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餓還想吃東西?不是嘴巴寂寞了,而是……

“看電視的時候不吃點東西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一旦吃上一顆瓜子,就會一口氣吃光一袋”

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不餓,卻總想吃點東西,過過嘴癮。只要吃上東西,就很難停下來?

不餓還想吃東西?不是嘴巴寂寞了,而是……

這其實是一種病!即心理性飢餓,也叫“享樂飢餓”

飢餓其實分為兩種:一種叫做生理性飢餓,一種叫做心理性飢餓。

心理性飢餓很好理解,就是實際意義上的“餓”。胃裡沒東西時會收縮,如果此時還不吃東西,就會引發輕微的頭暈、發抖及血糖降低等症狀。這種飢餓代表著人體對能量和食物的渴望。

不餓還想吃東西?不是嘴巴寂寞了,而是……

而另外一種飢餓,即心理性飢餓,是在不需要吃飯的時候,因為本能對於美食和味覺刺激的渴望,而帶來的“偽飢餓”。這種“偽飢餓”代表著人體對快樂和滿足感的渴望。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饞”。這時候的進食是為了愉悅精神。

不餓還想吃東西?不是嘴巴寂寞了,而是……

“饞”在生理上,就是身體真的很需要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能夠影響人的情緒和感覺,多巴胺的分泌和吃飯睡覺等都有關係。如果一個人長期睡眠不足、壓力山大、缺乏運動,他的身體就會自發地想辦法,來提高多巴胺的分泌,於是,吃東西就是最方便快捷的辦法。

不餓還想吃東西?不是嘴巴寂寞了,而是……

哪些食物容易引發“心理性飢餓”?

① 高鹽食物。如薯片、培根、泡麵、香腸等。

② 高脂肪食物。如薯條、炸雞、雞蛋灌餅、油條等。

③ 高糖、高澱粉食物。如有些蛋糕、麵包、餅乾、巧克力、蜜餞、果汁、汽水等。

這些食物通常給人帶來明顯的味覺、視覺、嗅覺感受,因此更容易讓人吃得更多。

不餓還想吃東西?不是嘴巴寂寞了,而是……

如何適當控制“心理性飢餓”?

不要想著食物有多好吃

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對食物的想象在食慾的生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就像夏天,你總想會想象酸奶冰冰的很舒服,酸酸甜甜的味道,然後越想越饞。

學會給自己疏解壓力

當人面臨壓力時,同樣會出現皮質醇分泌變高的情況,這種狀態下人會普遍變得想吃東西,無法控制食慾。所以對於大家來說,保持健康的作息和壓力狀態很重要。選擇簡單的、享受其中的運動是緩解焦慮和疏解壓力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從簡單的散步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