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要《修永乐大典》?

纳兰谈史


朱棣修《永乐大典》为的是统一思想以及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正是由于修《永乐大典》并没有传播文化的想法在里面,造成了本来可以作为一个文化盛事,结果却变成了一场文化的损失。


朱棣通过兵变叛乱夺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在南京称帝后遇到许多阻力。以方孝孺为代表的许多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宁死不屈,被杀甚至自杀殉节的臣子络绎不绝。朱棣在南京过得很不如意。所以,他后来迁都北京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正是如此。当然,与此同时,他也必须要想办法压制对他不利的声浪,所以,编书就是个很好的方式。

因为像《永乐大典》这样规模宏大的书,几乎涵盖了当时全国所有的书籍,所以做的第一步就是去各家各户征集书籍,借此机会,朱棣的人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所有书籍查看一遍,对朱棣不利的言论和对建文帝歌功颂德的内容可以尽数删除,并且杜撰一些有利于朱棣的话。这些只需要在征集书籍的过程中顺手就可以完成。


然后第二点,就是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了。古之帝王,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文治武功”。“武功”很好判断,打了多少仗,杀了多少敌军,俘虏多少敌将,攻下多少城池,夺回多少失地,都算是。但是“文治”就不太好判断了,你说老百姓丰衣足食,那之后的人也未必知道,只有留下煌煌巨著,才能标榜自己在“文治”上的功勋。有的确定制度,有的编撰法典,还有的,编书。比如康熙编《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乾隆编《四库全书》都是这个道理。朱棣编撰《永乐大典》也就是这个目的。这是古往今来最宏大规模的一部书,有这样的成就,又有谁敢说朱棣“文治”不行?

但是,《永乐大典》真的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什么贡献了吗?非常可惜,完全没有。朱棣完成了《永乐大典》后既没有加以影印传之于世,也没有让臣子或是皇子仔细研读增长学识,只是把它锁了起来。直到嘉靖年间,嘉靖皇帝下旨把《永乐大典》誊抄了一遍,然后再把誊本锁起来了……正本从此杳无音讯。而誊本誊本后来屡经战乱,零落残破,极小一部分流落海外,绝大多数葬身火海。至于正本,盛传被嘉靖皇帝放进自己的陵墓里陪葬了。这样的话也就等于没有了,因为根据探测,嘉靖皇陵早就被水淹没,今后就是取出来也只是一堆废纸。不禁让人可叹啊……


伊耆角木


1405年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把自己的亲侄子拉下了皇位,赶出了皇宫,说实在的是确实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民间的谣言四起。为了表明自己的皇位来的正,坐的直。他目前迫切需要来美化自己。

一方面为了向世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我们都知道明成祖一生丰功伟绩,五次征漠北,七次命郑和下西洋。这些都显示王朝的兴盛,如果不用文字记载下来,世人如何知道有这么一位英明君主存在呢?说白了就是刷存在感呗。

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皇位得到有点理亏,青书汗史上应该给后人留下好的印象。需要这么一部史书来记载来证明自己是多么的迫不得已,就是装可怜,以博取后世的原谅等等。

再者编撰永乐大典对文学史料的贡献有很大意义,首先对诸子百家进行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修书过程中对书籍没有做任何的修改,采用了兼收并取的方式,保留了书籍的原始内容。历时四年完成,全书共60卷,分装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中,约三亿七千万字且未有任何删节。这是《四库全书》无法相提并论的。


小海说说


盛世要修典,这是历朝历代皇帝的做法!主要用来炫耀自己的文治功绩。

1403年,朱棣借“靖难”之名,赶走建文帝,夺取政权,年号“永乐”。他命系统收集天下古今书籍,编篡一本大型类书。朱棣定名为《永乐大典》。1408年冬,《永乐大典》全书抄写完毕。

朱棣要《永乐大典》,最主要目的是用来炫耀自己的文治功绩,拿到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皇帝的一大形象工程,能流芳千古的。

但是,这个形象工程也是实实在在地产生了很多附加影响与意义:

第一,保护和传承了历史书籍

要知道古代没有网络,假如你写了一本书,想要流传开来,光靠你那原稿加几本手抄本是远远不够的,一不小心弄丢就失传了(版印不是一版人能付得起费用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上交官府,官府审核之后,认为你的书思想正确,没有反帝反封建反人类,且有一定的文学或思想价值,那么就会把你的书收罗编修进《永乐大典》,由官方版印全国发行,这样你写的书就再也不怕失传了。

第二、分门别类,让当世和后人有据可寻,有据可查

这个道理就跟图书馆是一样的,官方修《永乐大典》的目的就是把众多浩瀚的书籍分门别类整理开来,不再一团糟。

第三、培养文人,为皇帝和朝廷所用

武将打天下,文人治天下。后世越来越重视文官,很多内阁都是翰林出身,翰林就是编书写文稿的地方,自然也是培养文官的最好地方。

第四、美化朱棣

朱档深知自己杀了不少人,哪怕是迫不得已。后世肯定会有不好的评价。那么,他就必须要做几件大好事来美化一下自己,证明自己是个文治武功的好皇帝。


小小微故事


修撰《永乐大典》,本人以为有以下用意:

1、安抚与讨好建文帝时期的一部分文臣,使用所其长(据传朱棣称帝初杀了一些效忠建文帝的文臣),

2、通过编撰大典,收罗与发现优秀人才,为朝廷所用;

3、美化明朝朱家执政的功德以及体现成祖执政的合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