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70後有可能成爲養老最無奈的一代?

雨楓161198019


確實,70後因為上有老下有小,兩個人養四個人,孩子也是獨生子女,所以,是養老最無奈的一代,具體原因為:

1、多數是獨生子女,夫妻要養四個老人。農村會好一點,城市裡,70後基本為獨生子女,娶的媳婦(嫁的老公),基本也是獨生子女,要養四個老人,很多問題和弊端已經出來,如身邊一個70後同事,公公婆婆和自己的父母已經70出頭了,各種病來了,她孩子又比較小,經常生病住院,加上自己的爸爸媽媽身體不好,動不動就生病,一生病就住院,她必須得請假去照顧,自己還得帶孩子(公婆靠不住,老公常年出差,也靠不住),導致身心疲憊,蒼老的非常快。

同事以前可是單位一枝花,但就這幾年,被家庭拖累和生活所迫,已經被折磨的快要成黃臉婆了,40來歲的人,看上去快要50,這就是兩個人養四個人的重擔所致,何況,老人們年齡比較大,容易生病,老公又靠不住,導致壓力山大。


2、70後基本為只有一個孩子,養老靠不住。相對來說,農村好一點,一般會有兩個孩子,但城市裡的70後,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現在政策是放開了,但都40多歲的人了,有的甚至快要50歲了,你讓他去要二胎?算了吧?何況,現在房價那麼高,等把孩子養大,自己也老的不行了,還得給孩子買高昂的房子,二胎,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城市裡的70後,基本註定只有一個孩子。


那麼,一個孩子,老了,指望獨生子女來養你?何況,兒媳婦也基本是獨生子女,兩個年輕人要養四個老人,壓力山大,所以,別指望他們,他們能把自己照顧好、不給你找事就不錯了。

所以,像我們這樣的70後,都在打算,以後老了,直接進養老院得了。

3、子女不再像我們這一代那麼有孝心。70後的我們,相對來說,比較有孝心,關心父母,但在我們的孩子這一代,就不太可能像我們這樣了,他們可能工作遠走高飛,都跟你不在一座城市,根本就不指望來孝順你。

我們家孩子,非常獨立,我都在想,以後,工作可能在其他城市,他能一個月給你打一次電話就不錯了,別指望常來看你、照顧你,養你,給你養老?想都別想,不給你找事就萬歲了。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70後,39到48歲,這個尷尬的年齡段,說老不老,說小不小。我正好是70後,感覺談養老似乎還有點早。


而我家的鄰居們幾乎都是“空巢”老人了,雖然他們都有眾多兒女,但兒女們都在外地生活。


也就是逢年過節才能看見他們的兒女們回家看望一下他們,平時,就看到一堆老人聚集在一起打牌娛樂,看上去倒也很安逸自在。


在身體健康硬朗的時候,生活都能自理。最可怕的就是身體出現病痛,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沒有兒女在身邊照顧可怎麼辦呢?比如老年痴呆症,那是要專人看護的。


我身邊的親朋好友們,他們侍候老人都是兄弟姐妹們按月輪流照看陪護,分工明確,有錢出錢,有人出人。


我們場的老人們幾乎都有退休工資,在經濟上還是比周邊農村的老人們佔了一點優勢的,兒女們也可以減輕經濟上的負擔。


但農村的老人們養老可就難了,如果沒有給自己留點老本,很多都被兒女們嫌棄,難怪農村流傳著一首《老來難》歌。寫得非常現實。


每每看到步履蹣跚,彎腰駝背,神情落寂的老人們,我就不得不感慨人老了真不容易啊!他們眾多兒女尚且這樣。作為70後,我們每個家庭最多兩個孩子。


70後響應了“只生一個孩子好。”的國家政策,農村家庭或許還有兩個娃,城市家庭大多數都一個娃。



現在社會發展的節奏在加快,兒女的生活壓力增強,再加上人口流動的變化,大多數家庭的子女都與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


