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就應該拯救民營企業於血泊之中嗎?

2018年9月初,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在面對央行行長易剛時,她說了一番話:“現在民營企業太難了,如果易行長給我批准一個銀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業於血泊之中,一個一個地救。”全場鬨堂大笑。

然而,銀行就應該拯救民營企業於血泊之中嗎?

銀行就應該拯救民營企業於血泊之中嗎?

銀行的功能之一是資源再分配

銀行願意向哪些企業投放貸款,對哪些行業有偏好,喜歡哪些抵押物。影響因素無非就是幾種:

1、貸款投放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對於落後產能,淘汰行業,環保不達標,國家調控的範疇,銀行不會發放貸款。

2、貸款投放必須以安全收回本息為前提,對存款者負責。銀行的放貸資金來源於儲戶,安全的收回本息是基本要求。對效率低下,管理不到位,投資衝動,前景不明的項目和企業,銀行不可能發放貸款。

銀行就應該拯救民營企業於血泊之中嗎?

去槓桿本質是體現經濟的“市場法則”

市場法則是最原始的自然法則之一,根本是“優勝劣汰”。通俗說法就是,讓不行的企業去倒閉,去破產。通過淘汰,優質的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才能更健康,社會才能更快的進步。

如果還是全部計劃經濟,好壞企業都一樣,這才是對好企業的最大不公平。

中國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經濟從以前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社會產品極大豐富。老百姓已經不再是短吃少用,經濟門類已經足夠齊全。選在近年“去槓桿,調結構”正是時機正好。——在社會產品能夠充分滿足基本需求的情況下,經濟從重量到重質發展是必然。

銀行就應該拯救民營企業於血泊之中嗎?

飛刀想起了一個故事:為了保護山羊,獵人大力捕殺狼群。一段時間以後,發現很多山羊都開始生病,山羊的整個種群都存在危機。大家才明白過來,狼存在的價值,就是給山羊製造危機感,同時吃掉生病和老弱的山羊,這樣保證優質體魄的山羊生存,山羊種群才能良好的延續。

同理,有的民營企業經營困難,所謂倒在血泊中,不是要銀行去輸血,央行也不可能成立更多的銀行去拯救。——根本的辦法就是,給倒在血泊中的企業把把脈,到底是哪方面不行?如果沒有造血機能,市場競爭力不夠的企業,那就讓他倒閉和破產,為有競爭力的好企業留下發展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