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朵金花」同台齊發好聲音 寫在上海自貿區成立5周年之際

5年前的今天,原本冷僻的外高橋鬧猛起來,周邊賓館全部爆滿;上海市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結束歷史使命,換了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的新牌。從那天起,基隆路上的綜合服務大廳門口排起長龍,掀起了延續相當長時間的“自貿熱”。

當天的外高橋飄起微雨,“自貿人”雖然心潮澎湃,卻也“壓力山大”。作為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連摸的“石頭”都沒有就要過河;如何不辱使命,承擔起這項全新的國家戰略,成為全國改革雁陣的“領頭雁”?

開弓沒有回頭箭,上海自貿區的“破冰之旅”,是隻爭朝夕、和時間賽跑的5年。負面清單、證照分離……一項項制度創新,不斷刷新“自貿速度”。

打開上海自貿區的一扇窗,世界格局盡收眼底。尤其是擴區後,5大片區各施所長,成長為長袖善舞的“五朵金花”,在今天這特殊的日子裡,共同發出了自貿好聲音。


“五朵金花”同臺齊發好聲音 寫在上海自貿區成立5週年之際


圖說:上海自貿區張江片區。劉歆 攝

張江 圓夢“夢工廠”

周虹,上海羅氏製藥總經理,張江人才“夢工廠”的一員,去年以來出鏡率頗高,因為她獲得了全國首張由自貿區推薦的永久居留身份證。“在採訪中,有媒體問我,有了‘中國綠卡’,創業是不是方便了?我回答‘是的’,有了這張永久居留身份證,創業就業兩相宜。幸虧我的老闆是外國人,看不懂中文報道,否則以為我要創業去了。”周虹幽默地告訴記者。

依託自貿區優勢,張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追夢人”,並在這裡“夢想成真”。在上海頗為火爆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來自張江森億智能的“未來醫生工作站”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森億智能創始人兼CEO張少典說:選擇張江,正是因為看好這裡的高科技創業氛圍,還能充分運用雙自聯動的紅利。”張少典表示。

在張江,夢想成真的人越來越多。今年9月4日,和記黃埔醫藥公司研發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治療藥物呋喹替尼膠囊獲批上市,這是在中國本土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創新抗結直腸癌新藥。“如果不是在張江,如果沒有自貿區‘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的制度創新,新藥不會這麼快上市。”和記黃埔醫藥公司副總裁吳振平感慨地說。

“作為藥品研發公司,之前常會非常糾結:有限的資金用到哪裡?是加大研發力度、還是建工廠?因為以前不建工廠不行,研發出來的藥品不能拿到上市許可。有了這項制度創新之後,我們可以不建工廠,將生產外包,研發成功後迅速獲得上市許可。”吳振平介紹。

上海自貿區張江片區共37.2平方公里,自2015年納入自貿區擴區範圍以來,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疊加優勢,大力推動張江科學城建設。目前,全球排名前10名的製藥公司,已有6家在張江建立了研發中心。國家每批准3個I類新藥就有1個來自張江;張江從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中拿到的經費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張江企業臨床申請獲批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2017年,張江生物醫藥產業營收規模達633億元,同比增長7.9%,佔浦東新區的62%。


“五朵金花”同臺齊發好聲音 寫在上海自貿區成立5週年之際


圖說:上海自貿區金橋片區。資料圖

金橋 奏響“春之聲”

“來到上海自貿區,才發現企業的效率居然趕不上政府部門的辦事速度。在開辦公司中我們曾碰到許多問題,政府部門總是想法設法和我們一起設法突破創新,爭分奪秒解決。”作為自貿區金橋片區的“新貴”,瑞伯職業技能培訓(上海)有限公司的投資方來自瑞士金融理財規劃學院,瑞伯公司總經理鍾科告訴記者,公司今年1月開始籌備,9月就成功拿到了“準生證”,此前國內並無外商獨資的財富管理教育培訓機構進駐的先例。

在金橋,拿到“001”號自貿“通行證”的還有美安康質量檢測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它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後第一家落戶的外資食品檢測認證機構。如今,中國老百姓熟悉的餐飲品牌,如良品鋪子、五穀磨坊、卡士、星巴克、周黑鴨等都成為其合作伙伴。

美安康執行總裁斯榕介紹,2014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出第二批擴大開放31條措施,正式放開了設立外資認證機構的准入標準,同時不斷完善的“負面清單”制度,使原先需要2個月的核準週期縮短為僅2周的備案週期;還縮短了中國國內生產食品和出口美國的食品、農產品以及食材原料本土化測試和認證的週期,為國內餐飲企業“走出去”和海外品牌“引進來”打通了關鍵一環。“自貿區的一系列改革,讓美安康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也倒逼我們企業提高效率!”

