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大家對書友多一點點溫柔

詩辭文章,創造性強,且又無客觀尺度所能丈量,若非出眾遠矣之作,則易為同行所詬病,找各種不是,大加貶損,多有誅心之論,少有指出缺憾以助其進益,是為文人相輕。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就有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的論斷。這一流毒在學書人之間則更為氾濫,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願大家對書友多一點點溫柔

當年陳獨秀說沈尹默的字其俗在骨,除了確有其事,實有所指外,也有才高文士特有的俾睨天下之豪情與自信,我想也不乏譏諷嘲弄之意吧,後世之效仿者沒有陳獨秀的才情,但尖酸刻薄之意愈濃。小編所指乃普通書友之間,那些成名大家,是要去經受歷史篩選和人民的考驗的,不在此例。

願大家對書友多一點點溫柔

小編年輕的時候,也時常犯二,見著別人的筆墨,總要先挑出點毛病來過過嘴癮,由於多少讀過幾本書論,引經據典,似是似非,外行人看的雲山霧裡,以為高深莫測,並以此洋洋自得。那時也沒人機敏的來一句you can you up 把小編懟的無言以對。現在回想當年的無知妄為,依然汗顏頭地。還記得當年有個朋友拿了一位老人家的字給小編品鑑,老人家走的是二王一脈,揮灑流暢,是難得的高水平作品,看了半天,雖然整體氣韻比不上那些名家名作,但也通篇找不出一個敗筆,一般來講具體的錯誤別人都願意承認一些,曾經常常以此為能。可總得尋點什麼不是來襯托自己的高明吧,沉吟半晌,陳獨秀那句話就在耳邊響起了,其俗在骨!小編在此懺悔一分鐘。

願大家對書友多一點點溫柔

時代發展,書法式微,現實中小編看到有寫毛筆字的人都倍感親切,一如瀕危物種遇到了自己的同類。網絡,讓書法愛好者這個個體數量不多的群體可以跨越時空交流,可氛圍卻著實不太友好。書友好不容易拿一張字曬出來求指點,得到的指點不多,指指點點卻是不少。沒入門,還不知道東南西北,走錯路了,應該學這個,不應該學那個,眾說紛紜,各顯其能,又莫衷一是。雖然在網絡時代獲取碑帖等學習資料,相對於古時候是有天壤之別,但學習書法並沒有比以往更容易了。以前能拿筆的秀才都比的上現在的名家,村頭都有幾個寫的不錯的鄉紳,現在是資料易得,老師難求,且學費昂貴,還有各種陷阱圈套。學書不易啊。

願大家對書友多一點點溫柔

大多數的學書者多是出於個人愛好,天份不同,機緣個異,能以此為生的人是少數,能青史留名的更是鳳毛麟角。小編以為學書法,一是低頭習字,自己能有所長進,能讓自己愉悅,就獲益良多了,不用今天跟這個比,明天跟那個比,那些名家都有自己終身突破不了的瓶頸,而況芸芸眾生乎。二是靜以修心,混亂於紛繁蕪雜之間,沉靜於筆墨黑白之中,不為惡意差評所亂。成不了家,入不了門又何妨,至少在這一刻,我樂在其中。願大家對書友多一點點溫柔,學書人不多矣。

願大家對書友多一點點溫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