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扶貧,能源產業大有可爲

“過去5年,全國貧困人口減少6853萬,貧困縣摘帽100多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9月8日在京舉行的“2018中國能源產業扶貧高峰論壇”上,中國改革報社社長宋葛龍在致辭中表示。

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為國計民生中關鍵環節的能源產業,在“精準扶貧”中扮演著獨特而重要的角色。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調研員李剛表示,能源作為現代社會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動力,在這場攻堅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光伏給我好光景

就目前而言,能源產業扶貧中,光伏扶貧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副司長楊瑞華表示,光伏扶貧在產業扶貧精準幫扶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不僅可以在20年裡覆蓋眾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保持收益穩定,還可以做到精準帶貧減貧,同時還可以持續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

山西省扶貧開發辦公室處長張臨陽認為,光伏扶貧具有“見效快、收益穩、幫扶準”的優勢。他在演講中表示,“光伏扶貧深受貧困地區青睞和歡迎,光伏扶貧電站被譽為永不撤走的‘藍色工作隊’,貧困群眾形象地說:太陽出來就賺錢,光伏給我好光景。”

據瞭解,迄今為止,山西省累計有78.96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建成運行,2017年底安排的102.94萬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已經建成併網66.67萬千瓦,併網率64.86%,年底前可全部投產發揮效益。在張臨陽看來,光伏扶貧項目當年建設,當年就可獲得收益,且20年電價不變,與其他產業扶貧項目相比較,不僅市場風險小,在精準幫扶方面擁有明顯優勢。

對此,北京鑑衡認證中心副主任紀振雙表示,光伏扶貧既是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也是保證光伏產業平穩發展的渠道之一。根據鑑衡認證中心對多個省區光伏扶貧電站抽檢的結果,初步推算,如運維得當,18%的扶貧電站可實現超預期收益,71%的電站可以實預期收益,75%的電站具備長期運行的安全保證能力。紀振雙表示,光伏發電適應範圍廣、建設週期短、收益穩定,比較適合作為精準扶貧的項目。

根據張臨陽的介紹,目前,山西省已累計發放發電收益5600餘萬元,惠及1567個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3.57萬元;通過採取設置公益崗位、開展小型公益事業、獎勵補助等方式,已有3.3萬戶貧困戶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戶均獲得光伏扶貧收益1700餘元。

張臨陽表示,光伏扶貧已成為山西省貧困地區挖掘資源稟賦優勢、破解產業匱乏難題、實現轉型發展的靚麗風景,成為貧困村培育發展集體經濟、保障深度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路徑。此外,在他看來,光伏扶貧還可以有力推動農村“三資”(資金、資產、資源)改革、有效實現產業轉型重構、加快推進農村能源調整。

領跑標準做扶貧

楊瑞華表示,經過四年的發展,光伏扶貧已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一是確立了以村級光伏電站為主推模式的基本思路,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光伏扶貧的頂層設計,三是建成了一批光伏扶貧電站。此外,光伏扶貧在穩定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積極推動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形成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不過,在光伏扶貧的探索期,也出現了一些扶貧質量的問題。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產品經理李紹唐表示,部分項目使用劣質組件,電站發電能力得不到保障,因此扶貧電站收益無法保障,貧困戶年收入無法達到3000元/年,影響扶貧實效,無法做到真脫貧。

對此,李紹唐表示,推進光伏扶貧事業的過程中,需引入“領跑者”標準。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強也表示,將領跑者的產品用在扶貧項目中,打造高效高質量的光伏電站,也是海泰的目標。

廣東愛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何達能也表示,現階段光伏扶貧電站建設仍然存在待完善點,比如標準不完善,導致低質低價產品湧入,同時缺乏系統化運維,無規律定期清洗及檢修組件,影響整體發電量。何達能建議,引入高端可靠的領跑者標準,使扶貧項目有標準可依,將領跑者標準的高效率、高可靠、高收益的產品用於扶貧項目。

早在今年三月,能源局、扶貧辦印發的《光伏扶貧電站管理辦法》就提出,鼓勵採用達到“領跑者”技術指標的先進技術。當前,山西省扶貧項目鼓勵採用達到“領跑者”技術指標的產品,而張家口市則要求新建項目一定要達到2017“領跑者”技術標準。

事實上,作為單晶產業的“執牛耳者”,“以領跑者標準做扶貧”是隆基一以貫之的扶貧理念。今年6月底建成併網的青海海南州100MW集中扶貧項目,全部為隆基樂葉提供的305W單晶PERC組件,其轉換效率達到18.65%,各項指標均滿足第三批領跑者標準。

因地制宜重創新

除了光伏,能源產業在扶貧領域的佈局有著更為廣闊的天空。李剛表示,“有了電,有了能源,產業發展才有基礎,脫貧攻堅才有保證。”

在李剛看來,能源產業在扶貧中的作用,一是能源資源開發,可以有效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給貧困群眾帶來更多的收益;二是生產用能條件的改善,可以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增強自主發展動力;三是生活用能條件改善,可以使貧困群眾在“兩不愁、三保障”的基礎上,儘早用上可靠、清潔的能源,過上更好的生活。

致力於探索以產業基金帶動精準脫貧路徑的國投創益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多個能源產業推動著扶貧項目,如國內首個採用水稻、小麥秸稈作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天然氣項目——國風清源項目,在新疆西部的克州克孜勒蘇河興建的水電站——克州新隆能源項目,與國投青海風電有限公司合作在青海省大力發展風電項目青海風電項目。

國投創益產業基金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震世介紹,國投創益加大對“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支持力度,在“三區三州”已投決及立項16個項目,投資金額36.49億元,涉及生態修復、資源開發、醫療健康、旅遊等行業。通過直接投資、在重點省區設立子基金、發起扶貧基金聯盟等方式,引領撬動社會資本超1000億元投入貧困地區產業發展。

對於作為能源央企的中國石化,實施精準扶貧有著獨特的優勢。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品牌處處長周泉生表示,中國石化積極響應國家扶貧政策,始終秉承科學治貧、精準扶貧的理念,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堅持“造血”和“輸血”相結合,尤其加大“造血”功能的打造。

根據周泉生的介紹,中國石化特色的產業扶貧模式在於,“以銷售渠道帶動特色產業發展,以特色產業發展帶動高稅收和高就業率,以高稅收和高就業率帶動貧困地區持久脫貧。”中國石化在非能源領域推動的產業扶貧項目有著鮮明的“因地制宜”的色彩。

2014年8月,中國石化與西藏高原天然水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易捷·卓瑪泉”,利用中國石化2.6萬家易捷便利店的銷售網絡優勢,將西藏“卓瑪泉”帶進了千家萬戶,助推了西藏水產業的發展;在湖南湘西的“蠟染之鄉”——鳳凰縣,其蠟染技術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很強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中國石化通過湘西鳳凰蠟的世界蠟染基地產業扶植開發,保護文化遺產,並帶動了當地就業和旅遊文化發展。

對於能源行業,這這場扶貧攻堅戰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楊瑞華表示,“我們能夠親身參與和見證這場偉大的脫貧攻堅戰,是我們一輩子的幸運和榮耀。希望我們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