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懂一本書,精於一件事》附導圖

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懂一本書,精於一件事》附導圖

序言

此本書並非那本著名的由艾德勒所編寫《如何閱讀一本書》,而是由國內輕閱讀編寫組編輯的本書閱讀指導工具書。

本書在介紹基礎的、科學的閱讀方法之餘,力求滿足不同讀者在閱讀上的不同需求。


第一章 3W1H

Why:為何要閱讀?

讀者需要自問,讀書的目的何在?若無目的讀書,則不能稱之為“閱讀”。同時,唯有明確閱讀的目的,才有利於更加高效地閱讀。

What:讀什麼書

第一類書如同主食包含職業、生活等方面的現實問題及其直接解決之道。

及時、足量地閱讀這些書籍,保證日常需求。

第二類書如同美食,不求針對人生的現實問題,卻可以滿足思想需求。

不時享用,並非必要,卻可以提升生活品質。

第三類書如同瓜果蔬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即工具書。

善加利用,這類書有利於理解更加艱深的書籍。

第四類書如同甜點零食,用於娛樂、消遣,滿足休閒需求。

控制“甜點、零食”的攝入,此類書籍多為消遣為主,適當節制。

Where:閱讀場所

一般來說,大塊的安靜時間交給“美食”或“零食”圖書,零散的時間交給其他類型的書。

How:如何閱讀

強烈的閱讀動機、不依賴他人評級、警惕藏而不露、學會略讀、不動筆不讀書、讀完則評


第二章 閱讀的層次

1.4個層次

採納艾德勒先生的觀點,分出4個層次,分別是;

基礎閱讀:認字識詞的階段

檢視閱讀:即系統化略讀,尋找內容主旨

分析閱讀:即全盤閱讀,尋求書本內容極致的理解,適合美食類閱讀。

主題閱讀:是針對同一主題跟進行的多書本閱讀階段,適合主食類閱讀。

2.讀書4問

貫穿整個閱讀階段,讀者都要時刻明白掌握的問題

(1)這本書講了什麼?

(2)解決了什麼問題?

(3)說的有道理嗎?

(4)這本書與我何關?

第三章 速讀法

1.速讀本質

速讀正是出於既快且好的目的而進行的閱讀,側重通過科學的訓練來提高閱讀速度。常人閱讀速度在200字/分鐘—400字/分鐘。

2.視讀不聲讀

這是速度法的基本要求,原因有二

(1)常人語速比視讀速度要慢,語速約為140字/分鐘—200分鐘之間。

(2)聲音會對閱讀者造成干擾,影響閱讀效果。

3.閱讀時的手勢指引

在閱讀時,要學會可以用手指或筆記等輔助工具來引導視野去閱讀,可實現優質閱讀效果。

4.拓寬視野的練習

人的視野越開闊,眼睛一次定焦攝取的信息量越大。可以通過以下“字母樹”來練習,逐行練習,練習時每次視野聚焦在中間,只看一眼,閉上眼睛回憶此行內容,直到兩邊文字能夠在腦海中清晰成像。兩邊文字範圍越來越看,因此讀者的焦點獲取範圍也越來越寬。

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懂一本書,精於一件事》附導圖

5.視線跳躍練習

逐字閱讀的弊端,在此不做贅述,有個良好的解決辦法則是通過視線跳躍練習的方式減少視線的跳躍次數。練習時將內容可以分成明顯的N段,每段只看一眼,練習熟練後還有減少默讀的附帶效果。如下圖:

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懂一本書,精於一件事》附導圖

6.視野垂直拓展—一目N行

這是改變視線移動方式的訓練,閱讀時,視線應跨越行與行之間的界限,看一眼就要攝取焦點及其上下左右能看清的所有文字,並在腦中成像。閱讀時,用手指或筆尖畫波浪線,如下:。如果波浪線順時針迴旋,在鉛筆的引導下,視野會向下擴展;如果逆時針迴旋,則視野向上方擴展。

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懂一本書,精於一件事》附導圖

7.快速翻頁閱讀

即常規的刷頁法,用手掌平放在書本上方,左右擺動,視線透過移動的手掌盡力尋找轉瞬即逝的內容,此練習目的是為了消減書本閱讀翻頁時對閱讀連貫性的影響。

8.永遠不要回讀

回讀會造成原本高速運轉的大腦閱讀思路的中斷,是十分影響效率的。要想進行高效閱讀,就應該將一個完整的章節作為閱讀的基本單元,而不是一個概念、一段話。

9.提高專注度的方法

作者提議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說想象注意力全集中在後腦勺,想象自己站在自己身後看著自己讀書。