農村的老人更是留守者了。無論是在時間上、空間上,還是精力上都無法周全的兼顧到老人。


70後的養老,正處於社會認知的轉型階段,人們的養老理念正在悄悄的變化,大家深刻的認識到“養兒防老”的理念已經不太現實了。


我們70後的人聚在一起談起養老,都說進養老院才是中國未來最好的養老方式。


但是養老院也有各個層次的,服務設施越好的養老院自然費用也越高。這筆費用也不小,甚至每個月的退休金都不夠支付養老院的月費用。


不過,或許再過二十年,當70後真正進入養老期之後,我們國家的社會養老事業會發展的很好,很平民化呢?讓每個70後都能輕鬆的面對養老這個問題,也未可知。


說到底,養老問題就是經濟問題。我們家鄉有句俗語說:“孃老子的心在兒女上,兒女的心在石頭上。”這是人性使然。


人生半百,已經看過太多關於兒女在父母養老問題上的糾緾了。做為70後,更應該在養老問題上,早做打算。儘量不給壓力山大的子女添麻煩,養老我們也自力更生。


在目前中國社會養老福利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趁早做好養老的計劃,會讓自己的老年生活過得比較有尊嚴一點。


如果老兩口身體都很好,又能相互照顧,暫時選擇居家養老。將來如果有一方故去,一方就可以去養老院,因為獨自一個人住著寂寞不說,有個三長兩短也沒有人知道。


與子女同住,怕不是很舒心。因為70後從現在開始都逐漸變成空巢老人了。子女們成家之後,大多都和父母不同住。


無論是70後還是他們的子女們都形成了各自的生活方式,突然介入對方的生活都會不適應。所以還是不要互相添堵的好。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年輕人的生活也很有壓力。年輕一代連自己的孩子都照顧不好,哪有精力照顧老人?生老病死,人生的自然規律,誰也不能避免。


“養兒防老”的思想在現今的社會已經不太現實了。養老不要對年輕人存有太多的期望,不要“養老防兒”就已經很不錯了。


在病痛折磨活得實在痛苦之下,我甚至贊成安樂死,我反對那種生不如死的過度醫療。


所以,70後們,對養老方式上的觀念也要跟上時代的變化,傳統的養老方式顯然是不可行的,隨著老齡化的日益加巨,老人們也試行了各種各樣的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


待到70後真正步入老年生活之後,或許就會產生出一種既不拖累子女,又能安享晚年的成熟的養老方式呢?


有書知道


我是77年的,今年41歲了,對此是有比較深的體會的。

我是獨生子,父母都是工廠退休職工,住在三線城市,前幾年家裡房子太老,動用全部的積蓄給他們換了一套房子,我也貼進去2、30萬,老兩口就再沒有可以機動的防風險資金儲備了,兩老的退休金合計大概6K左右,每個月基本生活開銷要去到3-4K,人情支出1.5K,基本上就留不下什麼錢了,現在父親67、母親65,再過些年如果身體狀況不如人意,如果只是靠這點養老金和微博的儲蓄,無論是請保姆還是去養老院,都是不具備經濟條件的。

老丈人一家的情況更加不好,老丈人78,已經到了阿爾茨海默症狀中期,體質不好,經常生病住院,丈母孃71了,20多年的糖尿病史了,兩口子只有老丈人有退休金大概4K/月,好在我老婆一家五姐妹,能夠分擔不少壓力。

再說自己的情況,廣州一線城市,兩個娃,老大11歲,老二2歲,夫妻倆收入50W/年左右,普通工薪水平,供房、養車、養娃,一年能存下來十幾萬算不錯了,相信很多人也都是類似的情況。

目前因為自己想著帶孩子,選擇辭職在家做全職爸爸,陪伴年幼的兒子,等孩子到了6歲上小學了,再出來找工作。

回到養老上面,確實很尷尬,心理壓力大,父母這一輩天然有靠子女養老的約定俗成的傳統,而且父輩們經歷改革開放、社會變革、物價上漲的時代,沒有什麼儲蓄基礎,自身也確實沒有更多的能力自行養老,作為兒女必然是要盡到應盡的義務,無論是時間的投入還是金錢的投入。但是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這個年齡處於事業的平臺期,需要轉變和提升,難得有太多的時間陪伴父母,經濟上的投入又勢必消耗家裡的存糧,對自己本來就不多的用於未來養老的儲備帶來減值風險,一旦大量消耗,勢必可能導致自己老了以後要依靠孩子來支持。

但我們70後的心態又多半是這樣想的,自己經歷了這樣一箇中年的生活狀態和經歷過程,換位思考,在自己老了以後,肯定希望自己有健康的身體、足夠的資金來支持自己擁有體面的晚年生活,不用拖累孩子們增加他們的壓力。同時,現在社會在快速的變化,價值觀、家庭觀、世俗觀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未來我們的孩子是否還有這種對父母贍養的想法也是不可知的,並不是說孩子們會不孝順,而是未來的就業、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壓力可能比我們現在面臨的還大,如果孩子們都自顧不暇了,還能有什麼多餘的能力來照顧父母的養老呢?

