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尔克斯到略萨,拉美文学为什么很受“诺奖”青睐?

陳京-曾經


有时候一个伪问题,却可以带出真相来。

诺贝尔文学奖真的青睐拉美文学吗?多看数据,别被表象迷惑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恩格道尔说,尽管每个文明都可能产生很有力量的文学,但是有一个事实无法回避,欧洲仍然是世界文学的中心。他的这番话未必正确,却道出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视野和偏好——从整体上看,诺贝尔文学奖真正关注的或者说重点青睐的,还是欧洲的文学,而非什么拉美文学、非洲文学或者亚洲文学。

数字也完全能说明这一点。据统计,在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72%来自欧洲国家,16%出自北美,而其他地区的得主仅占12%。而拉美地区的得主,显然只在那12%里头占有一定的比例。

另一组数字更直观。从第一届算起,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共计117人,拉美得主多少呢?从1945年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获奖算起,总共6人。

所以,认为拉美文学受诺奖青睐的印象完全是错误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错误的印象呢?主要是因为,中国作家受拉美文学的影响很大,中国读者对他们也很熟悉。比如题目中说到的马尔克斯、略萨,还有诗人聂鲁达。


西闪


博尔赫斯、科塔萨尔、胡安鲁尔福、富恩特斯、卡彭铁尔、波拉尼奥、巴列霍……这么多优秀的拉美作家没获奖,怎么能叫受青睐?

如果说胡安鲁尔福作品太少,富恩特斯等人有不少同级别作家竞争,那么,阿根廷的两位大师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吧?

博尔赫斯是作家中的作家,当年马尔克斯获奖而他没获,都已经引起轰动。科塔萨尔作为把小说技巧玩得妙之毫巅的艺术大师,也依然没有获奖。

作为拉美文学爆炸主将,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作家富恩特斯逝于2012年,这是一个讽刺,大家注意一下年份就懂得了。

拉美文学从十九世纪末以来,一直是世界文学重镇,先是诗歌崛起,涌现了鲁文达里奥、米斯特拉尔、博尔赫斯、巴列霍、聂鲁达、帕斯等超级明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拉美小说异军突起,除了老一辈的阿斯图里亚斯、博尔赫斯等人外,科塔萨尔、马尔克斯、富恩特斯、略萨四人同一时期推出重磅作品,形成文学爆炸,此外,稍早的卡彭铁尔、胡安鲁尔福和稍晚的波拉尼奥、阿连德等人也是世界知名作家。

以如此众多的作家群,如此强大的阵容,拉美作家远远不算受到诺奖重视,而是获奖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