10.快速理解更重要

閱讀高手之所以稱為高手,就是因為他們能夠在高速攝取文字信息的同時透徹理解。因此,速讀本質上就是快速理解。

讀者可以嘗試快速閱讀,同時梳理這段文字的脈絡,根據文中的觀點,用自己的語言對論題展開論述。

閱讀理解的過程,也就是回執思維導圖的過程。繪製思維導圖時,要儘量少寫文字,善用符號、圖形和顏色。我們繪製思維導圖的本意是用圖形直觀展現文字的內容、邏輯關係,要時刻記住這一點。

11.快速記憶

首先,閱讀一本書之前,必須明確自己的閱讀目標,包括記憶上的目標和使用上的目標;

明確閱讀目標之後,調用自己已有的相關知識儲備,為之後的聯想記憶做好準備;

在記憶的時候充分運用自己的五感,全方位“存儲”信息;

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不時暫停,複述之前讀過的內容。


第四章 精讀法

1、“四到”原則

“四到”指的是:集中注意力(心到)、認真看(眼到)、認真背誦(口到)、認真做筆記(手到)、認真思考(腦到)。

2、做筆記

筆記有三種,摘抄型、感悟型、評註型、綜合型等。

3、反覆閱讀

這是精讀的必要方法,實踐時需要克服若干障礙。

(1)已經讀過,再無心意。

為了克服此心理,可以只將重點重複閱讀。因為篇幅較短,心中的壓力就會減小。

(2)已經吃透,隨手翻閱

對於此內容大部分是缺乏信心的原因,讀者可以先行驗證相關內容的適用性來檢驗結果,以決定是否有必要重讀。

(3)重讀未盡,半途而廢

既然是重讀的書,本就沒有必要完全讀完的必要。不過閱讀時要注意做到重讀的目的,只要目的達到,哪怕只是看了一眼也是值得。

4.精讀如織網

精讀時注意,讀者應該跳出書籍原本的結構,按自己的理解或者需求建立新的結構。即先建立書本的結構,然後逐個填充內容。

5.用自己的話把內容講出來

把自己閱讀過的內容講出來,是檢驗閱讀效果的最佳方式,一般分為複述式、轉述式和演說式三種。

複述式也就是俗稱的背誦,把自己記憶的內容說出來,可謂最無趣的講述方式。

轉述式指的是換個人稱,或者替換部分詞句,已經加入許多個人的思考,這是常規做法。

演說式指的是講給他人聽,以此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需要因材施教。

6.如何評論一本書

(1)不讀懂,不妄評

讀懂不等於讀完一整本,如果你讀完了並分析了某一個主題的介紹,這時候才評價才是合理的。

(2)有理有據,求同存異

支持或反對都要有理由,最好是能有建設性意見。

(3)說出來或寫下來

寫一本書的評論,更是深層次理解這本書的過程。

7.無疑不讀,讀書必疑

有疑問就有目的和動機,這是伴隨整個閱讀過程都要有的心理。對未明的事物保持本能的懷疑,是閱讀的基本態度。

8.如果讓我寫這本書

這是一個特殊的提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思考若是讓自己來寫同類的話題,自己會如何排版佈局,組織架構?到了這一步,才算是真正地將一本書完全理解消化了。


第五章 主題閱讀法

1.本質

“主題閱讀”是最深層次的閱讀,是帶著明確的目的性研究的閱讀,也可以稱之為“研究性閱讀”。

這種閱讀層次,強調主題而非書本本身,要先用檢視閱讀尋找跟主題研究有關的書,然後在用分析閱讀精讀。

2.基本理念

(1)未能明確認識的,決不可真心接受。

(2)把話題分成若干部分,逐一解決。

(3)按次序進行我的思考,從最簡單、認識的對象開始。

關於主題閱讀法的具體做法,在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做了細講,這裡不再贅述。


第六章 寫與讀

瞭解我們所要閱讀的作品“怎樣寫”,就可以據此確定“怎樣讀”。

1.寫與讀的關係

讀是寫的目的,寫是為讀而生。前面介紹的種種,本身就是以“寫”促“讀”。

“寫”可以使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即從做整合的角度出發,自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一般作品。

