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上馬街爲什麼叫上馬街?

手機用戶82599843469


上馬街在太原算是歷史比較悠久的古老街道了。在民間有一個傳說,上馬街是李自成進京時在太原的上馬處,其實上馬街與李闖王毫無關係,這個說法純屬誤傳。



上馬街真正的由來是明代問世的皇廟,太原唯一的黃琉璃瓦建築,是明代晉藩修建的奉祀皇帝皇后的廟宇,是代表封建皇權的“聖地”。



皇廟坐北朝南,後牆就在上馬街中段南側。在明代,每逢祭祀,只有皇族諸王和晉省高官可直入廟宇,一般地方官員和武職只能經上馬街在皇廟西巷北口下馬下轎,穿皇廟西巷入廟。



拜畢則從皇廟東巷拐回上馬街上馬上轎離開。久而久之,人們把上馬和下馬的地方分別叫做上馬街和下馬街。清代時,廢棄明代規矩,朝拜皇廟均直入,於是兩街被統稱為上馬街。


太原晚報


上馬街的來歷和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有關。

李自成,陝西米脂人。少時家貧,父親去世後,日子更加艱難,後來好不容易託人在驛站(縣政府招待所)找了份差事,專門負責驛站“快遞”的交通工具——驛馬。工資雖然不高,但因是財政供養,收入還算有保障,日子勉強能過得去。

可好景不長,一心想有作為的崇禎皇帝為節約開支,大幅裁減機構,驛站首當其衝,李自成被迫下崗。顧頭不顧尾的崇禎皇帝忘了給李自成繳失業保險,加之失業回家後又欠了一屁股債,走投無路之下,李自成幹起了“闖王”職業,業績竟然超過了崇禎皇帝。於是農民出身的他躊躇滿志地要進京“趕考”,闖蕩天下,他行走的第一站也是必經之路就是太原。

據劉大鵬《晉祠志》記載:“闖王大軍向太原進發,赤橋村為必經之路。祖上傳說,當年村民聞闖王軍入境,惶然進入山中避難。大軍過後返回家中,房舍依然,一物未失。

闖王經晉陽湖向太原府長驅直進。在至太原府城外四五十里的大道上,百姓們紛紛簞食壺漿,以迎闖王。此時太原城已被闖王大軍團團圍困,周圍州縣盡已迎降,太原孤城一座,城內早已亂作一團。儘管巡撫蔡懋德親自登城督戰,也無濟於事。

於是,守城官兵打開府城南門迎降義軍。太陽初升時,“闖”字大旗下的李自成頭戴氈笠,身披縹衣,騎烏駁馬,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從正南門開進了太原府。此時,全城百姓湧向街頭,設桌供香,大放鞭炮,吹號擂鼓,夾道歡迎。闖王發佈“安民告示”,義軍軍紀嚴明,城內百姓生活隨即恢復正常。

攻佔太原後,李闖王又來到了三晉名剎雙塔寺,看著高聳入雲的“文筆雙塔”,陝北漢子的心緒沸騰,他脫口而出留下了著名的詩句:“郝莊兩座塔,就把天來穿。穿也穿不上,多放兩塊磚。

李自成只在太原逗留了8天。據說,太原人民為了紀念李自成路過太原,把闖王在太原跨上戰馬出征北京的那條街叫做“上馬街”,今天太原五一路東邊的“上馬街”街名就來源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