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4次經濟危機,李嘉誠卻從沒虧損,因爲每次都有人提前告訴他

馬雲曾感嘆過這麼一句話,“李嘉誠的成功是難以複製的,任誰也不可能做到他那種地步。”其實這句話是包含深意的。從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都爆發了數次經濟危機,而直接動盪到香港經濟的則有4次,他們分別是50年代初的房地產危機,80年代的能源危機,90年代直接衝擊香港的金融危機以及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其實在這裡面還應該包含2000年初的互聯網泡沫危機,但是李嘉誠的產業裡面並不怎麼涉及互聯網,所以當時也沒受到什麼大影響。

不過奇怪就奇怪的是,除了互聯網泡沫危機之外,以上這四次的經濟危機都與李嘉誠的產業息息相關,為什麼李嘉誠不僅一次都沒有虧損,而且還將經濟危機轉化為機會,一舉成為了十幾年的中國首富呢?其實,這是因為每次爆發危機之前都有人提前告訴過他。

歷經4次經濟危機,李嘉誠卻從沒虧損,因為每次都有人提前告訴他

50年代初的時候,香港爆發了一次房地產危機,當時幾乎所有的房地產企業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虧損,有些甚至直接一蹶不振,花了幾年的時間都恢復不了元氣。不過之所以說當時李嘉誠躲過了房地產危機其實是有些牽強的,因為那時候李嘉誠還沒有進駐房地產行業,還是在專心做著自己的塑料花生意,併成為了香港的塑料花大王。直到看著自己身邊的朋友都在紛紛拋售自己的房產時,李嘉誠才專心研究了一番香港的房地產生意,結果發現大多數的人都不看好香港的房地產,更有甚者直接選擇移民去到了外國。

可這時候的李嘉誠卻偏偏不信邪,用了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積蓄以極低的價格買下了一棟大廈,並將其改造成為如今的長江實業大廈。不過一開始的時候,李嘉誠並沒有的公司並沒有直接入駐這座大廈,而是以出租的方式將大廈給租了出去。本以為自己會虧損一點的李嘉誠卻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這座大廈非但沒有虧錢,反而為自己帶來了高於當初買下這棟大廈幾倍的盈利。也正是因此,李嘉誠逐漸放棄了自己塑料花的生意,開始向著房地產轉移,這也就是50年代這次經濟危機給李嘉誠所帶來的機會。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次機會的話,李嘉誠到現在或許還都只是一位工廠老闆而已。

歷經4次經濟危機,李嘉誠卻從沒虧損,因為每次都有人提前告訴他

房地產危機過後,就是80年代的能源危機了,而這場危機,對於李嘉誠來說其實最為關鍵,這直接決定了其能否成為中國首富的標誌性事件。其實在能源危機爆發的同時,還有一個歷史事件也在同時發生,那就是香港迴歸。眾所周知,香港迴歸之前的十幾年裡其實香港的經濟是較為混亂的,不過混亂往往也意味著無盡的機會,許多的企業家也正是在當時將自己的企業送上高速發展的通道。在這些企業裡面,其中就包括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鄭裕彤的新世界、李兆基的恆基兆業等等。

在當時,由於許多的英資企業提前得知香港即將回歸的消息之後,紛紛將自己的資產撤離香港,導致許多的香港富豪也擔心自己的資產將會受到影響,也紛紛將資產進行轉移。可就在這個時候李嘉誠去到了北京,並得知了內地正在進行改革,經濟的發展必將變得十分的快速,而內地的發展也將會同時帶動香港經濟的發展。正是基於這條在當時鮮為人知的消息,李嘉誠才敢大膽先跟風拋掉自己的資產,特意製造出一種自己並不知道任何消息的“假象”。

歷經4次經濟危機,李嘉誠卻從沒虧損,因為每次都有人提前告訴他

可就在1985年香港經濟危機真正爆發的時候,李嘉誠卻大膽的進行抄底,一次性購買了大量的房產與土地。此外,李嘉誠還趁危機的時候從英資企業置地公司的手中直接收購了香港電燈,從此得以控制香港的電力事業。在此後的十多年裡,李嘉誠7次提升香港電燈電力價格,雖說這件事導致許多人十分記恨李嘉誠,可不能掩飾的是李嘉誠由此獲得了數百億的淨利潤。嚐到了電力事業其中存在的暴利甜頭之後,李嘉誠便多次斥資投資全球其他6個國家的十多個電廠,從此正式成為中國首富。

本以為這次的能源危機過去之後,便不再會有任何的經濟危機來影響香港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可令所有香港富豪沒想到的是,90年代的時候卻有一位外來的侵略者直接發動了一次影響香港股市的金融危機,而這個外來者就是索羅斯。當時,索羅斯攜帶了巨量的資金存心來“找事”,可所有的香港富豪卻都無可奈何,只能是看著自己公司的股價下跌。不過這個時候,李嘉誠卻並沒有閒著,而是趁著經濟危機的影響,直接將自己的商業航母開進了零售、電訊、港口等行業,為自己的商業版圖再填光輝。

歷經4次經濟危機,李嘉誠卻從沒虧損,因為每次都有人提前告訴他

有人說,李嘉誠曾自稱自己沒虧過一個銅板,那這次的90年代危機難道真的沒虧?其實虧自然是虧了,但那隻限於他的房地產公司業績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可李嘉誠已經通過進駐零售、通訊等行業將這些虧損所抵消了。眾所周知,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影響其中之一便是物價上升,李嘉誠這次通過進駐零售行業,非但沒有虧損一個銅板,而且還趁著這次的危機大肆狠賺了一筆。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席捲求全,包括國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可在這之前李嘉誠其實就已經知道了美國的次貸泡沫越來越大,而其所帶來的影響必將是全球性的。正是因此,李嘉誠從那時候就已經逐漸拋售國內的資產,並將其套現的資金拿去英國抄底,這才有了“李嘉誠買下了半個英國之說”。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李嘉誠的成功其實靠的不是他一個人,而是整個時代。可如今的時代在變,李嘉誠的那個靠房地產就能暴富的年代其實早已過去。現如今,有人想要獲得像李嘉誠那樣的成功已經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