所以,這種無奈和尷尬,或許是我們這一代70後所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了。

50、60一代,經歷了90、00年代的下崗潮,很多人失去了儲蓄養老資本的機會和能力,艱難的生活著。

70、80一代,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即將或正在承擔著兩口子努力撫養孩子、供房子、贍養四個老人的責任和重擔。

90、00一代,面臨著高房價、高物價、就業難的困境,啃老的趨勢在所難免。

每一代人都有需要面對的問題,未來的路怎麼走呢?

***************************

我是二胎孩子的全職爸爸,帶娃休息間隙,偷空答個題,放鬆一下被小傢伙蹂躪的神經,就是這個樣子。😆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啦~


元寶爸的育兒日記


我來獻身說無奈。我大侄女,74年出生,我大哥大姐,一個在郵局,一個在糧站,為了工作不經意成了我縣最早的獨生之女家庭。

到了今天,我大哥大姐退休近十年了,侄女嬌生慣養,工作低不成高不就,拈輕怕重,至今還只是個藥店推銷員,僅夠個人生活。侄女婿部隊轉業,選了要錢不要工作,買了個鋪面後買不起房和父母同住,也是東成西就十幾年,沒個正經工作,沒有長久生意,轉業經費早己花光,現在後侮得要死。養個兒子,和父母沒兩樣,睡懶覺、打遊戲、不認真學習,中考完後去讀了個職中,人生方向在哪兒,完全看不到青春朝氣。一家子生活還經常要老兩口的退休金補貼,老兩口一說起女兒女婿就是一把辛酸一把淚。

侄女侄女婿也挺無奈,四十多歲的人了,都沒有一技之長,又沒有穩定的收入,還經常啃老,兒子又一副不成器的樣子。兩老人的身體越來越差,自己也慢慢變老了,掙錢又不好掙,沒錢怎麼養老,今後自己的養老又靠誰?真的好無奈。


尚方寶劍


70後的人的確是尷尬的年齡,說老不老,還能動彈得了,讓孩子們養老,還太早。

有老人要撫養,有兒女要照顧,壓力山大!

我也是70後,父母年齡都大了,都需要人照顧,一雙兒女在上學,孩子的姥爺79了,得了幾次腦梗,如今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走路需要人攙扶,身邊一刻離不開人,俺姊妹5個,俺是老四,上邊三個姐姐,一個弟弟,我們怕老爹爹受罪,輪流侍候,晚上基本不能睡,怕老爹睡溼鋪蓋,一晚上起來看好幾次,開的店鋪去六天就關六天的門,但是無論怎樣,覺得老爹爹能夠幸福度過晚年,自己能盡孝,人生就有意義,很開心。



公公婆婆能自理,趁空就回去看看,給他們帶點喜歡吃的,有什麼幹不動的活,回去幫他們弄好,遇見頭疼腦熱的帶他們去看醫生,

所以你必須在老人身邊生活,就是工作起來工資少的可憐,也不能出遠門。


如果我們老了,到了走不動的那一天,到了臥床不起的時候,到了躺在病床上要人時候的年齡,我不敢想,我怕孩子們有一天和我一樣的無奈,我怕他們又要工作,又要照顧病床上的我,我怕他們心力交瘁,我怕他們力不從心,我怕壓垮了他們,怎麼辦?我不敢想!


觸碰心靈深處的聲音


因為7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並且在90年中後期大多下崗失業,面臨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下崗失業的情況下,自身養老就成了嚴重的問題,題主可以到70後下崗職工中調查瞭解一下,另一部份人根本沒有工作(因為有工作的都下崗),文化水平低,年齡大,正規點的公司不要,只有到處打零工養家湖口,還有什麼錢交社保。


穿過65式軍裝的兵


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70年代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相信作為70後的各位夥伴們,對此話感同身受。70後,完全有可能成為養老最無奈的一代。

為什麼如此說呢?作為70後的一員,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70後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

作為70後的我們,大多數都有兄弟姐妹。

而我們步入社會創業的時期,正逢國家改革開放,經過幾十年的打拼,目前來說,有精力,也有能力贍養父母。即使自己不在父母身邊,兄弟姐妹也可以輪流照看父母。

因此,對於我們這一代父母來說,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養兒防老。

不過像這種傳統的養老模式,我們的父母或許是最後一代。

二、我們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是養老最無奈的一代。

70後成家立業之時,正是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最嚴格的時期,絕大多數70後的後代都是獨生子女。

在目前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就業及生活壓力空前巨大。對於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能夠打點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已然不易,如果還要承擔照顧四個老人的義務,那隻怕分身乏術。

曾經看過一張漫畫,一對年輕夫婦身邊拖著孩子,頭上扛著四位老人。那被扛著的不正是我們70後這一代人嗎?此情此景,我們又怎忍心讓兒女如此辛苦?

