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來榜:山水間勾勒「三美融合」

青山如屏,綠水如帶,鄉愁如詩,村景如畫。

金榜大道寬淨通暢,來榜河水碧波盪漾,跨河吊橋遊人嬉戲,路邊河旁花木蔥蘢,文化廣場舞袖翩翩,文化牆上圖文並茂,美麗田園瓜果飄香——這裡是嶽西縣來榜鎮來榜村。

據地方誌記載:來榜老街早在明代起就形成了多家手工作坊的小街,英山、太湖、霍山的土布、藥材,食鹽、裱紙皆聚散於此地,商賈雲集,聞名遐爾。2016年以來,這個深山古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美麗蛻變,從美麗生態到美麗經濟,再到美麗生活的“三美融合”藍圖已漸漸勾勒清晰。

美麗生態:要鄉愁,不要“六亂”

“前些年有六亂:攤點亂擺、雜物亂扔、杆線亂拉、店招亂設、棚屋亂建、汙水亂潑。這幾天,有個好幾年沒回家的親戚回來說,現在的來榜村,他都不敢認了。”8月20日,來榜村黨總支書記汪林國向記者介紹說,來榜村是一個“人口密集大、建設體量大、整治難度大”的老村舊集鎮,實現如今“街潔、路闊、燈明、水淨、景美”的面貌,得益於民生工程政策好,得益於來榜鎮黨委政府的真抓實幹以及來榜村幹群的辛勤汗水。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該村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方便群眾”“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面子工程,不搞短期項目”為原則,在充分徵求與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先後邀請安徽南巽設計院專家到實地勘察,科學編制《來榜中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本著“佈局美、顏值高、內涵深,功能齊”的原則,有效引領各項任務順利實施。

通過整治“六亂”行動,該村拆除違建、路邊棚,更新商鋪店招,整理弱電線杆,新建下水管道和汙水收集管網,環衛工程實行市場化運作實現垃圾“日產日清”。

“確實看得到變化,環境好了,人心情都好些。”來榜村村民汪飛,因患病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由村裡出錢給他家房屋外牆進行了裝修,他家門前的水泥路也是村裡給建的。

現在,來榜村實現了村內主次幹道、入戶路全面硬化,路路相連、戶戶相通。村莊綠化也大幅度提升,村旁、路旁、水旁、宅房處處增綠。該村還鼓勵村民因地制宜發展小菜園、小竹園、小果園,把中心村建設成花園村、生態村。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該村把“留得住鄉愁”做為重點建設內容,實行古韻新景交融。對老建築和上世紀中葉建設的傳統村居加以保護,修舊如舊。漫步老街,可以看到青瓦蓋、土築夯砌或土磚壘砌的鄉土建築,那裡有農耕文化的農具,如犁、耙、耖、碓、磨、水風車等,有鐵匠、木匠、泥瓦匠等古老手藝的現實留存。

美麗經濟:要發展,不要“空殼”

“沒有產業支撐的鄉村,外表再美麗,也只能是一個美麗的‘空殼’村。”來榜鎮鎮長王曉燕告訴記者,美麗鄉村建設既要改善農村的生活、生產條件,也要形成有造血功能的特色產業,保障美麗鄉村的持續美麗。“因此,發展產業一直是來榜村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內容。”

而生態恰恰是來榜鎮發展產業的最大資本。這是個青山、綠水、鄉愁中靜靜流淌著歲月的古老村莊,這也是一個人們對發展充滿渴求的現代農村。

近年來,來榜村通過吸引社會資本,流轉土地百餘畝,建立茶園、果園、桑枝木耳產業示範基地,帶動周邊群眾改變傳統種植模式,調優生產結構,堅持產業融合。如今,這裡的四季精品茶園、果園及溫室大棚無一不體現著綠色、文化、創新、有機的現代化農業新理念。觀光農業、生態農業,構成了“景村一體、產業生態、文化繁榮、宜居宜業”的山水畫鄉村。通過發展,該村農民渠道日益拓寬,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萬元。

美麗生活:要“物質美”,更要“精神美”

為了給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來榜村投入200多萬元,新建了為民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一站式”全程代理綜合服務。農家書屋、文化中心、兒童活動室、黨員工作室、文體休閒廣場、村衛生室、便民超市等配套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為民服務中心的建立,讓當地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起來,白天可以運動、讀書,傍晚可以歌舞、嬉戲。鄉村大舞臺上,還常常上演關於移風易俗、民生工程等積極向上內容的文藝演出。

此外,該村還通過村民理事會,組織村民制定《村規民約》,利用道德講堂、農家書屋、法制廣場等平臺和“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大力弘揚“孝老愛親,崇德尚法、淳樸友善”的良好村風。

來榜鎮黨委書記汪訓衛表示,今年該鎮有來榜、馬元、黃泥、花墩、楓樹、公山、橫河七個村建設美麗鄉村,在佈局和發展上力求體現出“一村一主題,一村一產業,一村一亮點”的差異化,而最終目標卻是一致的:“不僅要從‘物質美’邁向‘精神美’,還要從‘一時美’邁向‘永久美’,實現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三美融合’。”(安慶日報記者 何飛 通訊員 查慶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