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之后,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将要大变!

前海之后,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将要大变!

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

河套地区发展进入快车道

市政协专题协商为河套地区发展支招,

深圳市政协委员提出8个方面21条对策,

建议争取河套地区成为国家级战略平台,

建设全球规模最大体系最全“超级产业链”。

深圳拟申报8项先行先试政策。

一起来看详细内容↓↓↓


一条深圳河,

把深圳和香港划在了河两边,

最能体现两地交融的莫过于

落马洲河套地区。

前海之后,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将要大变!


2017年初,

深港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明确在落马洲河套地区

携手打造创新科技园区。


前海之后,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将要大变!


9月26日下午,深圳市政协六届四十三次主席会议围绕“助力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合作”主题开展专题协商。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出席会议,副市长王立新现场聆听并回应了委员发言。

前海之后,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将要大变!


受深圳市政府委托,

福田区区长高圣元就落马洲河套开发区(即深圳市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整体工作进展向政协委员做了通报。

前海之后,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将要大变!


高圣元透露,

深港创新特别合作区有可能

成为继前海之后的

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

“我们在福田保税区已经梳理出来超过30平方公里的空间,规划建设2400平方米的合作区服务中心。”


前海之后,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将要大变!


图为福田保税区。

高圣元称,合作区是港澳特色平台中篇幅最长、特色最鲜明的平台,是唯一一个定位于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区域。

未来,

合作区深圳方区域将有

哪些大变化?


高圣元透露,目前,深圳市发改委牵头编制了合作区总体规划和先行先试的政策,基本完成了合作区深方区域1+N规划体系的衔接,并计划提交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

其中,先行先试的政策准备提交10月份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第二次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提出的政策建议多数在先行先试的政策中予以纳入;

01

深圳市科创委牵头编制了合作区的科技产业规划,明确以微电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布局相关的科研项目;

02

深圳市规土委牵头编制了合作区的空间规划,提出了一心两翼的总体空间布局,一心是在福田口岸建设综合服务枢纽;

03

深圳市交委会同口岸办编制了口岸区的交通规划,在皇岗口岸引入三条城际轨道和两条地铁线路,以及开展皇岗口岸改造和广深改造等重点工程;

04

建立深方各专责小组与港方对接;

05

国资委已经牵头形成了合作区深方运营公司的组建方案。

06


前海之后,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将要大变!


专题协商会上,方舟委员代表深圳市政协河套地区课题组作总报告发言,该课题是今年市委重大调研,深圳市政协五个小组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论证,耗时半年时间形成总报告,提出了8个方面共21条对策建议。

争取河套地区成为国家级战略平台

调研报告认为,河套地区因历史原因,形成了目前深港两地共同建设、管理的特殊形式,是试点深港合作及便利港人北上就业工作相关政策的最佳平台

对目前科研要素跨境便利流动尚存障碍的现状,建议深港两地政府联合向中央申请,将规划中的“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升级至“国家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成为第一个科技创新主导的跨境合作区。


借鉴国家其他成熟跨境合作区,如珠澳跨境工业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的做法,将“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定位为“‘一国两制’要素跨境流动特别示范区”,争取河套能够获得中央部委综合授权,推动河套地区“一揽子”优惠政策试点,与前海共同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平台。

政协常委蒋丽苑围绕如何做好河套深港合作机制发言。

她建议在深方的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领导小组目前的四个专责小组基础上,增设专门针对创科要素的小组,为创新活动发展奠定基础,尽力挖掘深港在各元素应用中的互补优势;深方科创园区新组建公司可积极利用香港软实力、管治理念及经验,吸纳香港专业人士参与公司治理。


前海之后,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将要大变!


将深圳河打造为

连接深港两侧园区的亲水空间

调研报告认为,深港在河套地区发展上共同协作无疑对两地的科创产业发展大有裨益,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两地亦可统一规划,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合作优势优化空间资源,深方可主动了解香港的需求,避免两地对同一功能性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委员们在报告中提出,目前深圳河两岸边界管制严格,沿岸物理围网,空间割裂严重。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边境管理手段也应与时俱进,建议深圳河南北园区间流域以电子围网取代物理围网,在此试点基础上,未来推动整条深圳河深圳一侧拆网,开展深圳河流域统一管理工作。报告建议,深港共同制定深圳河沿河整体规划,把深圳河打造为有机连接河套地区深港两侧园区“环境优美、管理创新、宜居宜业”的亲水空间。


前海之后,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将要大变!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立,让深圳市民感受到不同的就医体验,深港医疗合作成为河套开发的热门话题。

深圳市政协常委陈国雄建议,参照港大医院的成功经验,在河套地区内设立区域性医院。

他认为,医疗服务不仅满足高端人才需求,还能提供专业交流渠道及平台,吸引更多的香港、国际全科医生到区域性医院挂点执业,促进内地全科医生诊疗水平的提高,推动内地医疗体制的完善。

