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手金梭织美布 百年土布盼新路

纤手金梭织美布 百年土布盼新路

“要住就住转角屋,要着就着家织布。”在兴宁,这句土话流传甚广,其中,“转角屋”指的是围龙屋,而“家织布”则是指兴宁土布。

旧时兴宁的制造业发达,家家户户都有织布的木机。上世纪初,土布业最兴旺时期,兴宁的商人们从日本购买纺织机,从印度、英国等地购买棉纱,集世界资源在兴宁生产土布。当时40万兴宁人口中有10万从事纺织行业。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兴宁出产的土布每年在百万匹以上,为全省之冠。

作为近代广东土布业三大生产中心之一,而今兴宁土布业在可大批量生产的机器纺织业冲刷下,逐渐衰落。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文评认为,土布风格独特、经久耐用,在当代仍有实用价值。“在台湾的兴宁人,将土布发展成文化创意产业,这对于‘纺织之乡’兴宁有借鉴意义。”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黄佑鹏 陈远辉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鼎盛

织布人数占总人口四分之一

“唧唧复唧唧”。100多年前,兴宁家家户户都有织布的木机,走在街道小巷、村子院落,都能听到织布机工作的声音。商人们从海外运回棉纱贩卖,农户们购买棉纱纺织后卖给商铺或染布厂二次加工,而后运往兴宁市内当时粤东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东岳宫,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地区。

兴宁地处粤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之要冲,与赣、闽两省为邻,历来手工业、商贸比较发达,自古就有“无兴不成市”之说。而纺织业是兴宁近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

纺织传统由来已久。据明朝正德年间,当时的知县祝枝山所著正德《兴宁志》记载,兴宁物产有“苎布、葛布、蕉布、木棉布”。表明明朝时期,兴宁织布行业已存在,且有一定市场。清朝康熙年间的《兴宁县志》则记载,兴宁土布质朴耐用,“草本者,纺以织布曰家机棉布,妇人以之制被,一被竟可终身。”此时的兴宁土布是典型的家庭副业,大部分为农民自给自足,少部分剩余才出售。

生产技术的输入革新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兴宁土布业兴起的直接原因。清朝咸丰年间,兴宁人陈晃楼等商人在佛山开设布店的同时,派人到江西吉安学习木质高型织布机制作方法和织布技术,学成后回到兴宁推广使用。“这是兴宁县织布机由织粗纱到织细纱的一次革新。”肖文评说。

相较于粗纱,细纱更轻薄、更舒适,也节省了原材料。1900年,日本先进的织机零件被引进兴宁,聪慧的兴宁人将其改装使用木质自动打梭机,提升了土布的产量。两次革新,使兴宁土布从产量到质量得到新的飞跃。在这之后,兴宁商人在广州、佛山开设了三十多家“省号”商铺,如祥泰隆、曾福记、宝嘉隆等名店,此外,还有200多家“摊号”。兴宁土布业逐步实现从家庭手工纺织作坊向手工织布工厂的转变。1918年,兴宁出现第一家雇工织布手工工厂——振兴布厂。兴宁逐步成为广东一大织布业中心。

为了提升土布质量,兴宁开始大量从印度、英国等地收购洋纱。洋纱代替土纱用于手工织布,提高了织布的效率,新织成的棉布不但品质较优,品种亦较多,其对机制棉布的竞争力也因此得到增强。“在嘉应州的兴宁用三分之二的英国棉纱和三分之一的土纱织成布疋, 然后输出到江西和湖南。”姚贤镐的《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如是写道。

20世纪20年代,兴宁土布业是县内手工业中产量最大的一种特色产业。当时,兴宁40万人口中有10万从事纺织行业,即纺织行业占当人口的三分之一。在罗斧月的《兴宁县乡土志》记述中,兴宁县大宗手工业出口价值,仅土布业一项,即有400万银元之钜,占当时兴宁县手工业出口总值的九成还多。兴宁土布外销大多从汕头出口南洋,内销则销售于广州、惠州、钦州和廉州等地。

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末,兴宁出产的土布已达每年百万匹以上,其输出贸易总额,约为1500万元,为全省之冠。

