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發展後勁不足,究竟遭遇了什麼瓶頸?

區塊鏈技術誕生於2009年,至今,經歷了近10年的發展,普及率及落地效果依然不盡人意。當然,任何新生事物,從出現到被人認可,都要經歷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就目前來看,在互聯網巔峰時刻漸漸退潮,區塊鏈的出現,必然成為接棒互聯網的最佳選擇。

它為人們構建了全新藍圖,商業中介、信任中介都被數學算法所取代,中心化組織消失,中介成本降低,辦事效率提高,這樣的社會模式,無疑對任何人都有誘惑力。在這樣的模式中,鏈上活動受到數學算法支配,數字賬戶、數字化記賬方式、數字貨幣等,共同支撐鏈上的經濟活動。99top交易所(www.99.top),打造中心化與分佈式公鏈相結合的交易平臺。

區塊鏈發展後勁不足,究竟遭遇了什麼瓶頸?

正是數學算法對傳統商業、傳統生活的顛覆作用,推進區塊鏈技術的難度也可想而知。目前,區塊鏈創意應用很多,但真正落地的卻寥寥無幾,另外,敢動區塊鏈技術的多是,政府項目、大型金融機構、大型互聯網公司等實力雄厚的機構,普通企業涉足較少,也導致區塊鏈技術普及率低下。

在11日的“第四屆全球區塊鏈峰會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明確指出了區塊鏈發展所遭遇的瓶頸:

1. 隱私保護技術;2. 真實性監督機制;3. 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4. 如何有效防止私鑰被盜或惡意刪除,對私鑰丟失、盜竊予以補救;5. 區塊鏈如何滿足集中性、可用性、業務持續性要求等。

這其中,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最看重的還是如何避免智能合約的技術漏洞,去中心化後,完全依賴應用程序的執行能力,就必須保證,執行程序準確無誤。在完全摒棄認為參與的情況下,應用程序的安全性、可靠性就顯得十分重要,如何保證,必然要介入系統評估、審核機制,而目前,這方面業務可謂完全空白。

區塊鏈發展後勁不足,究竟遭遇了什麼瓶頸?

此外,區塊鏈技術在推廣落地中所面臨的問題,則更為現實、緊迫。

首先,區塊鏈技術想要發展,理論知識、人才支撐必不可少。目前,想要發展區塊鏈的企業面臨的尷尬境地是,高薪難聘優秀的區塊鏈人才。由於高校尚未開啟系統區塊鏈教育體系,人才培養更多仰仗社會職業培訓,在沒有標準化技術認證的情況下,人才質量、實力都難以保證。

其次,區塊鏈發展到3.0階段,為各行業落地應用創造了更多想象空間。不過即便區塊鏈技術有大規模商業應用的可能,但數據處理能有限,無法滿足高頻次、大規模應用需要,因此底層技術帶來的限制,阻礙了上層應用的正常發揮,雖然有美好暢想,實現起來還需要很長時間。

區塊鏈發展後勁不足,究竟遭遇了什麼瓶頸?

最後,區塊鏈技術跳開第三方平臺,完全信任應用程序執行,雖然沒有了人為操縱風險,但只要是應用程序,就並非萬無一失。假如完全依靠數學算法來充當中介、法律、執行等社會功能,就必須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

加上區塊鏈技術尚處於起步階段,標準化建設、法律法規建設還不完善,標準化程度不高。另外,法律還沒有認可鏈上資產和智能合約,分佈式架構下主體責任不明確,也為監管增加難度。

總之,區塊鏈技術廣泛發展應用,不能僅停留在理論階段,在實踐中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有效推進區塊鏈技術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