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历史:崇祯之死,没有及时迁都南京是最大败笔

今日头条 王俊杰猛

崇祯皇帝有两段话:

第一段话是说,事到如今不是我无能,都是因为周围的大臣们把我给耽误了。

第二段话是说,我死了众人依然要听从我儿子的指令。当然,崇祯的儿子们从此无人知道下落,至于崇祯自己,确实够倒霉的,虽然也曾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但却从此被人称做亡国之君。

评弹历史:崇祯之死,没有及时迁都南京是最大败笔

1644年崇祯十七年的正月,这一段时间,京城始终是天色晦暗,尘土飞扬,北/京城冥冥中似乎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意味。节日的喜庆早已被焦虑不安所取代,有钱的富户开始挖地窖藏金银财宝,官宦人家也开始暗中收拾细软,做好了离京的准备。京城陷入茫然恐慌之中。

让北京城陷入恐慌的是漫天飞舞的传言,先是有人说,李自成的大军已开出关中,进入了山西地界,很快就要打到北/京了;又有传言说,大明皇帝的老家安徽凤阳发生了严重的地震,震动了大明朝的龙脉。传言中最可怕的是说有人夜晚经过紫禁城正门,经常会听到鬼魂的喧闹和哀嚎,那些鬼魂好象是大明朝曾经的皇亲国戚们。

总之一句话,大明朝气数已尽了。

评弹历史:崇祯之死,没有及时迁都南京是最大败笔

1644年的正月初三,崇祯皇帝在宫中接见了一个大臣,这天的接见极为隐秘,除了崇祯自己以外没有人知道将要谈得是什么话题。谈话之前,崇祯让所有的人退出,一主一臣就这样从清晨一直谈到了第二天的黎明破晓时节,才算把事情讨论的情清楚楚。

那么崇祯皇帝这样一次秘密的会见谈论得内容是什么呢?

当时的明朝,可以说是混乱的年代,定都北/京的大明皇帝崇祯,已经不是明朝唯一的皇帝了,在北/京东边的沈阳有虎视眈眈的大清军队,在北/京的西面有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崇祯皇帝在位的17年中这三股势力一直是此消彼涨,但是到1644年,原来均衡的势力被打破了。

在这年的年初,曾经的草寇李自成在古城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国伊始,李自成作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挺进中原,矛头直指北/京城。

评弹历史:崇祯之死,没有及时迁都南京是最大败笔

面对这样的局面,当时大明朝的大臣们也是议论纷纷,有主和的,也有主战的,那其中有一位叫做李明睿的大臣,他的建议就比较有创意,是主张三十六计走为上,也就是逃跑,当然人家当时是没这么说,他的原话是建议北/京城应该迁都,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咱万岁爷在,早晚咱还能打回来。

17年前,那时崇祯皇帝的身份还是信王,当时的皇上是崇祯的哥,天启皇帝朱由校。

天启皇帝没什么文化,基本算是文盲吧,但是他的爱好还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爱好就是能做一手非常漂亮的木匠活,每天清晨,皇宫中就能听到他叮叮当当的做木工活得声音,这声音有时半夜都不消停。

因为忙于每天打家具,天启皇帝把朝中的事交给了宦官魏忠贤,把家里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奶娘客氏,这两个人据说还是名义上的夫妻,既然你把天下的事都交给人家了,那人家也就不客气了,把大明朝当成了自己家。

天启皇帝命短,年仅22岁便离开了人世,他唯一的弟弟信王朱有检就这样阴错阳差成了大明朝的皇上。

评弹历史:崇祯之死,没有及时迁都南京是最大败笔

16岁登基的崇祯皇帝由信王府搬入大内,在宫中生活的最初几天,每天吃的是自己从家里偷偷带来的干粮,宫中准备的东西根本就不敢碰。人们都估计这个小皇帝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死在魏忠贤的手里,或着是换一种方式成为魏忠贤得傀儡,但是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崇祯当上皇上后,对魏忠贤和客氏相当的礼遇,但是魏忠贤并不踏实。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明代皇帝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怎么好色。

为了不致引起魏忠贤的担心,崇祯皇帝将送来的绝色女子全部留了下来,但却仔细地搜这几个女子的身。结果发现,在她们身上,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作为“迷魂香”,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

魏忠贤的目的很明显,是要把崇祯皇帝带坏,最后象他哥哥那样成为自己的木偶。

崇祯皇帝把春药扔了,但是对魏忠贤却不动声色,依然是褒奖不断。

评弹历史:崇祯之死,没有及时迁都南京是最大败笔

在魏忠贤以为自己的危机已经解除的时候,崇祯却借着一个大臣的奏折先是逼着魏忠贤辞了职,最后更是让这个走投无路的宦官自了杀。

以16 岁的年龄对付一群势力强大的阉党,不仅干净利落而且不动声色,从此以后这拍马屁的大臣们可有的说了,天天称崇祯是明君圣主,最后连崇祯自己也坚信自己就是一位英明果敢的君王,对自己的政/治才能那是相当的自信。

一直到1644年,当李自成的军队即将打到北/京、这个自信的皇上面对迁都问题的时候,他自己有点转不过来弯子。你想一个英明果敢的君王怎么可能自己提出放弃宗庙,放弃京城,逃跑那,崇祯自己根本就接受不了。

评弹历史:崇祯之死,没有及时迁都南京是最大败笔

南迁的目的地是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在南京定都,到崇祯这一代南京依然是大明朝的陪都,也算是皇城,所以那里不仅皇宫等建筑是现成的,而且官员设置和皇城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清军和大顺军的势力,都在长江以北地区,江南就要安定多了。