对我国新药从研发至临床审批周期长、引进国际新药面临诸多体制机制问题,陈国雄委员认为,香港是全球自由贸易港口,是“绿色用药”的典范城市,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建议落马洲河套地区设立国家生物医药创新政策试验区,为内地引进新药或先进医疗器械等创新探寻道路。


吸引国际大公司设立研究机构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都是来自教育界的委员。

“要吸引国际大公司来设立研究机构,”徐扬生委员在发言中建议,河套地区要做四件事:一是做科技产权的国际交易平台,二是做国际青少年科技创新中心,三是做国际金融科技示范地,四是做大湾区多体制下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陈十一委员主要谈的是人才问题。

他认为,为了解决人才住房问题,建议深港双方在合适区域共同建设科技人才宿舍。深圳的人才政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建议继续探索和推广类似融合企业与高校创新的政策制度,完善人才政策配套体系,形成人才的科教高地,进而带动产业与经济,推动河套地区发展。


前海之后,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将要大变!


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回应委员发言时表示,政协委员的建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深圳市政府将认真学习积极吸纳,切实把意见建议转化为具体行动,加快推进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合作,使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套地区发展进入快车道!

深圳拟申报8项先行先试政策


河套地区发展进入快车道。记者从9月26日的专题协商会上获悉,市发改委已牵头编制了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和包括更便利的要素流动等3方面8项先行先试的政策。相关先行先试的政策拟提交10月份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

先行先试政策中,第一方面是关于科技合作要素流动的便利政策,这里面包括实行人员出入境便利政策和科研物资的便利流动政策。第二方面是聚焦支持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和就业创业的政策以及法治协作机制。第三方面是对新兴产业与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先行先试。

副市长王立新介绍,接下来,我市将积极探索实行更为便利的人员出入境政策,在福田皇岗口岸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为符合条件人员提供绿色通道和无感通关服务;探索实行便利的科研物资进出口政策,对特定行业和机构所需的物资实行目录备案制管理,推行一次进境分批清关等柔性出入境管理模式;试行科技资金跨境流动政策,推行合作区内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出入境绿色通道。同时,实行科技产业准入制度改革,建设新兴产业标准规则创新先行区,与香港共同合作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支持合作区内实行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金融、规划、设计、建筑、教育、律师、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士可直接登记并提供专业服务。探索深港两地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的跨境转移。

此外,深圳将探索财政配套政策改革,借鉴港澳税务号码制度推行个人统一税码,在范围和风险严格可控下为科研人员提供与香港基本相当的税收条件;探索区际法治协作改革,支持香港国际仲裁院在合作区设立分支机构,引进或借鉴香港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成熟的法律和政策;探索数据信息可控开放改革,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开辟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实现科研数据信息与国际互联网连接。

记者了解到,我市其他相关部门和行政区也加紧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的规划和前期工作。市科创委牵头编制了合作区的科技产业规划,市规土委牵头编制了合作区的空间规划,提出“一心两翼”的总体空间布局,市交委会同口岸办编制了合作区的交通规划;福田区在福田保税区已经梳理出来超过3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在水围人才公寓里安排了两栋人才公寓专门服务于香港创新人才,规划建设2400平方米的合作区服务中心,并在其中设置港人港资港企的服务区。

深圳市政协助力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合作


在今年市政协“助力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合作”专题调研中,市政协提出了推动河套地区发展的21条建议,涉及总体规划、便利要素流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大湾区科创产业协同合作、打造园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及推动知识产权贸易和保护等方面。其中,调研报告第一条建议便是“将深港合作平台提升至国家级战略平台,成为第一个科技创新主导的跨境合作区”。

在9月26日的“助力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合作”专题协商会上,

14名全国、深圳市政协委员和专家们就河套地区发展建言献策


前海之后,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将要大变!


▲徐庆东/制图

据了解,市发改委在《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基础上,编制了

《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发展规划(2018-2035年)》,明确了合作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重大工程和政策保障,积极探索建设创新特区,再次升华现有规划。合作区核心区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中深方科创园区包括河套C片区和福田保税区约3平方公里由深圳市按照规划推进建设河套A区即港深创新及科技园,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香港特区政府按照双方协议与约定另行制定规划。


拟重点发展微电子、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

调研总报告提出,深港科创产业发展路径尚不明确,是河套地区发展的一个核心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王明凡对此表示赞同。他建议,要在河套地区推动建立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机制。“从产业链的角度看,香港基础科研力量雄厚,而深圳产业化效率更高,双方应建立协作机制,提供全产业链的支持性综合服务,使创新科技服务体系更为完善,实现科研成果直接在河套地区及大湾区城市范围内进一步产品化、商业化、产业化,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同质竞争。”王明凡建议,河套地区在结合深港自身力量之外,还应做好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服务配套对接,借力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创新力与制造力,再加上大湾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物流配套,形成全球规模最大、体系最全的“超级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科创委牵头编制了合作区的科技产业规划明确以微电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布局相关的科研项目。

