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九伐中原屢攻不克,仍執意堅持,司馬昭伐蜀時點明其中緣由

諸葛亮五次北伐六出祁山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他當年隱居茅廬之中被劉備恭請出山,之後更是蒙受其主託孤之重,年過半百的老丞相為了報答這種知遇之恩故而多次興師北伐,卻因各種原因無功而返,但是他的的精神卻被後世所稱讚。與此類似的是他的接班人姜維,承受諸葛亮的悉心教導,也是秉承其遺志希望克復中原興復漢室,在他掌握蜀漢軍權之後更是九伐中原,但都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功,在這種情況下姜維為何屢次進行這項計劃呢?後來司馬昭派遣大軍進行伐蜀行動的時候一句話就點評了姜維此舉。

姜維九伐中原屢攻不克,仍執意堅持,司馬昭伐蜀時點明其中緣由

姜維在諸葛亮病逝之後並沒有直接繼任其職位,而是先在軍中培養,等他接任兵權的時候已經是多年以後了。而姜維一接手蜀漢軍權就開始為北伐中原做準備工作,此後從公元247年到公元262年這15年間姜維一共進行了九次攻打魏國的軍事行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九伐中原。具體過程如下:

姜維九伐中原屢攻不克,仍執意堅持,司馬昭伐蜀時點明其中緣由

姜維在公元247年的時候發動了他主導的第一次北伐戰爭,這一次他親自率軍出隴西南安地界,和魏國名將郭淮以及夏侯霸等人在洮西對戰。這一次戰爭取得了還不錯的成果,涼州的胡人部落率眾投降,姜維收服了這些人並且好生安撫,讓他們遷居到繁顯這個地方。

姜維九伐中原屢攻不克,仍執意堅持,司馬昭伐蜀時點明其中緣由

第二次北伐的時候實在公元249年,姜維派遣手下大將廖化進攻洮城,但是卻被魏國大將鄧艾先行一步佔據了這個地方,鄧艾身為當世名將據守在此,姜維等人不能攻克於是就無功而返。在其後一年也就是公元250年的時候,姜維從西平進軍,並且將羌胡這些少數民族說服為己用再去攻打洮西,結果仍然是不克而還。

姜維九伐中原屢攻不克,仍執意堅持,司馬昭伐蜀時點明其中緣由

第四次北伐的時候是在公元253年,這個時候朝廷掌政的費禕身死,姜維少了一個制約也就有了更強大的兵權,於是親自率領蜀漢數萬軍隊圍攻南安。魏國的大將陳泰於是就率領大軍趕來增援,姜維在和他們對峙一段時間之後沒有了糧食於是就退走了。在公元254年的時候姜維又一次從隴西出發,結果魏國守衛此處的將領直接投降了。姜維果斷率兵繼續進攻襄武,和魏國大將徐質對戰將其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歸。姜維乘勝追擊,敵軍望風而降,於是姜維攻下了河關、狄道以及臨洮三地之後班師回朝。公元255年的時候姜維再次從狄道出發並且打敗了當時守衛此地的王經,王經只得退守狄道城卻被姜維圍困。之後陳泰再次率兵前來解圍,姜維無奈只得撤退。

姜維九伐中原屢攻不克,仍執意堅持,司馬昭伐蜀時點明其中緣由

第七次北伐是在公元256年,姜維和鄧艾在段谷決戰,由於蜀軍的大將胡濟沒有按照既定的計劃趕到此處導致姜維大敗,姜維上書請罪並且要求自貶。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57年魏國大將諸葛誕在淮南反叛,姜維見此良機親自率領數萬軍隊從駱谷出山,魏國名將鄧艾和司馬望共同起兵抵抗,在堅守不出的情況下和姜維對峙。之後諸葛誕兵敗被殺,姜維看到沒有機會了就領兵回去了。

姜維九伐中原屢攻不克,仍執意堅持,司馬昭伐蜀時點明其中緣由

公元262年的時候姜維發動了最後一次北伐戰爭,但是被鄧艾給打敗了,回來之後的姜維害怕當時的宦官黃皓的陷害,於是就決定前去沓中屯田以此躲避災禍。

姜維九伐中原屢攻不克,仍執意堅持,司馬昭伐蜀時點明其中緣由

從上面徐庶可以看出來姜維北伐的具體戰績是勝了3次,敗了2次,其他基本都是不輸不贏無功而返,但是都沒有取得既定的目標,基本上屬於興師動眾空耗國力。這種情況下為何還要堅持下去呢?這是因為當時蜀漢內部鬥爭太為激烈,自從諸葛亮安排的蔣琬和費禕等人接連去世後,蜀漢政權就被宦官黃皓給控制住了,在他的專權亂政下蜀漢內部鬥爭越演越烈,朝政混亂不堪,為了化解這部分矛盾姜維只好多次帶兵出去打仗。而蜀國的當時軍事實力越來越差,軍隊中的大將更是少之又少,為了訓練出更多出色的將士也只能以攻來鍛鍊人才,此外這種多次襲擾戰爭也能夠以攻代守,讓魏國無暇組織兵力大舉入侵。姜維之所以在明知北伐大業不可為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這樣做,實際上就是在找一個挽救已經將要衰亡的蜀漢政權的方法,這也是當年諸葛亮所做的事情。這樣雖然不能打敗魏國,但是能延緩魏國的發展,給蜀漢政權爭取到更多的時間。故而後來司馬昭在公元263年興兵伐蜀的時候評價姜維曾經是明智之舉。

姜維九伐中原屢攻不克,仍執意堅持,司馬昭伐蜀時點明其中緣由

姜維的想法其實應該跟諸葛亮差不多,北伐不求成功只求不敗,只有這樣才能給弱小的蜀漢迎來短暫的喘息之機,但是終究治標不治本,蜀漢的滅亡終於還是無力迴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