在日後能夠更有作為,而不是亦步亦趨地一味聽從默克爾。此外,考德落選會導致默克爾在聯盟黨的威信和執行力進一步下降,她現在做很多事情都已經出現了力不從心的現象。

默克爾的第四個任期可謂開局不利。自今年3月贏得連任以來,默克爾先是經歷了相當漫長艱難的組閣過程,在組閣之後,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不僅與社民黨之間分歧不斷,而且組成聯盟黨的基民盟和基社盟之間也不斷出現分歧並公開化,導致民眾對於聯盟政府的不信任感愈加增強。此外默克爾擔任黨主席的基民盟如果在選民中支持率下降,黨內人士會首先把問題歸咎到默克爾本人身上,這將導致基民盟黨內對默克爾的不信任上升。

吳妍進一步分析,默克爾陷入目前境地和她本人的執政風格有關。默克爾的特點就是謹慎,很多事情出來後她會聽取各方意見,然後綜合各方意見,最後折中再提出自己的看法。現在默克爾領導的政黨和她本人的支持率下降也導致對她的執政能力產生一定懷疑。流失的選票則很多都流向了極右翼政黨。這樣下去默克爾不管在內政還是外交方面,執行能力都堪憂。

眾所周知,德國是歐洲重要的“三駕馬車”之一,其政局穩定與否關乎歐洲發展。鑑於此,默克爾的“困境”可能將在歐洲產生外溢效應。吳妍表示,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如果內部黨派勢力在不斷變化,對德國外交的決策、立場也會產生影響。假設極右政黨選擇黨繼續壯大下去,其在難民問題上的立場肯定會在德國外交決策中有更多展現。

當前,輿論普遍對此次“黑天鵝”事件持悲觀看法,甚至有媒體認為,“默克爾時代”可能就此終結。

瑞士《新蘇黎世報》網站就報道稱,等到安格拉·默克爾不再是總理的時候,人們會記起2018年9月25日:這一天,基民盟和基社盟的議員不再跟從默克爾,放棄支持她最親密的親信。雖然還無法確切地知道這一天距離默克爾時代真正終結還有多久,但它已不再遙遠。

那麼,“默克爾時代”真將終結嗎?

吳妍認為,目前選擇黨氣勢強盛,但這不能夠決定“默克爾時代”是否結束,關鍵要看接下來默克爾在內政外交方面能不能真正做出一定成績。默克爾比較明智的做法是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以保持政策延續性。因為就算她不扶持特定接班人,也有可能在黨內出現一個像布林克豪斯這樣的人物。(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