雖說百善孝為先,然而,對於這一代的獨生子女來說,已經不是他們孝順與否的問題,而是他們有無這個時間和能力的問題。

雖說現在國家放開二胎政策,然而最年輕的70後也年近40。在這個不上不下的尷尬年齡,二胎對於70後,無論從精力,還是經濟方面,都是巨大的考驗。

所以老了被子女“拋棄”,70後或許是養老最無奈的一代。

三、那麼,作為70後的我們,今後將如何養老呢?

曾在網上看到過關於很多日本老人孤獨死去多日,無子女過問的報道,心中頗為唏噓與感慨。

整個社會的老齡化加速,是導致此問題的根本原因。我們國家經歷3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之後,人口結構也發生很大改變,老齡化現象日益凸顯。

雖說現實如此殘酷,但身為七零後的我們,也不必看得過於悲觀。更不必如日本老人那樣孤獨老去,我們可以採取“自救”,嘗試各種不同的養老方式。

前段時間,網上報道抱團式養老。

與兄弟姊妹,或者志同道合的朋友居住在一起。年紀相仿的人互相照應,大家同心同德,一起努力,創造一個老年人的快樂王國。我想,真不失為一種值得期待的養老方式。

待到生活不能自理時,也可以考慮去養老院。由於我國老齡化現象的加劇,國家對於養老這一片的設施今後應該會更完善。

作為70後的我們,也不必過於擔憂今後的養老問題。在現階段,上有疼愛自己的父母,下有依戀自己的兒女,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候。

因此,不管以後如何養老,只要過好當下,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擁有健康的身體,高質量地度過每一天,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家人,還會在意如何老去嗎?


24幀半


99隨便語:筆者和妻子出生於1971年,兒子即將年滿18歲,夫妻倆早已做好了準備,養老必須靠自己了。

話說,70後的養老問題,至少必須分為兩大群體。

農村出生的70後,僥倖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其他的大多數城市70後,以及少部分響應了只生一個好的僅有一個孩子的農村70後。

其中有兩個以上孩子的70後,與其他年代並無太大區別,暫且不談。

(1)70後的我們,為什麼不要二胎。

首先是年齡大了,其次也是最關鍵的,70後的青少年時期,即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時期,處於80年代90年代初期,自己吃過了苦,也明白了學歷的重要性。

在70後眼中,一個優秀的孩子,必須“德智體全面發展”,也是那個特殊時代的標準語。

70後培養自己的孩子,是不遺餘力的。

這種培養,不僅在於金錢的投入,更在於時間和精力的付出,坦率說,以筆者自身經歷看,“養大”一個孩子,真的是太辛苦了!

筆者的兒子目前高三,在別人眼裡很優秀,但這些年裡我們夫妻的付出,比之我們的上一輩花在我們身上的時間和精力,大了無數倍,簡直不可以道理計。

從這一點看,即便我們的身體還吃得消,也不想再要第二個孩子了。

因為太累了,吃不消!

(2)我們的孩子,未來我們能靠得上嗎?

估計是靠不上。

以我們70後的人生經歷看,大多數是積極向上的,因為在我們成年的那個年代,物質匱乏,上一代能給我們的幫助太少,而我們必須靠自己雙手打拼。

我們僅有一個孩子,我們當然也希望我們的孩子,過上美好生活。

但如果想讓孩子過得好,除了我們必須在物質上給他們幫助,也必須對他們放手。

放手讓他們展翅高飛!

