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戰國魏成子能勝出翟璜,當上魏國的宰相?看他花錢就知道了

歷史文獻中記載魏成子的資料並不多,他是魏文侯的弟弟,魏駒之子,別稱季成,中國戰國時期魏國政治人物。

從魏文侯詢問李悝(又作李克)選宰相的歷史典故,我們可以大概推測出魏成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當時他能勝出同樣優秀的翟璜,當上魏國的宰相?請看下面分解。

為什麼戰國魏成子能勝出翟璜,當上魏國的宰相?看他花錢就知道了

一、魏成子在血緣關係上,更有優勢。

魏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教寡人曰‘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李克對曰:“臣聞之,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

李克聽說是當這種參謀,而其中的一個人選魏成子就是國君的弟弟,馬上推辭:“我聽說:‘卑不謀尊,疏不謀戚。’我不是王親國戚,參與丞相的人事討論不合適。”魏文侯誠懇地說:“請先生不要謙虛推辭,還是聽您的。”

由此可見,當時魏文侯在魏成子和翟璜二人之間猶豫不決,不知道該選哪一個當宰相,說明兩人的實力不分上下,各有千秋。在春秋戰國時期“內舉不避親”的思想下,魏成子是魏文侯的弟弟,相對更有優勢。

為什麼戰國魏成子能勝出翟璜,當上魏國的宰相?看他花錢就知道了

二、魏成子對待錢財的態度、花錢的方式,是勝出的關鍵。

我們現在人都說,千萬不能用錢去考驗一個人,大多數人對錢財的誘惑都沒有抗拒力。反過來,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一個人對待錢財的態度,花錢的方式,來推測他的氣度、格局和抱負。

李克是很聰明的,他心中其實知道誰更適合當宰相,卻沒有直白地說出來,而是說出5條選人的標準,讓魏文侯自己選擇。

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

為什麼戰國魏成子能勝出翟璜,當上魏國的宰相?看他花錢就知道了

1、居視其所親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觀察一個人,看他平時和哪些人交往,就大概知道他處在什麼的水平。

2、富視其所與

有錢的時候,看他把錢花在什麼地方。一個人如果把錢花在吃喝玩樂上,那就是一個平庸的人,因為大家都是這麼幹的。魏文侯要選的是一個宰相,其所作所為,自然是超越一般人的。

3、達視其所舉

當官以後,看他推薦什麼樣的人。官場中的推薦,主要出於兩種目的:一是為了佈置下自己的勢力;二是為了國家真心推薦有才幹的人(擁有嫉妒心理的人,通常不會推薦比自己優秀的人,因為害怕別人超越自己)。

4、窮視其所不為

俗話說,狗急跳牆,兔急咬人。一個人在遭遇窮途末路,很容易做出一些平時不會做的事情。這個時候,觀察他不做什麼,就大概能知道他的自控力達到什麼水準。

5、貧視其所不取

貧窮的時候,看他不取什麼。有句話說,一分錢能憋死英雄。人在窮困的時候,面對生存的考驗,往往會放棄自己的原則,退化到本能的原始狀態。這時候,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真素養和忍耐力。一個人如果在很窮困的時候,仍然能表現出高風亮節,那這樣的人,就適合當宰相。

為什麼戰國魏成子能勝出翟璜,當上魏國的宰相?看他花錢就知道了

所謂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李克說:“通過觀察這5個方面,基本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真實面貌。”

魏文侯是國君,一點就透,說:“謝謝先生,請您回去吧。丞相的人選我已定下了。”

根據《史記》魏世家第十四的記載:

“子以食祿千鍾,什九在外,什一在內,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

魏成子有食祿千鍾,但他只把10%的錢花在個人家庭上,其他90%的錢,都花在外邊,比如聘請知名老師,結交良友。當時孔子的得意門生卜子夏就被邀請到魏國講課,田子方、段幹木也投靠他門下。魏文侯尊重他們三人為老師。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流行養食客,求賢納德,多多益善,以此為榮。比如《呂氏春秋》這本書,內容寫得非常好,但不是呂不韋自己寫的,是他召集各路能人各自寫,最後彙總成一本書,用“呂氏”命名。

很明顯,魏成子是一個喜好和賢德人交往的人,為此他不惜花費大部分的金錢和財力,而只花很少的錢在個人和家庭的吃喝玩樂上。就這點,說明他不是一個自私的人。他的心,和格局,能夠匹配得上一國之宰相。

為什麼戰國魏成子能勝出翟璜,當上魏國的宰相?看他花錢就知道了

三、魏成子當選宰相,落選者翟璜心服口服。

李克從王宮出來,就直接去了翟璜的家。

翟璜問:“聽說今天國君召見先生,請教丞相人選的事,確定了嗎?”

李克說:“魏成子當丞相了。”

翟璜忿然作色說:“以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所有事情,我哪一樣幹得比魏成子差?西河的太守是我推薦的;國君認為鄴城難治,我推薦了西門豹;君王想討伐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果然就攻取了,又缺乏人守衛,我推薦了先生您。君王的太子沒有好老師,我推薦了屈侯鮒。這些事情,哪一件不是好事?我怎麼比不上魏成子?”

李克說:“您說的推薦我當官,同推薦丞相是兩碼事。君王問我的是丞相人選,不是您就是魏成子。我只提出了五個考察標準,沒有說誰合適。但是,對照這五條標準,肯定是魏成子。您能同魏成子比嗎?他的俸祿有粟千鍾,十之九是給予別人的,自家只留下一份。所以,東方的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都來投奔他。這三個人,君王都以師長的禮遇對待。您所推薦的五個人,不過都是君王的臣子。您哪能同魏成子相比呢?”

翟璜聽後,向李克道歉道:“我翟璜是一個沒有見識的人,多有冒犯,請多多原諒,我願意終身做您的學生。”

有句話說,看一個人的實力有多強,要看他的競爭對手。而看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同樣要看他的競爭對手。翟璜聽完李克的分析,通過和魏成子的對比,從而知道自己的差距,表示終身拜李克為師。由此可見,翟璜對魏成子當上宰相,是心服口服的。

為什麼戰國魏成子能勝出翟璜,當上魏國的宰相?看他花錢就知道了

通過分析以上3點,我們可以看出:

魏成子和翟璜在實力相當時,他的氣度、抱負和格局,更勝翟璜一籌,具有捨己為公,招賢納德的大人風範,同時他也是皇家血統。而其中最關鍵一點,就是他散盡九成的家財,去結交和聘請德才之人。這樣的人當上宰相之位,也一定不會謀一己之利。歷史的事實,也證明如此。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有不同想法,歡迎各抒己見,友好交流。

PS:本文由易先生評歷史原創,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人文歷史。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