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么小米手機可以走性價比路線,其他手機廠商不走?

小米首先是一個互聯網公司,而不是手機制造商。

這是基礎,撇開這個基礎去談業務,談利潤沒有意義。

互聯網商業發展了20多年了,很多人還是不懂電商究竟是怎麼回事,只是認為就是在網上做生意而已,其實遠遠不是這麼簡單的一回事。

為什麼小米手機可以走性價比路線,其他手機廠商不走?

互聯網公司的經營往往有以下幾個特徵:

1、互聯網公司經營的核心,不是某個具體的業務,而是背後人的行為數據,某個業務只是拿到行為數據的一種手段,它們的核心競爭力是算法。數據和算法才是互聯網公司真正要的東西。

比如阿里巴巴,您以為它是零售商啊?阿里可從來不進貨賣貨,只是搭建了一個平臺讓大家去進貨賣貨,它算哪門子零售商啊?它要是算零售商,那開萬達廣場的王健林也算零售商咯?前不久的雙11成交額突破1600億,這和阿里有什麼關係,這是淘寶天貓上千萬的賣家一起做出來的結果,又不是阿里自己賣出來的。

阿里真正在經營的,是龐大的交易背後的人所產生的行為數據,通過分析行為數據,提高淘寶、天貓這些平臺上商品交易的效率,通過分析人的行為數據,把您這個人開放給廣告、金融、保險等等行業去拿利潤。零售只是拿到數據的一種方式,阿里才不會去進貨賣貨當零售商,中國的零售商只有不到3%的淨利潤,阿里才看不上,看看阿里的財報,高達30%的利潤率,這怎麼可能是零售商?在中國只有廣告、遊戲行業才有這麼高的利潤率。

小米也是一樣的,賣手機、手環,只是給您一個小米ID,然後記錄分析您這個人的行為數據,賣手機、手環這個業務,只是拿到數據的一種手段,並不是它的目標市場。

為什麼小米手機可以走性價比路線,其他手機廠商不走?

2、互聯網公司往往有基礎平臺和上層變現兩層商業架構。

這個看起來似乎很複雜,但是解釋起來很容易:

比如阿里的零售是基礎平臺,金融、廣告是上層變現,騰訊的聊天是基礎平臺,遊戲、廣告是上層變現,谷歌、百度的搜索是基礎平臺,廣告是上層變現。

OFO的小黃車、滴滴打車,這只是基礎平臺,只是拿用戶數據的手段,千萬不要去看這些表面的業務賺了還是虧了,這個沒意義,就像谷歌百度的搜索一樣,那麼有高科技含量的東西,憑什麼免費給您用?要知道在便利店買瓶礦泉水還要兩塊錢呢,搜索技術含量不比這個高多了?

小米賣手機手環等等,只是它的基礎平臺。賺不賺錢無所謂的。

3、正是因為互聯網公司兩層商業架構的模式,互聯網公司把他們的營收和產品分開。

比如新浪的產品是給您看新聞,它賺廣告費;比如百度的產品是搜索,它也賺廣告費;比如阿里的產品是淘寶天貓1688,它還是再賺廣告費。

所以小米的產品是手機,它的營收也有一大部分來自廣告,這幾天不還有人吵的沸沸揚揚的MIUI的內置廣告如何如何了,還有一大塊的利潤來自金融業,這是雷軍自己說的。

賺手機的錢,小米從成立起初就沒考慮過,製造業才幾個點的利潤,辛辛苦苦賺那點錢幹嘛?

4、互聯網公司會做跨越多個行業。

因為他們從一個行業拿用戶,另外一個行業去拿利潤,因為他們的產品和營收是分開的,所以他們會跨越多個行業。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發現,阿里、騰訊這些公司,好像發展到了無處不在的樣子,什麼都在做,有銀行,有影業公司,有金融公司,有廣告公司,好像就沒有他們不能做的東西一樣。

小米也一樣啊,小米要做的是整個家所有電器的智能整合,可不單單只是一個手機,還有廣告,還有金融。

所以看到這裡就知道了,小米既然是經營人的數據的,賣硬件只是一種拿用戶的手段,既然是為了拿到用戶的行為數據,我們做個橫向對比,中國電商拿一個用戶的成本是150塊,也就是說,

小米每賣一臺手機虧150塊,它拿用戶的成本是和電商一樣的。

另外回到手機行業,單單說手機行業,可能很多人認為小米的主打產品是小米123456,其實並不是。小米從成立起初,目標市場就是低端市場。

為什麼小米手機可以走性價比路線,其他手機廠商不走?

