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法院“五集约”工作模式推进执行工作

为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虎林法院科学配置资源、强化团队分工、突出信息化运用,从文书送达到财产查控、流程管理、案件执行推行“集约化”工作模式,促进执行质效显著提升。

一是文书送达集约化。成立送达组,专人负责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限制高消费令的制作和集约送达工作,减少执行人员送达法律文书耗时,保障执行人员四查、强制执行时间和精力,促进执行效率提升,截至目前,共计送达文书1210份,累计节省送达时间403小时,极大提高了效率。

二是财产查控集约化。成立查控组,线上专人通过“总对总”查控系统提交查控申请并跟踪财产反馈;线下就无法通过网络查询的财产,实地“登门临柜”查控,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财产查控及时高效。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查控方式高效完成了1048件案件的财产查控工作。

三是节点操控集约化。成立录入组,严格按照《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实施规程》的要求,对执行过程中财产传统查控结果、冻结、扣划、评估、拍卖、结案等信息精准录入,保证节点期限内完成操作,防止人为查询被执行人的随意性。截至目前,有效完成了8300多个节点的录入工作。

四是结案审核集约化。成立督查组,在案件报结、归档前,专人专责、统一核查,对于存在材料不全、节点录入不准确等不达结案标准案件绝不准予结案,严控结案卷宗质量,倒逼办案人员规范执行,截至目前,共计完成503本报结案件监督审核结案归档工作。

五是“类案”执行集约化。成立类案执行组,根据案件不同特点,实行“类案”专业团队执行机制,将具有反复性和长期性的赡养费、扶养费、交通损害责任纠纷等的涉民生类案件,以及被执行人相同、案情相似的串案交由专人集中执行,确保法官对于相关执行信息“一次获取、多次使用”,减少重复性劳动。截至目前,24起“类案”被执结,执行到位标的140万元。

“五集约”执行模式打破法官“一案到底”的办案模式,通过集约分工管理,分权制约监督,将执行法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保障做好强制执行、财产处置等核心工作精力,同时促进各项工作高效衔接和有序推进,有效促进了执行效率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