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官一上任,众人就凑钱送礼,请上级把此官调走,他们怕什么

此大臣名叫骆秉章。

骆秉章出生于乾隆五十八年,广州人。

骆秉章布衣出身,自幼勤学好读。在道光十二年的时候,40岁的他终于高中进士,完成了“学而优则仕”的历程。

此官一上任,众人就凑钱送礼,请上级把此官调走,他们怕什么

虽说年纪比较大,但朝廷向来讲个先来后到。再加上骆秉章又无权无势,所以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8年,依然默默无闻。

道光二十年,骆秉章外放四川道监察御史。

上任不久,他便接到了道光的谕旨,让他去查户部库银一年。也就是让他去清查国库中的财物。

由于整个国家的税收等等都集中在国库中,清政府对国库的管理很严格。他们信不过汉人,国库中的官兵都是从八旗中挑选出来的。但就算是满人,朝廷也不能保证他们不贪污,所以朝廷不光增派亲王大臣们偶尔抽查,还定期让满汉御史稽核账务。

骆秉章接到道光的命令后,立刻上任。

谁知骆秉章上任的第一天。负责管库的荣禄、苏隆额便在陪同他巡视银库的时候,就跟他说了个潜规则。

他们说,银库收各地捐项银两时,100两银子,要多收4两银子。其中2两给库丁,另外2两则是库官和查库御史的辛苦钱。

骆秉章很好奇地问:“那一年得是多少银子呢?”

荣禄以为他是想知道一年自己能分多少钱,所以告诉他,大概有两万多银子。

骆秉章又问:“上面知道吗?如果他们知道,我就收;如果不知道,这钱我断然不敢收。”

几个陪同的库官听骆秉章这样说,不免都楞住了。既然是潜规则,哪能让上面知道呢?

此官一上任,众人就凑钱送礼,请上级把此官调走,他们怕什么

还是荣禄仗着自己有后台,壮着胆子说:“多少年都这样的规矩,骆大人可不能坏了规矩,就算您不收,我们也是要收的。”

骆秉章说:“你们收就收罢。反正我不收,我要是收了,还怎么查库呢?”

可是骆秉章要是秉公办事,那么,荣禄这几个库官就麻烦了。因为正是他们收了别人的钱,所以别人交上来的银子都是以次充好,短斤少两。

几个库官一合计,不行,骆秉章不收,他们收了也得退给人家,必须拉他下水。

所以,过了几天,他们又跟骆秉章说:“既然不收就不收吧,这笔钱就让银号充为捐官钱上交。银号再每年表示一下,骆大人也能有一万多的收入。”

谁知,骆秉章说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吗?不合法的钱,我是绝对不收的。

库官们见骆秉章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收这笔钱,于是找来骆秉章一个关系尚可的同学,让他来给骆秉章做思想工作。

他这个同学带着一张7000两的银票找到骆秉章, 对他说,银号们知道他新官上任,这是各银号给他的贺礼。并且银号还表示,以后一年三节,都会送上7000两的银票。

骆秉章知道,各地的捐项银都是由各地银号送到国库来,如果收了他们的钱,以后他们以次充好,想查也没有底气了。所以他不为所动,反而让他的同学对那些银号们说,公事公办,若是足色足秤,那不用送礼也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是以次充好,以少充多,那必然会受到严厉责罚。

此官一上任,众人就凑钱送礼,请上级把此官调走,他们怕什么

有一次,骆秉章查到一个库兵多收了人家十几两银子。经过审查,库兵推说是拿错了砝码。骆秉章命人狠狠打了他四十大板,以儆效尤。

骆秉章不光自己廉洁,他还严格约束他的随从和车夫,不让他们从别人那里捞好处。为了防微杜渐,他省下工资,每年给他们100两银子,做为辛苦钱。

由于自身没有把柄,骆秉章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在查库的过程中从不打马虎眼。

有一次,军机大臣潘世恩为亲戚捐了个官,让家丁送了800两银子入库。

说起来潘世恩可是骆秉章的老师,按说骆秉章睁一眼闭一眼,差不多就行了。谁知,骆秉章秉公办事,他一查,发现少了25两银子。于是他对潘世恩的家丁说,务必要补齐啊,要不只能我贴补了。

后来,潘世恩把银子送来才了事。

库官们一看,骆秉章这就是个怪物啊,他连恩师的人情都不做,那就更不要谈别人了。这样下去,银号和他们的财路就都断了。

所以,他们联络了各银号,大家一合计,想抓骆秉章的小辫子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能大家凑钱,赶紧去疏通关系,让他升官走人。

正好,此时京畿道监察御史的官员调任,位子空了出来。

此官一上任,众人就凑钱送礼,请上级把此官调走,他们怕什么

荣禄等人赶紧拿着大家凑的7000两银子找到了骆秉章的上司,希望能让骆秉章补缺京畿道监察御史的职位。

幸好骆秉章的上司是个正直人,他见荣禄等人行为古怪,在探明来意后,便把他们轰了出去。

结果,这事很快就传遍了京城。一向默默无闻的骆秉章,就这样成了朝野尽知的官员。

大学士穆章阿听说后,很得意地说,此人是我的门生,果然是个很体面的人。之后,他对骆秉章更为器重,数次在道光面前夸赞不已。道光听说后,非常高兴,于是诏见了骆秉章,对他好一番勉励。

骆秉章下朝以后,穆章阿很高兴地对他说:“你这样查库于朝廷大有裨益,我看不如再奏请皇帝,多让你留任三年。”

骆秉章大笑说,一年尚且难办之极,再留三年,只怕会闹出事来。

后来,骆秉章果然受到了道光的重用,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湖南、山东、河南等地巡视各地官员,整肃贪腐。由于工作干得漂亮,又被委以封疆大吏,平定叛军。最终位极人臣,功成名就,成为清末八大臣之一。

(参考史料:《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