个税补贴按15%标准税率征收

随着深港交流越来越密切,深港的科研人员往来两地工作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香港汇聚了各个前沿领域的科研人才,国际化的环境也吸引了海内外研究学者。大湾区各大科研机构以及科技企业,都希望吸引香港优秀科研人员前往短期交流、甚至长期工作。但港澳与内地税制差异,给前往内地工作的境外科研人员带来了一定阻碍。在这方面,市政协委员陈十一深有体会。因此,他提出应当在河套地区实施个人所得税补贴。

对此,调研总报告提出在河套地区,深方科创园区个人所得税制对标香港,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在此工作的科技人才,包括聘用的香港员工、其他外籍员工、拥有境外永久居民身份的员工、归国留学人员等,由所工作地为其提供税后的财政补贴,从而平衡现时两地的税负差额,相当于统一按香港15%的标准税率征收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参考横琴模式,进一步向香港个人所得税税制靠拢。

建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保护示范区

“香港拥有全球最佳的营商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深圳应借助河套地区科创发展的契机,积极与香港合作,协助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出更多探索。”市政协委员方舟代表调研组发言时建议,深港两地可凭借香港国际化专业人士队伍,与深圳成熟的知识产权保险、融资、估值体系,在河套地区设立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世界的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方便内地和香港科技企业走出去,也方便海外科技企业引进来。

同时,方舟建议在河套地区打造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

对于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全国政协委员李伟斌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开发知识产权监测预警系统,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业务咨询等基础服务;

二是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平台,提供侵权分析、维权指引等服务;

三是创建知识产权保护实验室,提供证据固定、技术比对等专业服务。

让电子支付在大湾区内兼容使用

内地近几年以微信和支付宝为主的手机移动支付平台、金融科技发展迅猛。调研总报告提出,由于内地资本市场管制等因素,金融科技领域难以走向国际。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是大湾区和中国内地连接全球金融市场的纽带。凭借其良好的商业信用和完善的法律环境,最具有潜力和深圳共同在河套地区发展环球金融科技枢纽。

为此,调研总报告建议深圳市政府抓住金融科技发展的势头,利用香港对外网络优势,在河套地区与香港联合建立金融科技发展中心,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同时,共同启动金融科技发展基金和出台其他有利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和项目融资的相关政策,带动社会资金重点发展金融科技行业。

具体而言,深圳一侧园区可打造为大湾区金融科技网络中心,实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可相互兼容和方便使用的电子应用支付平台,建立广泛应用的区域性电子商贸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数字货币、区块链研究运用,降低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实体及电子商贸的交易成本,促进湾区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发展。香港一侧园区则可利用其双向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优势,帮助在深港科创特别合作区落地的国际金融科技企业打入国际市场,为本地及内地金融科技企业提供“走出去”的海外网络。


前海之后,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河套将要大变!


▲落马洲河套地区。深圳商报记者 薛云麾 摄

深圳拟申报8项先行先试政策

河套地区发展进入快车道。记者从9月26日的专题协商会上获悉,市发改委已牵头编制了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和包括更便利的要素流动等3方面8项先行先试的政策。相关先行先试的政策拟提交10月份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

先行先试政策包含三方面

第一方面是关于科技合作要素流动的便利政策,这里面包括实行人员出入境便利政策和科研物资的便利流动政策。

第二方面是聚焦支持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和就业创业的政策以及法治协作机制。

第三方面是对新兴产业与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先行先试。

会上的信息透露,深圳计划在“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进行八个方面的探索

1、探索实行更为便利的人员出入境政策,在福田皇岗口岸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为符合条件人员提供绿色通道和无感通关服务

2、探索实行便利的科研物资进出口政策,对特定行业和机构所需的物资实行目录备案制管理,推行一次进境分批清关等柔性出入境管理模式;

3、试行科技资金跨境流动政策,推行合作区内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出入境绿色通道。

4、实行科技产业准入制度改革,建设新兴产业标准规则创新先行区,与香港共同合作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支持合作区内实行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金融、规划、设计、建筑、教育、律师、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士可直接登记并提供专业服务。

5、探索深港两地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的跨境转移。

6、探索财政配套政策改革,借鉴港澳税务号码制度推行个人统一税码,在范围和风险严格可控下为科研人员提供与香港基本相当的税收条件;

7、探索区际法治协作改革,支持香港国际仲裁院在合作区设立分支机构,引进或借鉴香港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成熟的法律和政策;

8、探索数据信息可控开放改革,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开辟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实现科研数据信息与国际互联网连接。

记者了解到,我市其他相关部门和行政区也加紧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的规划和前期工作。

◆ 市科创委牵头编制了合作区的科技产业规划

◆ 市规土委牵头编制了合作区的空间规划

,提出“一心两翼”的总体空间布局;

◆ 市交委会同口岸办编制了合作区的交通规划

◆ 福田区在福田保税区已经梳理出来超过3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在水围人才公寓里安排了两栋人才公寓专门服务于香港创新人才,规划建设2400平方米的合作区服务中心,并在其中设置港人港资港企的服务区。

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深圳新闻网、深政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