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被思維導圖弄暈啦!

思維導圖火了


這幾年,思維導圖在中小學教學中受到重視,去學校參觀,常常看到牆壁上貼滿了花花綠綠的"導圖"。

思維導圖火爆自有其道理,它以圖解的形式和網狀的結構,可以幫助學習者做到三點:

  • 產生、整理思路
  • 記憶、回憶知識
  • 快速提煉和歸納文本信息

可以說掌握了思維導圖,就能使思維形象直觀,便於理解和記憶,圖文結合,事半功倍。

但是,再有價值的東西,一旦用錯了時間、地點、時機,就很可能沒有價值或者有“逆價值”。看看下圖的招生廣告,就知道這思維導圖中,被賦予了多少不可能實現的附加值!

導圖的四大誤區


目前在中小學,思維導圖的使用至少有四個方面的誤區:

一是用錯對象。思維導圖本身是一種抽象思維,其適用人群,應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初中生抽象思維剛剛形成,小學生大多還停留在形象思維階段,可以使用但還不適合設計導圖。在中小學,使用和設計思維導圖的主體應該是教師

二是用錯內容。不管什麼事情,都用思維導圖來做,這也有弊端,思維導圖有一定的適用邊界,不能過度迷信。在中小學,用它來歸納梳理知識是可以的,用它來指導思維則容易越做越亂

三是形式花哨。很多學校讓學生在繪製導圖上花功夫,各種圖標、多種顏色粉墨登場,畫思維導圖的目的,不是自己看,而是貼在外邊讓人參觀

。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思維導圖是幫助自己整理和組織想法,不是給別人看的,思維越畫越亂,再好看也沒用。

四是信息超載。有些人想要用一張圖涵蓋所有知識,甚至涵蓋所有思維,畫出來的思維導圖自己看起來累,別人看起來更累。在中小學,不妨把一張大圖分解成多個小圖,別眉毛鬍子一把抓

看看下面這張思維導圖,我的頭都大了:


老師,我被思維導圖弄暈啦!


思維導圖例析


以下是在某所初中看到的思維導圖,感覺過於複雜,對知識學習和思維發展並無益處:


老師,我被思維導圖弄暈啦!


這張圖目的是梳理太平天國的歷史,我記得有位初中歷史老師用“大括號”或者表格的方式整理出來,讓學生填寫相關內容,比這個要清晰得多。具體圖片找不到了,大致如下:


老師,我被思維導圖弄暈啦!


其實,對於中小學生來說,能夠運用簡單的樹形結構導圖來整理知識,比用放射狀結構導圖整理知識,要更加實用一些。

比如《沁園春▪雪》這首詩,有人畫成下面這樣,是不是感覺太花哨?形式大於內容?


老師,我被思維導圖弄暈啦!


有人畫成下面這樣,是不是感覺內容太繁瑣,而且思路更不清晰?



老師,我被思維導圖弄暈啦!


下面這個結構圖,也有內容,也有寫法,我照著來背誦理解更方便。有這種簡單實用的結構圖,為什麼一定要畫得那麼複雜呢?


老師,我被思維導圖弄暈啦!


溫馨提示:世界記憶大師網上免費公開課開始了,只要您認真聽課就能讓您或者您孩子迅速愛上學習,同時至少提高十倍以上的記憶力。機會難得。(感興趣的朋友留意下方評論區)【愛孩子,就讓他比別人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