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迅速,替代體力勞動者優勢明顯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根據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

IFR數據顯示,2017年,亞洲(含大洋洲)/歐洲/北美地區工業機器人銷量分別為26.2/6.7/5.0萬臺,2012-2017五年CAGR分別為25.3%\10.3%\12.3%;2017年銷售額分別為99.2/29.3/19.8億美元。IFR預計,2018年亞洲仍將是工業機器人最大的銷售市場。

參考中國報告網發佈《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分析報告-行業運營態勢與發展前景預測》

2012-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增長情況

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迅速,替代體力勞動者優勢明顯

中國自2013年開始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IFR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銷量約為13.8萬臺/yoy+58.6%,較IFR原預測值高20%,佔全球比重為35.7%,同比上升5.7pp;2017年中國銷售額為51.2億美元/yoy+50.6%,佔全球比重為33.2%,同比上升7.2pp。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額的全球比重低於銷量比重,但同比增速更高,反映出國內工業機器人正逐步向更高端市場提升。IFR預計,2018-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分別為62.3/75.7/93.5億美元,三年CAGR為22.2%,佔全球比重逐年提高,分別為37.0%\39.3%\40.3%。

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分地區佔比(%)

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迅速,替代體力勞動者優勢明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一波人口高峰為1962-1973年,每年人口出生量在2500萬以上;第二波人口高峰為1981-1997年,六零後出生人口進入生育年齡後,迎來次高峰,每年出生人口在2000~2500萬人左右;1987年後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2001年後每年新增人口規模維持在1600萬人左右,全國人口總數呈現溫和增長態勢。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顯示,1980-2005年,中國勞動力人口由5.03億增至7.67億,年均增加1000萬左右。期間,第一波高峰時期的人逐步進入勞動力市場,國內勞動力供給充足,人力資本相對廉價,屬於勞動力買方市場,勞動力需求量大的輕工業和製造業發展迅速。2005年以後,全國勞動參與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05-2017年由75.3%下降至68.9%,年均下降約0.53pp。

根據《人力資源發展報告(2011-2012)》中的數據,城市人員平均退休年齡為56.1歲。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員,由於勞動強度大,一般會提早退出體力勞動市場。在缺少權威數據的情況下,我們假設51~55歲為體力勞動者退出市場的年齡區間,對2018-2032年適齡勞動力數量變化進行估算後認為:1)體力勞動力市場從2015年開始斷崖式縮減;2)1960年代的“嬰兒潮”意味著勞動力供給減少的趨勢或持續10年左右;3)國內工業機器人或最先替代繁重型勞動作業。

國內製造業平均工資持續快速增長,2011-2017年CAGR約為11%。與之相反,工業自動化設備的價格在逐年下降,全球工業機器人均價自2012年達到峰值後逐步回落。隨著機器人的高效性、穩定性、精準性逐漸被認可,工業機器人經濟性愈發明顯,對體力勞動者的替代作用也在日漸顯現。

全球工業機器人平均售價走勢

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迅速,替代體力勞動者優勢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