上海自貿區金橋管理局局長楊曄介紹,加入“自貿大家庭”的金橋,已經成為全國製造業園區的排頭兵,並努力向有全球影響力的“智造創新集聚區”邁進。2014年至2017年,金橋外資註冊年均增長21%,實到外資年均增長達110%。截至今年9月,55家世界500強企業已經在金橋投資102個項目,累積引進外資達250億美元。

中國第一家外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第一家外商獨資國際船舶管理公司、第一家外商獨資醫療機構、第一家外商獨資工程設計公司……正是上海自貿區誕生的一系列首創項目,為中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開啟了“春之聲”。


“五朵金花”同臺齊發好聲音 寫在上海自貿區成立5週年之際


圖說:上海申能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在陸家嘴成立。孫中欽 攝

陸家嘴 壯大“朋友圈”

在黃浦江畔,去年2月,上海申能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正式翻牌為內資試點融資租賃企業,成為首家在陸家嘴成立的上海國有內資試點融資租賃企業。短短一年多,公司就從金融機構獲得信貸額度超過120億元,和近20家企業公司簽訂了融資租賃合同,總金額超70億元。對於“一出生就風華正茂”的驕人成績,該公司董事長謝峰將其相當重要原因歸於自貿區平臺奠定的基礎。

“依託自貿區的政策窗口及良好的配套服務,在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們就完成了融資租賃公司的註冊成立、變更翻牌、業務啟動等一系列工作。作為內資試點融資租賃企業,這在從前是難以想象的速度,我們得以用最快的速度跨入內資融資租賃行業的高門檻,充分體驗了自貿區高效的行政效率。”謝峰表示,加上陸家嘴金融城得天獨厚的金融環境和地理佈局,經常組織各種論壇等,讓企業們在“藍色多瑙河”畔的高雅氛圍中,形成了金融“朋友圈”。

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以來,涉及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專業服務、社會服務等領域一大批服務業擴大開放項目密集在陸家嘴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特別是今年以來,陸家嘴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金融服務業全面對外開放的戰略部署和“上海擴大開放100條”等政策,重點在吸引外資金融機構集聚等方面,爭取對外開放舉措在陸家嘴片區率先落地。

依託自貿區政策疊加優勢,全國第一家落戶境內的外資資產管理機構——安本資產管理集團獨資設立的安本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落戶陸家嘴,引起了新一輪外資資管機構集聚的浪潮,全球資管“生態圈”初具雛形。


“五朵金花”同臺齊發好聲音 寫在上海自貿區成立5週年之際


圖說:上海自貿區世博片區。徐程 攝

世博 聚合“八方客”

2010年世博會彷彿猶在眼前,後世博區域已經翻開了新的篇章。上海自貿區世博片區核心區域近10平方公里,坐擁稀有的成片濱江可開發用地和優美的濱水臨灣景觀。

自2011年啟動開發建設以來,尤其是乘著自貿試驗區改革的強勁東風,世博地區形態建設初具規模,功能開發漸入佳境。

試問上海哪裡央企最密集?世博片區當仁不讓,目前已有24家央企入駐。央企扎堆、加上自貿優勢,為世博片區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發展優勢。

今年5月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央地融合發展平臺在世博地區成立,支持片區內20餘家央企及其子公司、地方國企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如中國化工集團在東南亞、西非建設了32家天然橡膠工廠,上海振華重工全球佈局設立24個海外分支機構。

9月18日,在央地融合發展平臺舉行的央地融合投資信息對接會上,涉及項目金額更是達到350億元,涵蓋建設民用飛機試飛中心等研發龍頭企業落戶,健康醫療大數據建設等新業態探索等。這些項目不僅在世博落地,還佈局在浦東新區、乃至全上海,體現了世博的服務能級。

上海自貿區世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還將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努力做好最佳“店小二”,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通過實施“證照分離”、“一網通辦”等改革,最大限度並聯審批、減材料、減環節、減證明、減時間,體現“上海服務”的輻射帶動力。


“五朵金花”同臺齊發好聲音 寫在上海自貿區成立5週年之際


圖說:上海外高橋自貿區。徐程 攝

外高橋 啟航“新徵程”

外高橋,上海自貿區啟航的地方,正駛向更廣闊的天地。

上海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8年6月,保稅區累計新設企業3.07萬家,其中外資企業近7700家,近90%以備案方式設立。區域累計辦結境外投資項目1281個,中方對外投資總額達到494億美元;兩批54項開放措施,累計已有2200多個項目落地。

對企業而言,時間就是生命,能否讓通關快些、快些、再快些?圍繞“一線放開、區內自由”,貿易監管部門出臺並集成運用“先入區、後報關”“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等近百項創新措施,推動保稅區的進出境時間較全關水平縮短78.5%和31.7%,企業物流成本減少10%以上。僅今年重點推進的集裝箱設備交接單全面電子化一項,每年可為企業降低單證成本4億元。有關負責人透露,以關檢融合為契機,未來上海自貿區還將推動通關全流程。

對此,昂科機床(上海)有限公司中國區經理鄭超有切身體會:“作為一家澳大利亞生產高品質數控刀具和刀具磨床公司,過去概念機經常會因沒有具體貨號被退回,導致國內外的技術及產品存在著一些時間差。而現在保稅區不僅免去了稅費,還允許概念機的進入,因此在設備還沒有正式發佈之前,我們就會把概念機拿來中國展示,在時間上與澳大利亞完全沒有脫節。”

他還欣喜地告訴記者:“去年,昂科的銷售同期增長約30%,創造了銷售和訂單的新紀錄,這個好成績離不開自貿區不斷提升通關效率的‘神器’。”

“建設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這是上海自貿區3.0版方案提出的新要求。從保稅區、自貿區,再展望未來的自貿港,毋庸置疑,上海自貿區的明天會更好。

新民晚報記者 宋寧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