“纺织是传统行业,全国各地皆有,之所以兴宁在当时能独树一帜,是因为兴宁人眼界更高,敏锐把握商机,通过不断积累、总结,取得技术上的进步,两次革新改变了生产方式,量大质优,自然受到市场欢迎。”肖文评说,兴宁的土布行业形成了集世界资源为己用,并销售到全世界的商业网。

衰落

传统织布手艺人屈指可数

在兴宁城区有一栋5层楼的建筑,外面已有些破败,内部主要经营服装、纺织品、针织品。这栋建筑是东岳宫市场,始建于1988年,在兴宁纺织业繁盛时期,曾有上万人在此工作,全国各地的人涌往此地购买兴宁土布,是粤东地区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当时,在东岳宫市场周边的街道也十分繁盛,贩卖棉纱、土布的商人占据了八九成的商铺。而今,东岳宫仍在,但贩卖兴宁土布的人屈指可数。

经过半世纪的昌盛后,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遭遇大萧条,兴宁土布业也迅速衰落。1934年,土布销售陡坡式下滑,当年统计,土布输出总额仅为300多万,是5年前鼎盛时期的五分之一。

“兴宁土布业衰落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肖文评说,外国洋布对中国的输入和倾销是导致兴宁土布业衰落的直接原因。特别是日本洋布对华的倾销。其次,兴宁土布业生产方式落后,使得兴宁土布质量较为低劣,难以同西方工业制成品进行竞争,因此销路势必受到影响。当时的《新民》月刊有载:“广东之工业,俱停滞在手工业时期。其著名者,若兴宁之织布业,俱停滞在小规模手工业上。”

而当时社会动荡和苛捐杂税的盘剥,兴宁土布业在原料来源和土布销售过程中都有各种税收的盘剥,让从事织布行业的百姓不堪重负。土布的外销市场也受经济影响逐步萎缩。“土布的第一个大市场在南洋,往昔土布的对南洋输出颇称繁盛,其在棉纺织品的出口总值上的地位亦颇高。近年来,一蹶不振, 至今几已绝迹。”1937年出版的《手工棉纺织业问题》一书中如是记载当时兴宁土布的出口情况。事实上,南洋是兴宁商贸外销的主要市场,除了土布外,兴宁的烟叶、盐等无一不受到影响。

在市场逐步扩大过程中,兴宁偏僻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逐渐显现。兴宁地处粤东北山区之中,交通不便,距离通商口岸和省城均较远,也最终制约了土布业的发展。“上世纪30年代时,兴宁这个古老的织布区仍保持着巨大的染织中心的地位,虽然该地的织布业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利,已有渐次移向其他口岸的趋势。”肖文评说。

销售市场的衰落也让手工业从业人员大量失业、下岗。仅1934年一年中,土布厂家倒闭数家,而家庭式的小作坊因不能维持而停业的也数不胜数,据统计,停机的织布机2000个以上。1935年,土布失业人数约占总从业人数的七成。1936年,小作坊已有80%停机。

“兴宁土布业因社会购买力弱,外货搀夺市场等原因逐渐衰落。”肖文评介绍,1945年抗日战争后至兴宁解放前夕,由于土布业原料匮缺、物价暴涨,兴宁土布业继续萧条,至今已难以看到用木机织成的兴宁土布了。

对策

融入文创元素传承土布技艺

“纺织专业镇”宁新街道位于兴宁中心城区,驱车游逛宁新街道仍可见部分纺织厂、漂染厂。但如今,纺织厂已不用木机织布,现代化的自动织布机“轰隆隆”地工作着。

陈健伟是宁新街道一家毛巾厂的厂长,他祖辈几代都从事着纺织行业。“听爷爷说,宁新街道纺织业鼎盛时期,四周都是纺织厂、漂染厂,全国各地的人都集聚此地购买土布,商贸十分发达。而现在纺织厂都没有几家了,更别说使用木机织布的土布传统织布技艺的人,已经很难找到了。”陈健伟说,因为交通不便,非原材料供应中心,近几年兴宁的纺织业越来越难做,每年销售额保持稳定便已不错了。

