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送面積」有貓膩?小心「貪便宜」造成大麻煩!

前不久,小編接到一個諮詢電話。對方說自己在2011年買了一套房子,因是頂樓,當時開發商承諾贈送閣樓和地下室,可是今年想把這套房子賣掉時,卻發現當時承諾的贈送面積是沒有計入房產證上的實測面積的,也就是說這些白撿來“便宜"只是開發商哄人的,並不屬於自己的產權範圍。客戶頓時苦惱極了。

相信在4-5年,很多新開發的住宅項目都會有”贈送面積“一說。當時選購新房的很多小夥伴,在參觀精美的樣板間,都會聽到置業顧問大大吹噓“贈送面積”。也許你當時也很是動心,覺得自己買了一定是佔了“大便宜”。

然而贈送面積,並不像置業顧問說得那麼“好”,存在很多的潛在問題。

開發商承諾的贈送面積有哪些?

在買房的過程中,開發商通常會以入戶花園、陽臺、露臺、地下室、閣樓、挑高設計加隔層、大飄窗等等形式做出大小不同的“贈送面積”,讓購房者認為自己佔了很大的便宜。

贈送面積存在哪些隱患?

隱患1:不計入產權

大多數“贈送面積”是不具有合法產權的。也就是說,購房者以後要出售房屋、拆遷、繼承或者抵押時,計算的面積是按照房產證上的面積來算的,而房產證上的面積並不包括“贈送面積”。

隱患2:“贈送面積”實用性差

一些開發商贈送的面積設計不合理,實用性差,影響採光、通風及安全性等,例如儲藏間太小無法使用、贈送廁所漏水、贈送的臥室無法使用等等。

隱患3:“贈送業主共有面積”可能被拆除

開發商對部分特定住戶購房者所贈送的面積實際為業主共有面積,如承諾給頂層業主的頂層陽臺、底層業主的地下室空間、戶外私享花園等。

根據《物權法》規定,該部分空間本來就屬於業主共有,而非開發商所有。因侵犯了全體業主的權利,即便是開發商贈送的,在其他業主提出異議的情況下也可能被要求拆除。

有“贈送面積”的房子能買麼?

如果開發商贈送的面積產品設計合理,後期能被合理利用,在產權清晰的情況下也是可以購買的。

購買之前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注意事項1】 看面積是否寫入合同

根據規定,只有依法登記並取得房地產證的產權面積才受法律保護。如果房本上與合同上都沒有寫明贈送面積的相關情況,就無法證明這些面積的產權人是你。如果開發商或物業私自佔用和使用你的贈送面積,維護自己的權益將很難。

【注意事項2】 看實用性

購房者應該根據自己住房的實際需求去衡量贈送面積的合理性。因為如果遇到戶型設計不合理的情況,原本的贈送面積可能會增加購房者後期裝修成本,得不償失。

【注意事項3】 看贈送部分是否要交物業費、暖氣費

購房者在買房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贈送面積是否要交物業費、暖氣費等,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大家看,“贈送面積”有這麼多貓膩。奉勸大家在購房的時候一定要時刻保持清晰的頭腦,不要被“贈送面積”的表象迷了眼睛,需要先弄清楚贈送面積的情況,才可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損失。

“贈送面積”有貓膩?小心“貪便宜”造成大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