以筆者為例,夫妻倆來自於內地,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在蘇州紮下了根,但我們對兒子的希望,是想讓他再次高飛,完成我們未能實現的願望。

或者去往真正的大城市,能飛多高飛多高,總之不想讓他安靜地留在身邊。

男孩子嘛,他要飛才能實現他自己的理想,他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不能因為父母的羈絆,擋了他成功飛翔的道路。

所以,我們必須做好思想準備,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我們不能成為他的包袱。

(3)我們的養老,真的必須靠自己了。

談論養老問題,實際上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金錢,第二是身體。

作為70後,年輕時吃了不少苦,因為那時候的我們太窮,又必須靠自己扛下所有生活的壓力,當時的我們無論處於什麼行業,做事都很拼命。

但現在的我們,年過40以後,身體開始漸漸走了下坡路。

不誇張地說,我們夫妻倆的身體狀態,比之我們上一輩在相同年齡裡,下降了不少。

可想而知等到20年之後,我們的孩子正當壯年,為了他們的事業積極拼搏的時候,我們自己紛紛進入了養老的年齡。

那時候就必須靠自己了。

我們70後,一輩子攢下的財富,大半將花在子女身上,剩下來的才是自己的養老錢,無論我們身體健康與否,我們主要將依靠夫妻倆自己支撐。

(4)70後的心是堅強的,哪怕苦澀也能忍受。

作為一個70後,我們曾經苦過窮過,所謂我們不怕再次遭遇類似的環境。

筆者暗自想過,我們這一代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不再受窮的基礎,讓他們不再因為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影響到他們在人生路上的攀登!

我們是70後,我們要做最無私的一代!

我們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養大,看著他們成才,然後把他們扶上馬,再送一程。

最後,看著他們奮勇向前,去為他們自己的人生拼搏!

筆者認為,在那種時候,哪怕我們的心中充滿了苦澀,我們也能忍受,因為我們70後是很特殊的一代人,許多人因為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我們未能完成我們最想做的事。

我們的子女,就是我們的替代者!

結束語:我們70後是養老最無奈的一代人嗎?就算如此,我們也無所畏懼,想當年我們年輕時,我們從無到有,拼搏出一個完整的家,未來我們老了,我們也能靠自己,走完自己的人生路。


99隨便


我不認可70後有可能成為養老最無奈的一代這個觀點,因為從幾方面可以證明,70後同樣也有不少優勢,下面我來談一談。

第一,70後趕上房價相對較低時買了房子。

如果翻翻中國住房政策改革後的房價,就難看出,70後恰好趕上房價相對較低的好時代。再看現在的房價,已經翻了N倍,沒有了房貸的壓力,對70後來說經濟負擔相對還是較小的。沒有了經濟壓力,將來養老本身就輕鬆多了,為什麼說可能成為最無奈的一代人呢?

第二,70後的家長正好趕上計劃生育時代。很多人認為一孩子時代的父母養老會有問題,因為只有一個孩子在負責贍養。但是別忘了,一個孩子如果孝順,知道感恩照樣能把二老晚年安排妥當。相反,如果有幾個孩子的老人,個個都不孝順,再多又有啥用?還是不把老倆口啃得只剩下骨頭。所以,70後只有一個孩子,反而可以有更多攢錢養老的空間。

第三,70年的晚年養老還有敬(養)老院可去。有人主張晚年在家養老,但對於普遍一個孩子的70後家庭,如果子女真是鞭長莫及,或其他原因無法盡孝時,還可以選擇去敬老院。雖然現在很多人對去敬老院不是很感興趣,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等到70後垂垂老去時,人們也就普遍認可了,這是形勢所迫,觀念自然會發生變化。所以說,對70後一代人來講,沒有住房貸款壓力,又只有一個孩子,這輩子活的倒也輕鬆一些呢。

基於以上三點,我想應該能說明70後不是養老最無奈的一代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贊同我的觀點。


韓國成老師


作為70後,現在的生活無奈,以後的養老更無奈。

我和老公都是70後,上有一個86歲的老母親,下有一個20歲剛進入社會的兒子。母親年事已高,大病小病不斷,還得吃營養保健品,不讓她買,就說我們不孝巴不得她早走,再加上生活費,母親這兒每個月最少開支三千左右。兒子剛進社會,沒什麼經驗,掙點錢自己都不夠用,偶爾我們還得補貼點。所以,儘管老公身體一年不如一年,還是得上高海拔的礦山做最危險的工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一家人的開友。每次老公從礦山回到拉薩我們租住的房子,看到他疲憊的樣子,我是心痛又無奈。上有老下有小,不敢停歇一分一秒。

再想想我們的將來,膝下就一個,不管是兒還是女,成家後有自己的家庭,也可能雙方都是獨生子女,面臨四個甚至更多個老人的養老,他們又會有多大的能力又會有多少時間?他們那一輩又會如我們這一輩般有責任心嗎?所以,我們70後的養老,還是不要去指望晚輩。希望二三十年後,社會的養老體系已經健全,那樣,我們的老年生活會好過一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