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鎮合併了,地級市縣是否也該合併簡化?你怎麼看?

用戶1026936411226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村、鄉、鎮、縣、市等行政區政府的逐漸合理化撤併,使行政區劃更為規範、精簡、高效已是時代發展的必要。

我國憲法規定的基本行政區劃是三級制,即省級、縣級、鄉鎮級,而地級市因歷史原因屬於省 裡的派出機構,代管著縣、市、區,後來發展為一級的"行政區劃機構"。

目前,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其中,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5個經濟特區。地市級行政區有334個,縣級行政區有2851個,鄉鎮級行政區有40407個。

從中央到地方如此近似五級的行政管理,多年來一直在精簡一一反弾一一冗員的反覆輪變著,但不管如何改,各級行政事務一直見長,行政供養管理人員負擔也一直見增。經過多年飛速發展,中國經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通連使交通時間縮短、車輛通行便捷,而網絡飛速擴展,使上下聯繫更為緊密、工作安排更為便利等都為行政區劃改革提供了契機。

現如今以頂層設計為突破口,在垂直管理系統進行職能重設,削減部門,改革引向深水區。而行政區劃改革應列入著重考量,把行政管理向扁平化推進。就如現代農業種植推廣了荔枝、芭樂等水果的矮化種植,在施肥、殺蟲、收成、釆摘等方面取得很好成效,更加便於管理。扁平化管理能讓行政管理從中央到地方更直接、精簡、高效,通過減去中間錯雜無用枝節,減少管理的風險和內耗,從而提高效率。

行政區劃管理我們可以把它當一個功能完整的"人"來看待,人各部位機能協調,是最具靈活性的,從腦到肢體的指令達成是高效完美的,因而在行政區劃改革中,我們可以用"䃼腦,壯軀,瘦腰,固肢,強指"這樣的思路來完善行政職級制的改革。

"䃼腦"就是理順中央的職能配置,完善各項管理系統職能,在彙集信息、分析問題、應對方案、發出指令更加完備快捷。而多年以來一直都是在這一層水平性進行改革,縮減部門來帶動全國各級行政職能的垂直性改革,以"火車頭"式的牽領作用推進政府職能理順,推動的是各級平行職能佈置的單一性重置,但並不盡如人意,理應採取主線對應,各級分層設置來改革,使政令更加暢通。

"壯軀"就是在省級區劃管理中,使之成為"腦"的延伸,發揮主戰中心作用,是從思想到功能行動的轉變,應建設好各項"內腑臟絡"模塊,使之能強有力地推進中央指令的落實,以督核促政令暢行。通過對中央職能進一步強化,細化工作內容,豐富職能部門,為執政的推進提供強有力保證。

"瘦腰"就是針對地級市進行重設。地級市不屬行政三級管理的一級區劃,遊離在體系邊緣,代行省級行政部分職能管理縣級政府,地位不明確,且與縣級市等在稱謂職能上造成混淆重複。雖在歷史上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如今經濟發展,成為了行政管理上"短平快"的掣肘,堆放了大量行政人員。應對地級市合併精簡,改變"啤酒肚"現狀,取消地級市行政區,實現"省直管縣",把省級區域劃分為2至3個副中心,歸集回省級行政管理,做大分區域調控管理,而不是"豆腐塊"分治,在更大層面進行協同發展。

"固肢"就是鞏固縣級行政管理。縣級做為地方性行政區劃在歷朝歷代以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行政執行的落實與否關鍵在縣級,因此要配齊配強職能部門,固化公共事務管理,把屬於縣級職能留置在本級管理,不再推置到下級,鞏固基層中心政權。同時對縣級的各類冠以"市、區"銜頭等行政機構併合處理,統一為"縣"名,對經濟、政治等發展水平狀況分類為"一、二、三類縣",發揮縣政,強縣擴權,做好縣域經濟文章。

"強指"就是增強鄉鎮級的行政管理。"上面千條線,下邊一根針"、"上頭萬般錘,底下一根釘",鄉鎮工作直面群眾,是最大的最底層公務群體,既要增強監督管理又加強政策,便行政管理既分工協調,又精準高效。把一些本級分設的各種開發區、經濟區、園區而增設不規範行政機構收並回建置的鄉鎮,並考慮部分區域進行"合村並鎮",集約行政資源。同時只保留必要性基礎性行政管理,讓其輕裝上陣,通過綜合性工作管理改革,保證政策實施和任務推進。

建國多年,在經濟發展的衝鋒號下,各級各地政府各顯神通,増設了一大批的區域性行政機構,冠以各類的"市"、"區"、"管委會"、"辦事處"等等名頭,並安置了大批人員。在中央不斷推進部門職能體制改革的同時,對行政區劃職級職能體系改革應穩健進行,對過多"贅肉"、"肌肪"、"老皮"等應剝除,把富餘的精英幹部充實到各級管理部門,強"身"健"體",讓行政管理更加規範、高效。



