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看看這個軍大院長大的孩子讀書的效果!

夾馬營,位於洛陽城的東北部。後世的夾馬營以燒烤聞名於世,而在五代時卻是個軍隊大院。沿著夾馬營坊門前的大道一路向西,可直通尚書省等政府機關。

自從追隨李存勖後,趙弘殷便被安排在這座大院居住。

讀書無用?看看這個軍大院長大的孩子讀書的效果!

李存勖

但接下來的二十餘年裡,趙弘殷的生活淡得跟水一樣。他先後換上唐、晉、漢三朝軍裝,卻沒有升過一官半職;他想沙場立功,卻只能隨著一批批亂臣賊子徒勞奔命;他想匡濟天下,卻只能面對著那些可能連名字還沒記住,就已經被趕下臺的皇帝們。

他的命運就像《我這一輩子》裡的福海,在時代的浪潮中隨波逐流。但趙弘殷不是福海,他更不能讓孩子也跟著隨波逐流。

於是,他把趙匡胤送進了學館。這是一個被夾馬營的同僚視為奇葩的決定。

在五代亂世中,儘管貢舉依舊未斷,文人寒窗苦讀後可以考取功名,佼佼者甚至可以做到宰相。然而這年頭宰相無權,不過是朝廷的點綴。至於武人,前途全靠殺敵立功,讀書更沒用了。

趙弘殷卻不這麼認為。他反而覺得,越是天下大亂,讀書越能夠改變命運。因為書本上濃縮了前人的經驗教訓,能夠在毫無希望的亂世,為人指明方向。

讀書無用?看看這個軍大院長大的孩子讀書的效果!

五代時局圖

沒讀過書,即便如李嗣源坐在龍椅上,也依舊為找不到出路而愁眉不展。而更多憑藉蠻力上位的武將,則根本不去找出路。他們在醉生夢死中,吃飽混天黑,等著下一批叛亂者……

趙弘殷的父親趙敬素懷大志卻未酬。如今,趙弘殷對未來不敢有過於非分的想法,但情繫天下的胸懷卻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在趙匡胤之前,趙弘殷有一個早夭的長子叫趙匡濟。匡濟什麼?當然是匡濟天下!在那個動不動就把名字取為“繼勳”“重威”的年代,“匡濟”顯得特別不合時宜,又特別耀眼奪目。

可惜趙匡濟夭折,或許正因如此,趙弘殷便將次子的名字取為“匡胤”,希望他能平安長大,光宗耀祖。

令趙弘殷沒想到的是,這個兒子後來不僅完成了“匡胤”的使命,更一舉圓了趙氏三代人“匡濟”的夢想!

當然,眼下的學齡前兒童趙匡胤還不理解父親的一番苦心,他只知道給自己教書的陳學究相當討厭。

學究是貢舉考試的一個科目,屬於明經科,全稱“學究一經”。參加考試的人只要在《詩》《書》《禮》《易》《春秋》等儒家經典中精通一部即可。這門考試考的是死記硬背的功夫,完全不涉及對經義的理解與發揮,由於簡單,所以每年應考的學生特別多。

讀書無用?看看這個軍大院長大的孩子讀書的效果!

儒家經典

考中了學究的陳老師,也想把自己的學生教成學究。在陳學究的悉心調教下,趙匡胤對讀書深惡痛絕。他不知道每天搖頭晃腦背這些“之乎者也”有什麼用。再加上他在夾馬營養成了武人習氣,據說是“時尤嫉惡,不容人過”,其實就是橫行霸道的含蓄說法。結果,一心要改造武夫習氣的陳學究,對趙匡胤也深惡痛絕。

其實陳學究沒明白,讀書的方法本來就有兩種。一種叫“務於精純”,逐字逐句地讀。一般這樣讀書的學生比較招老師喜歡,他們往往學業精湛,是當之無愧的“學霸”。另一種叫“觀其大略”,讀個大概齊,重在理解。這種讀法,不知道的人往往會將之等同於“不求甚解”。

在陳學究眼裡,趙匡胤就是“不求甚解”,朽木不可雕也!趙匡胤被勸退。

而在另一位青年教師辛文悅眼裡,趙匡胤這是“觀其大略”,孺子可教也!趙匡胤被其收入門下。

讀書無用?看看這個軍大院長大的孩子讀書的效果!

司馬德操

辛文悅只是想起一個典故。東漢末年,司馬德操門下弟子讀書大多“務於精純”,只有諸葛亮“觀其大略”。最後,諸葛亮名垂青史,而大多數“學霸”連名字都沒留下來。

辛文悅向趙匡胤傳授的,仍然不出儒家“五經”範圍。也許是教學方法得當,小趙匡胤與辛先生關係不錯。後來他登上大寶,便馬上把辛文悅找來授以官職。

讀書無用?看看這個軍大院長大的孩子讀書的效果!

辛文悅

辛文悅成功將厭學的趙匡胤帶上讀書正途。那些“子曰”的智慧與道理,逐漸滋潤了趙匡胤心中的沃土,史稱趙匡胤“為萬世開太平”的治國之道與儒家“六經”之義不謀而合,恐怕絕非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