小米76.7%的手機銷售,來自於千元以內的手機。

小米最初去做手機的時候,市面上的智能機很貴很貴,像三星HTC等,都是四五千的價格。

所以小米切了1500~2000元這個空檔,推出了旗艦配置的手機,一下子引發了所有人的關注。

但是有個問題,你買不到。大家都覺得小米這個牌子的手機好啊,但就是買不到。

接下來小米做的事情,不是擴大去擴大小米123456的產能,而是直接推出紅米手機,去殺799低端市場,不到6個月的時間,中國的山寨機全部被打死,這才是小米從一開始想要的市場。

至於小米123456所謂旗艦機的銷量怎麼樣,小米才不在乎,這麼多年下來了,小米123456依舊買不到。這些手機的作用就是給小米打廣告的,告訴你小米手機很好,但是小米只放出少量的機子賣,所以打廣告本來就要花錢的嘛,所以小米123456虧一點就虧一點嘛,無所謂的啊。這部分手機就是小米性價比的根源。

但是小米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直接去殺低端市場呢?要做一箇中端產品才去殺低端市場?

因為低端市場大家不講究品牌的啊,只拼價格,如果直接殺進去 會陷入價格戰,不一定能打得下來。但是通過 中端市場,樹立了小米的品牌,讓大家都知道小米手機好,帶著這個品牌效應,再去殺低端,一瞬間就把低端市場給全滅掉了。

小米用了半分成本(它並沒有完全拿下中端市場),拿下了一份市場(低端),然後小米祭出了自己的概念機MIX,開始向高端進軍。完成佔領低端和高端的市場後,小米再向中間擠,兩份成本拿三個市場,這次是小米真正做的。但是太多人把目光盯在了小米自己都不怎麼重視的中端機型。

小米主打的產品,可從來不是中端市場的小米123456。既不是主打產品,產量又低的小米123456,只是充當爆款的 ,虧錢賣也無妨啊。

為什麼小米手機可以走性價比路線,其他手機廠商不走?

總結一下就是:

,第一、小米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它靠著人的行為數據,有別的可以盈利的地方,硬件只是拿用戶的手段,不需要盈利,做到收支平衡就可以了。

第二、太多人把目光放在了小米123456這種本來就是用來充當吸引客戶爆款的產品上,沒注意到小米真正的目標市場。

第三、小米互聯網銷售的手段,不需要渠道商,傳統手機行業有高達3~5成的成本是給了中間渠道商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小米,性價比當然高啦。

這也是小米手機在線下非常不受歡迎的原因。導購小妹一股勁的推薦oppo、vivo是因為oppo、vivo好嘛?不是,是因為推薦oppo、vivo她們有錢賺,比如一臺手機賺300。推薦小米的話,只能賺到100,還要被人吐槽,你們這些奸商,我網上買才1999,你們居然要賣我2599?這種事情,換你你幹啊?

做個簡單的對比,華為就是一個製造商。它的盈利思路就是這樣的,通過提高品牌價值,來獲取更高的溢價,從而取得更高的收入。強調性價比是自己找屎。所以任正非才會一而再的強調,華為一定要有利潤思維。

華為和小米,表面上的業務都是賣手機的,好像是一樣的,但是實質上,它們兩個公司完全不是一回事,一個互聯網公司,經營人的數據,一個製造商,經營產品。所以所採用的打法自然不同。現代商業,千萬不要去看表面的業務。OFO和摩拜就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為什麼小米手機可以走性價比路線,其他手機廠商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