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拯救“下一個阿里”:孫正義找來高盛,打了17.5億美元“雞血”

文|張書樂

WeWork已經沒有拯救的希望了嗎?

孫正義不想放棄,“雞血”很快到位。


拯救“下一個阿里”:孫正義找來高盛,打了17.5億美元“雞血”


據外媒報道,12月17日(週二),共享辦公空間運營商WeWork表示,其將獲得高盛17.5億美元的信貸額度。該筆資金預計將在1月份到位。

該筆信貸是軟銀集團於2018年10月宣佈的95億美元救助計劃的一部分。就在計劃提出的一個月前,WeWork因上市計劃破產而損失慘重,一度瀕臨資金鍊斷裂的邊緣。

在WeWork還沒淪為笑話之前,媒體經常會這麼去報道:

“孫正義跟WeWork談了幾個小時就認為此舉十分可行,會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會像阿里巴巴一樣改變世界。”

然而,“下一個阿里”給孫正義帶來的是鉅額虧損。


拯救“下一個阿里”:孫正義找來高盛,打了17.5億美元“雞血”


WeWork 近三年來,營收從 4.36 億美元(2016 年)漲至 18.21 億美元(2018 年),營收增速近乎翻倍,截止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WeWork 在 2019 年上半年營收已達 15.35 億美元。

擴張的營收和虧損成了正比。WeWork 的虧損從 4.29 億美元(2016 年)擴大到 19.27 億美元(2018 年),其虧損增速,似乎比營收還要快上幾分。

最大的危機來自WeWork的上市圖謀。


拯救“下一個阿里”:孫正義找來高盛,打了17.5億美元“雞血”


WeWork 於 8 月 14 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 IPO 申請。

9月初,路演的消息甚囂塵上,作為共享辦公領域的獨角獸,WeWork似乎即將抵達高光時刻。

然而一切,在正劇上演之前,突然被“演出商”叫停。

WeWork的最大投資方日本軟銀敦促其擱置IPO計劃,但WeWork首席執行官亞當·諾伊曼不顧反對,繼續推進,亞當和軟銀之間的裂痕就開始出現。

最終,亞當·諾伊曼被孫正義罷免。

可虧損已經無可遏制。


拯救“下一個阿里”:孫正義找來高盛,打了17.5億美元“雞血”


11月6日,軟銀集團公佈出自己14年來的首次虧損。數據顯示,在第三季度的三個月裡,軟銀總共虧損了將近7044億日元,約合65億美元。

虧損主要來源為WeWork、Uber(優步)、願景基金以及一系列負面連鎖反應。

為此,孫正義沒有選擇放棄,而是急需輸血。

在完成對創始人團隊的高價清理之後,WeWork宣佈了一項“90天制勝計劃”。

具體來說,就是過去面對中小微創業者團隊的WeWork,決定在90天時間裡轉型,將重點轉向大型企業客戶,而不是過去向初創企業等中小公司提供租賃服務。


拯救“下一個阿里”:孫正義找來高盛,打了17.5億美元“雞血”


來自高盛的17.5億,就是其中一個輸血項目。但是效果會如何?

或許,不會如何。畢竟,這個共享辦公的概念,太過於虛無,很難給出更多的幻想。

在其宣稱要IPO之時,曾經出現過估值腰斬的新聞。而當多個媒體記者和書樂進行交流的時候,貧道在彼時給出的判斷就是——鉅額虧損並不奇怪,奇怪是估值腰斬的有點晚。

所謂共享辦公,本身只是一個更加新穎和服務集中化的辦公場地租賃模式,和早前許多共享為名、租賃為實的共享經濟(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一樣。

共享的本意是盤活閒置,而共享辦公等偽共享則某種意義上在創造閒置。

WeWork其所提供的服務,包括對創業者的孵化能力,都很難真正抵達用戶的剛需,而更多地只是一些“選配”。

早前一些打著孵化的創業咖啡和創業公寓等,都可以視為是類似的形態。

這種“簡易”辦公,由於用戶本身實力不足和缺少更多支持,也就很難真正打開市場。

至於其運營中諸如打印、收寄包裹、咖啡服務等增值服務:

一方面用戶難以形成高頻。

另一方面維護又不可中斷,進一步加大了其運營的虧損高企。

反而成了一個食之無味、棄之不捨、拓展無力、不拓不甘的雞肋。

事實上,WeWork連維持表面浮華的增值服務都做得很少,共享辦公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個二房東和包租公。

靠裝修風格來吸引房客,在任何時候都不成不了獨角獸,只能算是有點個性罷了。

至於中國市場……也很難拯救WeWork。


拯救“下一個阿里”:孫正義找來高盛,打了17.5億美元“雞血”


2018年數據顯示,WeWork中國市場的營收佔到其總營收的5.5%,高於上年的3.4%。

2016年首入中國市場之後,目前,WeWork已進入包括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杭州、武漢在內的12個城市。

但如果不能讓入駐企業被孵化,僅僅提供辦公場地,在中國許多針對創業者得免費或優惠辦公場地政策的擠壓下,其實根本沒有拓展空間。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