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信审查之我见:授信审查就是找对象!

授信审查之我见:授信审查就是找对象!


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银行工作,目前已经在授信审查岗位干了接近三年。这三年始终有一个问题在困扰着我:银行授信审查到底在做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自己工作的定位,必须想清楚。我想把个人的理解,简单通俗的说出来。

一、授信审查其实就是选对象

授信审查说白了就是选对象。你选对象怎么选?感情的事最复杂,一句话肯定说不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选对象,那是要既看外表,又看内涵,是要里里外外360度都看的。看外表,我们可以通过家境、身高、体重、身材、颜值、健康状况等角度去分析。看内在,可以通过人品、个人修养、学历、情商等角度去分析。最终,我们衡量前面所有的因素,认定一个人是不是我们想找的对象。但结果,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只适合做朋友,有些人我们要躲得远远的,而有的人则是自己全力以赴去追求的。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选对象肯定不能找有致命缺陷的,如家暴、酗酒、好吃懒做等,同时为了下一代考虑也不会找太矮或者有遗传疾病的,这些是底线。

授信审查其实也一样。我们对借款人进行分析,看股东背景就是看家境,看行业就是看前景,财务状况是身高体重健康状况,一样一样的。同时,参考360度考核,我们对企业也要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股东背景、资产规模、盈利情况、担保方式这些地方。我们要综合考虑,来判断要不要给企业贷款。审查人员可以带着这种心态去工作,那就是如果这家企业要贷款,自己跟投100万,自己愿不愿意去投?这就需要审查人员对企业深入分析,带着利害关系去看企业。最终审查人员带着严密的思考和数据分析,对企业分分类:哪些是禁止介入的,即需要躲得远远的;哪些是压缩敞口额度或追加担保方式的,即朋友;哪些是有商机,建议经营部门加大营销,即便担保方式弱化、授信敞口增加也是可以做的,即全力以赴苦苦追求的对象。

二、授信审查的意义

从纸质材料,到下判断,这中间的过程就是授信审查的过程,即发现风险的过程。我们以找对象来说明。找对象第一步是相亲。相亲的过程,就是认识对方的过程。对方的外在形象很直观的展现在自己面前,同时可以通过聊天、行为等方面来分析对方的性格、修养、人品。扯了这么多,其实相亲就是在解决一个问题:信息不对称。没见面之前你对这个人一无所知,相亲以后你会对这个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果你一见钟情,说明你获取的信息足够你下结论。如果你还在犹豫,你会怎么办?继续约呗。两个人一起看看电影,散散步,一起去旅行,这个过程其实还是相互了解的过程,也是双方继续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过程。直到一个临界点,你获取了足够的信息,你可以做出决定:恩,就是TA了;或者,这个人怎么这样啊,还好我们还没在一起。这个临界点,不一而定。你对对方谅解的程度我们分为0-100这个值,0表示对对方一无所知,100表示对对方已经深度了解,甚至对方没说话你就知道他要说什么。这个临界点可能40%,也可能是80%,不一而足。

经常有客户经理跑过来问我:我有个省会城市的房地产项目,会你们会不会批啊?我有个XX市级国企,做2亿综合授信,会不会批啊?每次对于这样的问题,我都不予以回答。这不是因为我矫情,而是因为目前我所知道的信息尚未达到“临界点”,不足以支撑我做出判断啊。你说的省会城市是哪个省会城市?项目在主城区还是郊区?项目周边的配套怎么样?项目公司的股东背景怎么样?股东前期开发项目经验怎么样?项目手续齐齐全了嘛?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怎么样?这些我都不知道。既然又大量的信息不知道,我要做的不是去下结论,而是去通过审查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来加强自己对项目风险程度的认识。

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过程,就是擦窗户的过程,而你的目标是走出去。我们面前有一面玻璃,玻璃上面布满了灰尘,灰尘把窗户外面的世界全挡到了。我们需要去擦玻璃,擦一下我们擦掉一些灰尘,玻璃外面的世界显露在我们面前一些,擦得越多外面的世界越清晰。

再来看授信审查。审查人员从行业、财务、抵押物、股东背景等角度进行分析,其实也是在消除审查人员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这个过程中,审查人员对企业的风险不断认识,最终决定项目做与不做。如果达到可以下结论的认识程度了,审查人员就应该当机立断,过分的追求细节意义已经不大,而如果没有前期对细节的分析,审查人员也不会有当下做决定的依据。所谓“大胆决策,小心求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找对象,已经决定要和对方在一起了,还会在意TA脸上有个小雀斑嘛?这个对雀斑忽视的过程,就是大胆决策的过程,须知风险无法穷尽,也无法完全消除。

