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问道》之梧州六堡茶

若是真的想了解一款茶,只是知道它的名字、看看相关的文字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需得找来正宗的喝喝看,最好再去它的主产区和主要消费地走走,看看是怎样的一方山水孕育了这样一款茶,又是什么原因让主要消费地的人群喜欢它。这样这款茶就活脱脱、有血有肉地站在了你面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茶也是十分适用的。

第一次喝到六堡茶时,觉得它有点特殊,朋友从放在一侧的大竹篮里取出一泡的茶量,略带神秘地说“来,请你喝喝老茶”。从沸水接触到茶的那一刻一股参香和沉香的香气立即随着氤氲的水气飘上来,猛的一闻,觉得跟普洱熟有些近似,难道是朋友知我爱喝普洱,特意为我寻了老熟普?不禁稍微正了正身,生怕辜负了朋友又辜负了这款茶。

《寻茶问道》之梧州六堡茶

朋友拿出给我准备的专用杯,烫过以后放我跟前说“老青花与老茶是绝配哟”。分茶入杯,我小心地端起杯子细嗅茶香:这香气怎么缺了那份沉稳,反而有些高扬?这香气少了那份浓厚,怎么多了一丝清新?刚才看干茶原料并不那么细嫩,如何表现如此呢?带着几分疑惑,轻啜茶汤:入口茶汤饱满稠厚,不禁心中喜悦,最喜欢老茶的茶汤,这种圆熟的汤感总会给人十分的满足感。

细品茶汤:茶汤的参香和沉香里带着淡雅的甜,这样的甜跟茶汤比起来略显单薄,找不到老熟普那汤味一体的醇厚感,惊艳之处是茶汤咽下后满口的清凉。再试第三泡参香和沉香较第一泡衰减很多,但是那汤、那甜、那凉一直都在。

《寻茶问道》之梧州六堡茶

“这貌似不是云南是老普洱吧?”我问,朋友哈哈大笑说“本想蒙你一下的,对,这是广西的六堡茶”,六堡茶就这样出现在了我的世界里。后来才知道广西六堡茶产自广西的梧州,从清代到抗战前在广东、香港和南洋地区极为流行。这些年随着普洱茶的兴盛,六堡茶也逐渐在市场上活跃起来。后来尽管了解它的制作工艺和传承,总觉得跟它之间隔着一层面纱,于是索性收拾行囊亲自去产地走一圈。

乘飞机到广州以后转高铁到梧州。梧州位于广西的最东面,紧邻广东。行走在梧州,更多的是惊艳。梧州跟广西其他地区不一样的是这里的人竟然说着跟广州几乎一模一样的粤语,是个十足的粤文化圈。走在街上,人们之间说的是粤语、哼的是粤语歌、小卖部阿姨的小电视里放的是粤曲,茶楼里有跟广州一模一样的粤菜,还有比广州保存更多、更完整的骑楼。曾经去广州寻觅数次而未得到老广州,在梧州却完整呈现了。若是早起在街头,也能够赶上地道的“叹茶”,这里的早茶文化与广州一样地道却比广州来得更悠闲:老百姓们或是刚晨练完从公园出来,或者拿着两张报纸一起约着,如此喝茶、吃早点、谈点家常就是一上午。

《寻茶问道》之梧州六堡茶

骑楼是19世纪开始流行在我国通商口岸的商业建筑,这种来自地中海、南欧的建筑形式,那时在中国开了花。梧州这里有目前国内保存最多的骑楼,现存的骑楼街道有22条,骑楼建筑有560幢,这些都是汕头与海口无法比的,而广州经过多年的拆修,也难以寻觅大片的骑楼群了。无论是白天行走在骑楼下的走廊或者华灯初上时远远望着它们,都可以通过这些骑楼窥见这座城市曾经的商业繁盛。

以上这一切要归功于梧州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梧州所在的地方,是浔江、西江、桂江三江交汇处,溯浔江可达南宁,逆桂江则到桂林,顺西江而下则可到广州,与粤、港、澳一水相连。自先秦以来,梧州就是岭南重镇,掌握着水路咽喉,在过去以船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两千年里,梧州凭借着河流的交通优势经济一直非常发达,南来北往的商人聚集于此,形成了繁华的集市。自明清以来这里更是成为繁华了百年的商埠,民国时,广西80%的税收都来自梧州,那时,梧州就有了“小香港”之称,当时广西主要的政府机构、大学、银行都集中在这里。

《寻茶问道》之梧州六堡茶

正因为梧州有这样的地理优势,六堡茶才在广东地区行销通畅,并以此辐射港、澳,运至南洋地区。也一下子明白了为何当年在六堡合口街设庄经营六堡茶的老茶庄和老茶号都是来自广东、香港的茶商了。

六堡茶的初兴始自清中期,那时候茶政放宽,人们经营的积极性增加,再加上政府关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个通商口岸,只留广州一个通商口岸,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使那个时期六堡茶的输出大幅增加。六堡茶的鼎盛阶段是从清中后期到抗战开始的1937年。清中后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盗匪横行,为躲避乱世,南方很多地区的人在同乡亲友的影响下,纷纷背井离乡、远涉南洋,这次人口迁徙被广东人称为“落南洋”。这些远赴重洋的中国人带去了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和饮茶文化,影响和带动当地人民开始饮茶。后来随着东南亚地区采矿业特别是锡矿的发展,有更多的华人来到东南亚地区,从事矿产开采和冶炼。初到南洋,因为水土不服,很多人出现了身体不适,广府人想起在家乡时饮六堡茶可以去暑去湿、调理肠胃、治病驱痢,所以试着用六堡茶来解决这一状况,结果水土不服之症大大缓解,很多矿工和工厂老板,就大量采购六堡茶以备不时之需,渐渐变成了每天必需。

行走六堡地区,到一户农家,问阿婆家里可有六堡茶。阿婆转身从屋里拿出几样,示意姑娘泡给我们喝。看到茶的时候我一再跟姑娘确认“这是六堡茶么?”姑娘的回答得特别干脆而肯定。阿婆家的六堡茶干茶颜色闪着青色,不似市场上六堡茶大都是红褐的模样。后来行走一圈后才知道六堡茶虽然不像普洱茶一样分生熟,但是大体也是有两种制作工艺:一种是被当地人称为古法传统工艺;一种是现代工艺(类似普洱熟茶的渥堆发酵)。前者汤色浅淡、带着一丝活泼,后者茶汤红浓、带着一丝沉稳。前者农家就可以自行生产,后者以大厂生产为主。

《寻茶问道》之梧州六堡茶

带我参观当地茶厂时,当地的六堡茶专家不无骄傲地告诉我:为了满足外销出口需要,1958年,六堡茶就创新出了渥堆发酵,大大早于普洱茶渥堆工艺的诞生。问及目前六堡茶的生产状况,“说到真正的复兴是从2002年开始吧,随着普洱茶的兴起,人们对六堡茶这个历史名茶也开始重新认识,六堡茶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更多的企业和个人重新回归六堡茶的生产、制作和经营,政府也开始大力扶持和推动。

在梧州的最后一站,站在望江楼,看桂江和西江在这里合流成鸳鸯江。当年,江面上一定是船只穿行,好不热闹,那船上一定装着许多的六堡茶。如今的六堡茶大都是通过陆路运出梧州,交通比以前更便捷,也愿六堡茶能重现往日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