坐在2米长的木机前,李先生脚踩踏板,手拿起梭子,随着梭子带着纬线在经线间来回穿梭,经线和纬线交织结合在一起,布也就一点儿一点儿地变长。李先生居住在宁新街道皇岭村,他仍使用着传统的织布技艺纺织兴宁土布。李先生家里有3台木机,接受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让他制作婚嫁使用的条布、丧服、和尚尼姑的服饰等。“订单量都不大,都是些特殊服装的制作。”李先生说,半手工制成的土布服饰比全机械化制成的普通布料服饰价格贵,但经久耐用,仍受到小众市场的欢迎。“现在仍使用木机织布的几乎找不到了,我年龄也很大了,想着做完这几年就不做了。以后土布机的织布工艺怕是没人继承了。”

土布业的兴盛,对近代兴宁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对兴宁周边县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有一定影响。肖文评认为,土布业不仅解决了兴宁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带动了兴宁商品市场的兴盛。“所谓‘无兴不成市’,说的就是兴宁商贸市场的繁荣,带旺兴宁商贸市场,兴宁土布行业功不可没。”肖文评说当时兴宁农民通过织布所得已远远超过农产所得。兴城镇新丰街乃至西门街、万盛街、朱紫街、华兴街、高铺街、盐铺街成为布匹交易的重要场所,熙攘喧闹,一片繁荣景象。

而兴宁土布业的兴盛也刺激了临近县织布业的兴起和发展。如原靠卖苦力维持生计的五华人,也纷纷开设织布厂,家庭织布业便从兴宁城乡蔓延到五华的新桥、华城、转水、大坝的澄湖等地。“可以说是村村寨寨事纺织,家家户户机杼声。”

虽然兴宁土布不如现代自动化织布机织出来的布精致,却经久耐用,且为纯天然的环保产品。兴宁人迁往台湾时,把土布技艺带往台湾,并带旺了台湾的土布市场。随着大陆土布市场的衰落,台湾的土布销售市场也逐渐衰落。但聪慧的台湾客家人将土布产业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几年前我去往台湾考察时,就看到台湾客家景区景点中有土布制成的客家服饰、小钱包等用品,受到游客广泛欢迎。”肖文评说。

此外,桐花盛开的季节,在台湾的客家人都要组织过“桐花祭”的节日,来纪念先辈从梅州带去油桐种植技术的历史,传递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的传统。而每年的“桐花祭”,客家人都要穿上土布制成的客家传统服饰过节,让土布技艺在台湾得到进一步流传。

“兴宁可借鉴台湾的做法,将土布技艺用在文化创业产业中,用客家文化来包装土布产品,勾起客家人的乡愁,也可让这项技艺得以传承。”肖文评说。

■他山之石

浙江省金华市榉溪村:

搭建手工织布

体验场

传承传统技艺

纺织产业是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纺织业在浙江省由来已久,在金华市磐安县大盘山北麓,坐落着一个群山环绕、山川秀丽、环境幽奇的小山村榉溪村,村里拥有着悠久历史的纺织技艺。村里1300多人,95%以上都姓孔,他们是孔子后人,世称“孔子婺州南宗”。

这个藏于深山中的孔氏家庙和儒家圣地,每年迎来10万游客观赏,但此前有游客反映,到村里玩一圈5分钟就够了,无法感受古村的生活,也没有纪念品可带回家。

意识到这一短板后,近年来,磐安县通过在榉溪村打造手工织布体验场,让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买到村民手工制作的书皮、扎染服饰、带子、电脑包等,还能随时走进村民家里,参与体验织布技艺,看看一根根细丝是如何织成布,一块块布又如何成为大家手里的手工纪念品。

这一举措不仅进一步拉动游客数量的提升,也使更多游客留下来消费,村民们的收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让传统织布技艺得到传承。

■名词解释

土布:

土布又称“粗布”“家织布”。多采用全棉织造而成,由木机织成。土布常常有规律的经向条纹,稍显粗糙。完全土法纺纱织造的土布是完全环保的产品。土布的特点全棉、手纺、手织,缺点是幅宽比较窄、色牢度差。土布纺织需要经过轧棉、弹棉、纺纱、浆纱、绕纱、走纱、染纱、织布等繁琐工序。

兴宁土布:

兴宁土布顾名思义为兴宁出产的土布。兴宁土布之所以能占领市场,是因为兴宁人对土布技艺进行了技术和机器两次革新,让兴宁土布质量和产量提升,深受市场欢迎。兴宁土布中以葛布为主,主要是灰色的,称灰葛布,多用来制作中学生的校服,农家也常用以缝制日常家居和劳作的衣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