三、审批与审查的区别

有句话说:审查是技术,审批是艺术。怎么理解呢?审查做的事就是两个人相互的了解,涉及到聊天话题的确定,去哪里约会,买什么礼物等具体事务。也就是说,审查是实实在在的进行项目风险分析,消除信息不对称,进行项目细节的落实。

而审批则是在前期大量了解的基础上,要确定是否在一起了。这个事也不是开玩笑的,“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既然要在一起,那后面就是要好好过日子的。君不见,银行贷款放出去以后,只求别遇到“负心郎”,贷款想收回来难度还是很大滴。后面企业能够还本付息,就谢天谢地了,即便企业经营不善,也顶多压缩一点敞口。若是企业经营还可以,银行说不准还要加大投放,出现“垒大户”的情况,越陷越深。所以,审批是意见至关重要的事,但同时又是各种信息的综合考虑。

审批也是,要考虑给不给企业贷款,也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审批人的审批经验,结合当下的监管要求,结合本行的目标客户和客户结构,结合本行的客户导向,最终得出的一个结论。同一个项目,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审批结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结论,审批结果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审批的艺术性所在。并且,这个变动无所谓对与错,因为不同的人风险偏好不一样,不同的人风险识别的专业能力不一样,不同的人的知识储备不一样。

四、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审查人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就像你理解一个人一样,知道他的现在固然重要,但是知道TA的过去同样重要。一个人童年的经历,那些对TA一生影响至关重要的事,也是不能忽视的。

对于企业来说,更是这样。审查人员可能对企业的行业、股东背景、财务等情况有很清楚了,但是这仍然不够。比如对于政府融资平台,仅仅了解平台所在区域的经济情况,平台的层级,平台的业务,尚不足以建立对于平台企业的认识。审查人员应该从平台在我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平台的发展,国家为什么要在2014年下发43号文,以后后期政府建议做政府购买服务、又通过87号文限制政府购买服务等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审查人员才能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甚至对平台未来的发展做出预判。这样审批的时候,对于平台才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做好授信审查需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审查是审批的基础,没有前期客观的全面的审查工作为保障,审批工作便无从展开。同时,审查也是个打怪升级的过程,最终有的审查人完成跳跃,成为贷审会委员或独立审批人。审查与审批是无法割裂的,因此审查能力的提升,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在授信条线未来的职业发展。

但是,审查虽然是审批的基础,但工作内容可不基础。一个优秀的审查人员,要像一名老中医,各种疑难杂症都见过,各种事情有做到心里有数。审查工作人员,要兼具会计师、律师、资产评估师、项目评估师、并购业务专家、行业专家等技能,因为这些方面都是风险分析的要点。在这些方面浅尝辄止的人,是做不好授信审查工作的。

但是目前存在一个问题在于,银行以流程来防范风险,一个项目在送到总行审查人员手上的时候,已经经过客户经理、业务部门负责人、支行行长、公司业务管理部、一级分行授信部、贷审会、一级分行行长这些环节,项目方案和材料相对完善。然后,总行往往出于对前台服务的角度,加强审批的效率和质量,要求质量没问题,但是要求效率将大大压缩总行审查人员的审查时间,审查人员要在这个审查时间的要求内去完成项目评估、财务分析、抵押物价值分析、行业分析等工作。面对紧张的审查时间,审查的工作面又如此之广,进而倒闭审查人员降低审查的深度。如果审查人员不加强自主学习,最后会出现一种可怕的现场:审查人员的审查能力,工作三年与工作十年无异!因为前三年审查人员对信贷了解较少,会主动学习弥补学校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但是三年以后,行里各项制度也比较熟悉了,流程也熟悉了,审查能力也达到一定的水平了,审查人员可以说是一个老手了。这时,审查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已经大概定下来了,新知识已经很少,工作上也可能出现倚重这个老员工,而给他不断加码,最终审查人员为了业务进度而降低了进一步提高审查能力的动力,导致后面的时间一直在重复前面的工作。

天道酬勤,人不我欺。审查人员要勤奋,要保持学习。同时要不断审查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和思考,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