中周2


撒縣並市、撤鄉並鎮十分必要,除了西藏、新疆外,許多省市沒心必要設那麼多小縣小鄉。在河北、陝西等省,一個縣只有幾百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三、五萬,或不到十萬人,縣機構也龐大,財政供養人員太多,增加了財政負擔和納稅人負擔,完全可以合併。有的縣區小,鄉鎮更小,卻鄉鎮數量不少,如重慶萬州轄60餘個鄉鎮,有的鄉鎮只有十幾平方公里,人口1萬人左右,而一個鄉鎮在編人員也有幾十到百餘人,財政負擔有多重,完全可以撤併。撤併縣市並鄉鎮,可以減少層級,減少官員,減少財政負擔,增強社會向心力。


平哥191455280


如果這次合併,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在八幾年,那時我在烏市打工,向中央提的建議第—次提議,取消人民公社,實行鄉鎮制,大隊改村委會。第二次,是九五年向人大常委會喬石。建議四十八項大綱,大約五百項議案,其中有大專院校合併,學生實行大班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實行鄉鎮合併。還有改革後的幾大稅費革改。尤期是八四年的增殖稅的建議,所以改革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八七,八八年的精減機構,減少許多國家負擔。除去一些不勞而食的閒人。合併,就是這種原因,物盡其源,地盡其用,人盡其材,發揮應有的作用。


用戶5661084788576


直接省管縣,地級市管區但只保留核心區,非核心的區縣可以劃分。。。

以山東來說:

大濟南:歷下,歷城,市中,槐蔭,長清,天橋,就夠了。

章丘縣,齊河縣,萊蕪縣,平陰縣。

大青島:市南,市北,黃島,城陽,嶗山,即墨。

平度,萊西,膠州,都可以是縣。

煙臺:

可以分出龍口,萊州為縣。

威海:

文登縣

濱州:

鄒平縣

濰坊:奎文區坊子區,寒亭區等。

壽光,高密,諸城昌樂都是縣。

棗莊:市中,薛城,臺兒莊,嶧城。

滕縣。

濟寧:任城區,兗州區,曲阜。

鄒縣,嘉祥縣,汶上縣,

等等


看看說什麼


山東省現有的17地市讓整個山東除了青島都是一潭死水默默無聞!山東離江蘇經濟越拉越遠,馬上就被浙江趕上,資源整合減少內耗是山東城市走向國際化和大都市化的關鍵。

GDP總量是城市規模的重要指標,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的GDP是世界最大城市紐約的50%還不到。未來的競爭是大城市的競爭帶動大區域的競爭!均衡發展成就的是平庸。地級市縣簡化合並是突破發展瓶頸的必然舉措。

東營和濱州合併為濱州市,濱州成為名副其實的大海之濱,高青縣併入,鄒平縣劃給濟南。

淄博市沂源縣、日照市嵐山區和莒縣併入臨沂,臨沂不僅臨近沂水,同時也是佔據整個沂蒙山區的依山靠海大城市,不宜再叫臨沂,應更名為沂蒙山市。

萊蕪、泰安、淄博、德州的齊河併入濟南,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進一步增強山東省會濟南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的競爭力。

泰安南部的寧陽縣、東平縣和棗莊市整體併入濟寧。

日照市東港區、五蓮縣、煙臺市萊陽、海陽、濰坊市諸城和高密併入青島,威海併入煙臺,煙臺市萊州併入濰坊,濰坊統領發展萊州灣,青島統領發展膠州灣,煙臺統領發展半島東部沿海。

地級市合併後山東省有濟南、青島、煙臺、濰坊、濟寧、沂蒙山、菏澤、聊城、德州、濱州10個地級市。17地市整合為10地市,有利於繼續做大做強青島,培育濟南、煙臺兩個二線城市邁入一線,提高濰坊二線城市排名,有利於濱州、濟寧、沂蒙山這3個三線城市跨入二線,帶動魯北魯南和魯西南,同時加大對西部3個地級市菏澤、聊城、德州的扶持力度。城市的合併成就的不僅僅是做大城市,更是點燃齊魯人民奮發向上的夢想和砥礪前行的激情!