2.怎樣讀故事

一般故事都有必要的要素,如時代背景、人物關係、情節事件等,也有著一般的敘事方式如倒敘、直敘等,綜合利用多種敘事方式會提升故事本身的若干趣味。明白作者的套路,也就輕鬆掌握了閱讀故事書的方法。

3.閱讀論說性作品的方法

論說性作品一般是通過擺事實、講邏輯來闡明觀點,論證一個問題。其實這類作品閱讀難度較高,可是知識架構確是最簡單明瞭。雖說閱讀不易,但是若真的讀完後,實踐意義遠大於難有定論,各執一詞的故事類書。

4.閱讀說明性作品的方法

“說明的”的目的在於讓人知道,因此需要具有說服力和客觀性。一般來說,說明文的層次架構是所有文體中最清晰明瞭的一種,但也是最最乏味。所以建議,讀者最好面對說明性作品內容時,最好邊實踐邊閱讀。

5.閱讀抒情類作品的方法

此處針對代表性的詩歌和散文

閱讀時,身臨其境,結合背景,融入到作品當中,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

然後,抽身出來,思考本書介紹的情感是真是的、具有廣泛性的,還是為了迎合市場強行杜撰而出,顯然,前者更具閱讀價值,後者就是赤裸裸地扯淡。

同時保持理性的思考,不能讓情感左右自己的思維判斷。

6.學以致用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注意:

(1)寫有定式,讀無套路。

(2)書中之言,不可盡信。

(3)學以致用,方為正道。

最直接的“用”便是幹感悟性的評論,讓自己想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或事實,這些都是閱讀的用處。


第七章 閱讀的效用

1.閱讀的工具性

時刻銘記,閱讀只是工具,不是目的。閱讀是自我提升門檻最低的方式,沒有之一。

2.“為知”而閱讀

“為知”閱讀,在閱讀時要注意知識的完整性和特殊性。完整性就是說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只抓住知識的一角就認為自己完全掌握了。特殊性就是說要注意知識的適用條件,知識和方法也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才成立、有效用的。

3.為人為己

“為己”則是自我需求的滿足,“為人”則是分享與影響他人,業界早有共識:將學到的東西傳授給他人,是最最高效的學習方式,沒有之一。

4.創新與傳承

自然我們閱讀多少帶有點功利色彩,可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不是為了創新,卻能在“讀書破萬卷”之後,自成一家。我們也不是為了傳承,然而我們記錄收穫,傳播分享的過程卻已然做到了這一步。

5.淺析“槓桿閱讀術”

本田直之在其作品《高效閱讀法》中針對商業書籍,提出了此概念。此方法指的是,省去繁瑣的探索分析的時間,不側重重點系統的理論,而是直接借用參考經典案例。很明顯,這些方式比較適合商業書這種“效用強、強調實用”的作品。

同時,作者還強調,“速讀不如多讀”,配套的閱讀方法就是“一天一本商業書”,儘可能地多看,以量取勝。

6.淺析“RIA拆書閱讀法”

這是趙周《這樣讀書就夠了》中提出的閱讀方法。作者認為,參加高價的商業培訓是一種低效且高成本的。

分別用閱讀(Reading)、解釋(Interpretation)、挪用(Appropriation)三步的拆書法,不過此法只能針對實用性極強的工具書,且對讀者本身都有一定閱讀基礎。


第八章 “魚”與“漁”

1.避免藏而不讀

為自己量身制訂一個閱讀計劃,是擺脫此種窘境的有效方法,一天、3天、一週讀一本書都行。

2.選書謹慎

選書時避免貪多務全,只求自己當下最緊急迫切的。

3.整理書架

整理的過程就是重新梳理知識的過程,可以產生新的思考和感悟。

4.讀書與交友

讀書如同登峰,過程中難免寂寞,結伴是一種好的選擇,多去社群、同道交流,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5.閱讀之路

第一條,信馬由韁,興盡而返。此路讀書乃是愛好使然,無目的,也無職責,可謂自在。

第二條,成嶺成峰,月迷津渡。此時閱讀已有目的,只是書海浩瀚,上下求索,可謂辛苦。

第三條,山登絕頂、千刃振衣。目標清晰,道路筆直,信心十足,可謂“豁然”。

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懂一本書,精於一件事》附導圖

全書思維導圖

上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