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曾向汶川灾区捐赠1个亿,如今却连工人工资都拿不出

在东莞的长安镇,有一家历经20年从小镇工厂发展成为拥有十几个基地的大型企业。它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它的广告曾席卷整个饮料界。

它就是加多宝凉茶,只不过这个家喻户晓的大品牌,最近有点儿“凉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终于抢回红罐使用权,部分工厂却停产了

这家公司曾向汶川灾区捐赠1个亿,如今却连工人工资都拿不出

​就在9月7日,加多宝与王老吉的“红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双方可以共享红罐包装。得知这一好消息时,加多宝集团总裁李春林还曾对媒体表示,上市计划有望在提前完成。

这明明是一件好事,可帮助加多宝登上热搜的并不是这场历经多年的“红罐之争”,而是停产、裁员、资金紧张等负面新闻。

据卫士蓝高端猎头了解,加多宝位于各地的工厂,有很多都已出现问题。如东莞工厂已经停产,大量工人已辞职;杭州工厂不止停产,并有拖欠员工工资的问题;而位于清远的两家加多宝工厂则存在大规模裁员的现象;四川工厂虽然没有完全停产,但据员工反映“一个月只生产几天”。

事出必有因。这一系列不正常现象的背后,就是加多宝所面临的艰难困局。停产、裁员、欠薪,怎么看都是资金链出现了问题。换句话说,现在的加多宝很缺钱。除了没有大企业注资以外,与王老吉之间的爱恨纠葛,赔偿,价格战等也都消耗了加多宝大量的资金。

国内某知名饮料企业高管向卫士蓝高端猎头透露,“为了节省成本,抠出更多的钱来,加多宝内部正在进行大的调整。裁减生产线,裁员,精简机构,合并部门,能搞的动静都搞了。”

那么,加多宝能度过这次的灾难吗?

商业信誉受损,玩资本套路结果翻车

这家公司曾向汶川灾区捐赠1个亿,如今却连工人工资都拿不出

目前,加多宝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面积缺货,很多网友也反应已经很少在超市看见加多宝了。除多个工厂停产以外,中粮停止对加多宝供罐也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

据悉,加多宝因未履行协议,先后与国内两大包装巨头——中粮包装和奥瑞金闹翻。得罪合作伙伴,损毁自己的商业信誉,加多宝此举无疑是在自找麻烦。

虽然中粮现在已经恢复对加多宝的部门供罐,但是其并未放弃对加多宝的法律诉讼。加多宝仍要面临资金紧张、产能紧缺的双重困局。

而此前有传言称,加多宝为尽快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欲借壳上市与负债累累的中弘股份进行重组。不料中弘股份刚刚对外发布消息,就在第二天遭到了加多宝的否认。这脸未免打的快了点儿。

无论加多宝与中弘股份之间的真相到底如何,加多宝欲借壳上市,快速圈钱的打算可是落空了。回想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加多宝向灾区捐赠1亿的壮举,那时加多宝堪称民族企业代表,优秀的不得了。

如今却与合作伙伴不合、拖欠员工工资,停产断货,不复当年。

加多宝的自救计划

这家公司曾向汶川灾区捐赠1个亿,如今却连工人工资都拿不出

加多宝曾在其2018—2020年中期发展规划中表示,未来的战略目标为二次创业、开源节流、整合优势资源、三年内实现公司成功上市。

卫士蓝高端猎头注意到,除了应对当前困境的对策以外,加多宝将自救称为了“二次创业”。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加多宝大有从头再来的架势,只不过此时的市场环境早已不是凉茶行业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了。

李春林在加多宝内部进行了一系列以“节省成本,调整团队”为目标的改革,撤销干部食堂,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精简数据处理团队,但加多宝终究还是要面对这个残酷的市场。

面对这种情况,加多宝除了调整组织结构以外,还非常需要一位高瞻远瞩,拥有战略思想的大将,他可以是战略分析师或职业经理人,或行业内的顶尖管理人才。他们可以帮助加多宝重塑品牌想象,拿回市场份额,甚至有可能在凉茶市场以外的区域重新开辟一片新天地。

那么问题来了,加多宝凉茶如果真的“凉”了,王老吉会涨价吗?你还会选择喝凉茶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