在皇帝和李明睿彻夜研究后的几天以后,李明睿就在上朝时提出了迁都的动议,但是没想到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大臣们的一顿炮轰,反对的最厉害的竟然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大学士陈演。陈演提出皇帝应该杀了这个李明睿,这样才能安定人心。

崇祯皇帝精心策划的迁都计划在大臣们的纷纷反对之下胎死腹中了,崇祯皇帝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评弹历史:崇祯之死,没有及时迁都南京是最大败笔

守卫京城的三大营的总数仅仅只有3万人,许多城墙根本没有士兵守卫。为了征召士兵,崇祯皇帝曾经在大臣中募捐,他派太监徐高找到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让他作个表率。周奎回答的挺干脆说我那里有钱,我穷的很。

徐高再三说明这是皇帝的意思,周奎还是不松口。徐高被逼急了,哭着说皇后的爹还这样,大明算完了。

周奎见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只好答应捐献了一万两。其他的大臣也和周奎一样不愿意捐,最终这场声势浩大的募捐只募集到了:二十万两。

这些大臣们到底有没有钱呢?

评弹历史:崇祯之死,没有及时迁都南京是最大败笔

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不少大臣被抄出巨额家财,皇上的老丈人周奎仅现银就被抄出五十二万,家中奇珍异宝更是不记其数。

既没钱又没人,没办法,一月中旬,崇祯皇帝召见了宁远总兵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当时吴三桂拥有精兵3万人,是大明朝最重要也是最精良的一只军队,崇祯皇帝有意把吴三桂的军队调进关来,对付农民军,吴襄听了崇祯的打算,慷慨陈词说李自成绝对不是吴三桂的对手,这让崇祯皇帝十分高兴。

当时的局势是吴三桂部一旦入关,山海关外就等于拱手送给了大清军队,崇祯皇帝实在是不好自己提出来调吴三桂回京,所以崇祯召集大臣们集体议政,希望能有个人配合一下提出这个建议。

因为崇祯皇帝的想法不明朗,所以大臣也都不敢承担抽调四方重兵的责任。就这样调兵勤王的事由于大臣们的反对又搁浅。

评弹历史:崇祯之死,没有及时迁都南京是最大败笔

此时李自成的农民军已攻陷大同,即将兵抵宣府。离北/京只有二三百公里了。这时,崇祯皇帝终于做出了放弃宁远,招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四将入京勤王的决定。

但是此时崇祯已经失去了对部下的控制。只有唐通率领8000名援军及时赶来,其他的三个将领不是称病,就是延缓。

三月初,一只由近四千名太监组成的城防军浩浩荡荡开上了北京的各处城墙。

太监们没学过打枪放炮,所以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3天,太监们还在学习瞄准和放炮的技术。

1644年3月18日,彰义门,也就是现在的广安门外,香烟缭绕,已铺上了黄毯,摆上了龙椅。李自成心满意足地坐下,身边是沦为阶下囚的两位明宗室亲王:秦王、晋王。京城的虚实他早已派遣手下扮作客商摸的清清楚楚。现在,四郊各路官军或降或逃基本扫平,北/京已是一座唾手可下的孤城了。

李自成围住北/京后并没有下令立即攻打北/京城,而是派出投降的太监杜勋做为使者和崇祯议和,但是那个曾经因为自负而错过了迁都、因为犹豫而延误了调援军的崇祯,这次豪不犹豫地拒绝了投降。

劝降失败以后,农民军开始攻城了,一时之间火炮齐发,震耳欲聋。

评弹历史:崇祯之死,没有及时迁都南京是最大败笔

大顺军早已准备好了云梯,呐喊声中蜂拥而上,前排是几队架云梯的,后排则是携盾持刀的攻击队,前排倒下,后排跟上,连续冲锋。很快西直门、平则门、德胜门被一举攻占,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投降。到下午外城被全部攻占。

这时的崇祯登上了紫禁城的最高处,见北/京外城烽火连天,农民攻城不止,却看不到任何援军的影子,直到大势已去,大顺军攻进内城是早晚的事,他回到乾清宫,对皇后说了一句话:大事去矣,然后开始安排后事,崇祯先是令人将太子们换上便服,送到皇亲们家去,以备东山再起。

送走了太子,崇祯来到后宫,他命令皇后和妃子以及女儿们自杀,周皇后悬梁自尽,元贵妃自尽未果,崇祯挥刀砍去,接着他又连续砍伤了好几个平时宠爱的嫔妃。可面对自己最喜欢的年仅15岁的常平公主,崇祯皇帝有点心软,连砍了两剑都砍偏了,长平公主失掉了一条胳膊,晕倒在地。小女儿昭仁公主被他一剑砍死。

崇祯杀完至亲后,带着十几个太监在京城转了一圈,他传着便装,带着数十名持利斧的太监,骑马跑到朝阳门,但接近城门的时候,城墙上竟然有太监向他放炮,崇祯一伙人又只好钻胡同前往正阳门也就是现在的前门,但是正阳门城楼上已经悬挂起表示情况紧急得三盏白灯笼,崇祯只好作罢,但他还不死心,又到北边的安定门,但城门怎么都打不开,崇祯皇帝看实在无法出城只好又回到宫中。

评弹历史:崇祯之死,没有及时迁都南京是最大败笔

实际上大顺军队已经攻入了内城,但是崇祯并不知道,在突围不成后,崇祯返回紫禁城,鸣钟开始召集众大臣,据说他的嘴里还喃喃自语说现在是上朝时间,大臣们应该上朝了。但是他敲了好一阵,却没有一个人来。

此时更敲五鼓,崇祯皇帝的身边只剩下太监王承恩一个人,两人手拉手走上了景山,到达了山顶的寿皇亭,这里看去北京城火光冲天,杀声不断。

3月18日凌晨,当东方刚刚露出一抹晨曦,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在寿皇亭旁的一棵海棠树自杀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