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三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因戰敗而被主帥殺掉的人,他到底冤不冤

生逢亂世諸侯爭霸,在這種天下動盪不安的年代各個勢力之間自然少不了利益衝突,所以也就少不了行軍打仗,而既然要打仗肯定就會有很多統兵的大將。既然是戰爭肯定就有著勝負之分,自古以來兵法裡面就有講到勝負乃是兵家常事,再厲害的人才不能夠保證自己一定能贏。所以古代戰爭中就算打了敗仗,領兵的將領雖然會收到一些責罵或者懲罰但是一般都是罪不至死,尤其是三國這個長達六十年徵亂不休的年代,大大小小的戰役更是時常發生,每次打仗肯定都會有人失敗,若是大輸一場就殺掉領兵的將領,那麼肯定沒有人會願意當將領了。

作為三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因戰敗而被主帥殺掉的人,他到底冤不冤

三國曆史上有很多當世名將雖然作戰勇猛戰無不克,但是也曾經有打過敗仗,依然不影響這些人的威名,主帥的話也不會過多的責罰他們,更別提因為戰敗就把手下大將給殺了。比如當初在徐州的劉關張三兄弟,張飛因為喝酒誤事被呂布給趕跑了,徐州全部落到呂布手中,劉備的妻兒都沒來得及帶出來,張飛身為一員主將犯了這麼重的錯誤也沒有因此就被劉備所殺。此外還有漢中之戰的張郃,張郃身為曹操手下一員大將,領命將巴東巴西二郡的百姓給遷往漢中,在他進軍宕渠這個地方的時候卻被張飛擊敗,不得已張郃只能率領敗軍逃回南鄭,但是張郃並沒有因此就被曹操過多的責備,更別提殺頭了。關於這種戰敗的大將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都是小小懲治而已,並不會斬殺大將。

作為三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因戰敗而被主帥殺掉的人,他到底冤不冤

但是在三國曆史上卻也有一位因為打了敗仗而被主帥誅殺的將領,而且是被賞罰分明的諸葛亮所殺,想必大家都猜到了,此人就是馬謖。馬謖作為三國曆史上唯一一個由於打敗仗被己方統帥所殺的將領,他死的到底冤不冤呢?

作為三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因戰敗而被主帥殺掉的人,他到底冤不冤

我們先來看馬謖此人,他本身還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當時流傳著馬氏五常的說法,馬謖家族裡面出了五個能人都非常厲害。馬謖的哥哥馬良是最牛的一個人,跟隨劉備的過程中出謀劃策征戰四方立下了很多功勳,並且馬良和諸葛亮私交也比較深厚,他們兩家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常親近。後來馬良在跟隨劉備出征的時候戰死沙場,諸葛亮對此感到非常的惋惜以及愧疚,正巧他的弟弟馬謖在諸葛亮手下任事,並且馬謖此人也是自幼苦讀兵書熟知兵法,諸葛亮就和馬謖非常談得來,兩個人也是經常談論一些國家大事以及軍事上的謀劃。諸葛亮對於馬謖的才華還是非常欣賞和信任的,並且由於他哥哥這一層面所以就想要提拔一下他。

作為三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因戰敗而被主帥殺掉的人,他到底冤不冤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一個賞罰分明的人,他不可能平白提拔一個和自己親近但是沒有立下軍功的人,所以一直就想找個機會派遣馬謖去領軍立功。後來在他北伐的時候出現了機會,由於蜀軍長途進行北伐,大軍糧草供給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本來在諸葛亮看來,鎮守街亭糧道這件事情雖然很重要但是並不值得派遣非常厲害的武將前去,這個任務的難度並不是很高但是完成之後功勞卻是不小,讓馬謖去正合適。而馬謖也看出來了這一點,更是主動請纓想要擔任守街亭的重任。於是在馬謖立下軍令狀的情況下,諸葛亮就同意他去守衛街亭。

作為三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因戰敗而被主帥殺掉的人,他到底冤不冤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馬謖此人雖有才學但是比較自大,雖然讀過的兵書兵法非常多,但是沒有什麼實戰經驗,尤其是面對敵方久經沙場的老將張郃,所以被打敗了,而且是損失慘重。街亭作為蜀軍重要的糧道,一旦丟失蜀軍數萬將士的糧食供給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計劃就這麼被中斷了,可以說完全破壞了本來的戰略部署。而馬謖呢本來又立下了軍令狀,軍法如山,諸葛亮這種公正嚴明的統帥為了讓眾人心服必然不能夠對其網開一面,所以只得下令斬殺馬謖。

作為三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因戰敗而被主帥殺掉的人,他到底冤不冤

馬謖之死完全是由於自己咎由自取,當初諸葛亮派遣他前去的時候千叮嚀萬囑咐到了之後該如何如何,馬謖卻高傲自大,不僅把諸葛亮的話語放到一邊,而且還不聽自己助手王平的苦苦相勸,才招致此敗。諸葛亮最後也是悲憤痛苦,馬謖死不足惜,但是蜀軍數萬將士的性命卻也陪同他葬送了,並且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準備進行北伐大業的計劃也因此而破滅,作為一個統帥真的是很難受。

你對馬謖之死看法如何,覺得他死的冤不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