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無錢休入衆,遭難莫尋親「,農村老一輩爲何這麼說?

大家好在咱們農村,雖然民風淳樸,村裡的農民個個都是熱心腸,以前包括現在也一樣,但凡村裡的某一家人,出了一些挫折,其它村民都會積極的上前幫助。往往一個村裡的村民相處的都很不錯,農村雖然遠離城市,但是特別講究禮尚往來,和仁義道德。

農村俗語:”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農村老一輩為何這麼說?

農村俗語:”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農村老一輩為何這麼說?

但就是在幫助那也是小忙小情。農村老一輩人,就針對村裡的一些市井百態流傳出了一句,特別現實的俗語叫做: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這句話其實說的特別現實也特別的無奈,也特別的直白,為什麼這麼說呢?

農村俗語:”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農村老一輩為何這麼說?

相信很多農民都深有感觸,家裡遇到一些小挫折需要別人來幫小忙的時候,確實周圍的鄰里鄉親以及自己的親戚,都會來幫助,有的甚至不用張口主動就過來了,可是呢人啊一旦遭遇到大的一些挫折,真正遇難的時候,窮困潦倒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多人正悄悄地離你越來越遠,生怕你去聯繫他。不用說村裡的鄰里鄉親,就是自家的姨姨姑姑,舅舅叔叔的,有一家出了大災大難一樣,也是避而遠之,雖然寒心,但卻也是農村老一輩總結下來的經驗和人生智慧。

農村俗語:”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農村老一輩為何這麼說?

自己如果身無分文,或者窮困潦倒,就儘量不去主動的跟有錢的親戚或者有錢的相鄰嗎打招呼,因為在人家眼裡,他們根本不把自己當回事兒,即使去了也是熱臉貼到冷屁股。而遭難莫尋親呢,也是同樣的道理。對方會覺得很尷尬,在親情與現實之間雙重矛盾,不知道如何做決斷,但大部分情況下,都會避而遠之或者委婉的拒絕。難道說現實或者親情就如此的殘酷無情嗎?

農村俗語:”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農村老一輩為何這麼說?

其實並不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核心本質,就是平等的,假如對方或者自己發現對方窮困潦倒,你總會覺得他會有求於自己,總會覺得自己永遠都是付出的一方。這是人的本能的反應。相信很多農民朋友,都為此而大傷腦筋寒過心吧。但是,不光是咱們寒心,這是農村老一輩,不知道經歷了多少代,才流傳至現在的俗語,可見走到哪裡,放到哪個區域都是恰如其分,你有類似的經歷嗎?歡迎留言評論

農村俗語:”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農村老一輩為何這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