江山如畫1808


把城市做大才是發展之道,把市和鄉做大,取消省和縣,三千萬以上人口的市,五十萬以上人口的鄉,一萬以上人口的村,中央-市-鄉-村。安陽,鶴壁,濮陽,新鄉,焦作合為新鄉市。洛陽,三門峽,濟源,運城,晉城合為洛陽市。鄭州,開封,商丘合為開封市。許昌,漯河,平頂山,周口合為許昌市。駐馬店,南陽,信陽合為中京市


慧通萬億教育


不現實,看起來很美,其實沒必要,順其自然發展就行。

民國早就玩過了,民國初北洋政府搞的是省,道,縣三級。國民黨北伐後就撤道,只保留省縣二級。比如山西省在北洋時期廢府設道,有冀寧道,河東道,雁門道。

不過很快沒幾年南京國民政府又在省下縣上加設一級行政督察區,起初按名稱能看出來屬於臨時設置,有便宜行事和監督地方智能。可大家想一想,漢武帝設刺史部起初不也是行使監督職能嗎。再看看民國時期的江蘇省督察區地圖和現代江蘇省地級市地圖,有什麼差別。




再看看臺灣,老蔣退到臺灣又搞回兩級制,省直轄市縣。畢竟地盤小了,也管得過來。

可以說國家一旦大了,為了方便管理不可避免的要在省縣之間再加一級,特別是中央集權國家。比如俄國的聯邦實體有85個,最後普京設立中央直屬的8個聯邦管區,其職能和民國的督察區幾乎一致,所以你懂的。


就算是法國也是這麼玩的,早期法國更誇張的96個省,沒辦法在此之上又設立大區。起初是22個,16年又進一步縮減到13個。包括德國也不過是也只有16個州,州下屬也是縣市平級,一共十幾個。


當然有人說美國,美國有其特殊性就是聯邦政體,權力下放較多,具有一定自治功能,所以可以分設很多。

但凡想要搞中央集權,對內的區劃管轄必然不會特別多。我國省設三十多個,一個正常大小的省內設十幾二十幾個地級市也是極限。

比如河南17個省轄市,21個縣級市,87個縣,要是撤銷地級市是要逼瘋省府。那有人說多設幾個省,把省縮小範圍也行。就比如河南加起來一百多個,一分為三到五,至少讓省級區劃多數十個,這是對國家有什麼仇什麼怨。


可以說設立地級市是現實需求和客觀需要,不是哪位領導一拍腦袋想出來的。而且增設地級市有助於集中區域財政搞城市化,發展中心城市。也確實不利於縣級發展,但發展總是伴隨犧牲,沒有左右逢源的事。

未來也是有機會撤銷地級市,就是城市化進一步發展。大量縣級區劃併入市直轄區,儘可能減小縣數量。目前這個可能性在沿海省份可能性最大,人口流入充實城區,使地級市之間兼併和撤縣設區。


臥家人


如果前幾年實行省直管縣(縣級市)還是可行的,但是現在就是實行了,意義也不大了。

首先,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周邊地級市,這幾年把周邊郊縣(縣級市)兼併化成區,成為市區的一部分,想再讓他們吐出來不大容易,市政規劃這塊肯定受很大影響,

其次,假設省直管縣(縣級市),原地級市降級成為新的縣(縣級市),省所在的城市肯定還是優先發展自己所在的城市及周邊縣,導致由原先的地級市吸血發展成省政府吸血,這樣離省政府遠的縣就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省政府顧不過來,原地級市不管的雙重境地!

最後,我覺得現在地級市、縣級市甚至是鎮級市(可能有)名稱上沒法區分,應該把大部分的地級市改成府或郡,如果保留“市”,那就取消縣級市,直接就是縣,至於鎮級市村級市等等的就不應該存在!相鄰的管轄面積小的縣級單位應該合併在一塊組成比較大的縣級單位,精簡縣級機構,比如說河北。地級市也是同理。


青島蝸牛


中國鄉鎮合併了,地級市縣是否也該合併簡化?你怎麼看?

這個事情,我覺得可以考慮,原因有幾條:

第一,經費壓力需要考慮進一步降低。在這方面,就是要考慮精簡機構、人員,不然這樣的經費壓力實在太高。包括工資待遇、運轉經費等,都不是一筆小的數目。

第二,制度成本需要考慮進一步降低,從而有效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如果機構太多,老百姓辦事肯定就相對複雜、繁瑣,而每一個存在的機構,都可能在管理、服務方面設置門檻,以強化其存在性和利益驅動。而我們在行政方面的配置能力是比較強的,所以精簡機構能夠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

第三,從現有情形來看,地級市和縣也是數量眾多,可以考慮進一步合併。特別是那些人口較少、面積較小、經濟較差的地方,是可以考慮合併的。

最後,就現實條件來看,合併部分地級市和縣是可能的。因為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交通的發達,對於管理地方的手段、方式來說,不再像以前那麼困難。


碧翰烽


合村並鎮,精減機構,本來是件好事,但是很多的村,鎮離縣城太遠,國家主管部門負責人,請你們費心看一下,四川,廣元市,劍閣縣,元山鎮,演聖鎮處在哪個地理位置,離縣城有多少公里,離廣元市有多少公里老陌姓去縣城辦事效率差,至少要二天時間,而且每天只有一班車,有時候去辦事還找不到人,你們怎麼不為老百姓想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