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失荊州後,蜀國有近百萬大軍,諸葛亮爲什麼不再次奪回荊州?


關羽失荊州後,蜀國有近百萬大軍,諸葛亮為什麼不再次奪回荊州?


諸葛亮想不想奪回荊州,當然想!絕對想!跨有荊州益州是隆中對的戰略目標,沒有了荊州,意味著只能一路出兵,參見北伐戰爭。

但是奪荊州就意味著和東吳為敵,這和東和孫權的戰略目標是衝突的!

而更為重要的是荊州奪不奪得回還不一定呢!因為此時的東吳實力絕對不弱,所以劉備決定伐吳,諸葛亮沒有說啥,他也是有心裡話想說的呀。


關羽失荊州後,蜀國有近百萬大軍,諸葛亮為什麼不再次奪回荊州?


儘管吳蜀雙方暫時罷兵息戰,平分了荊州,但孫權無時無刻不在籌劃謀奪整個荊州。公元219年,鎮守荊州的蜀將關羽乘曹軍主力調往合肥抵禦孫吳之機,率大軍圍攻樊城,因他傾巢而出,造成其防地兵力空虛,孫權接受了曹操建議,命大將呂蒙率奇兵偷襲荊州,打了關羽一個措手不及。關羽被吳軍抄了後路,被迫撤圍回逃,呂蒙設伏兵擒獲了關羽父子,並將他倆處死,荊州全部歸了東吳。

問題是益州天府之國,農耕文明。在歷史上還沒有哪個農耕文明政權能做到全民皆兵,即便是號稱全民皆兵的遊牧民族,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全民皆兵!

實際上,在三國初年,蜀國人口接近100萬,軍隊數量應該在10萬左右;吳國人口應該在200多萬,軍隊數量在20萬左右;魏國人口約在400萬,軍隊數量在50萬左右。


關羽失荊州後,蜀國有近百萬大軍,諸葛亮為什麼不再次奪回荊州?


蜀國剛歷經荊州大敗,而吳國則是大勝。從將士心理和軍隊氣勢上而言,若再戰並不佔優。

若蜀國發兵奪荊州,即便能勝,也將是慘勝,吳蜀均會遭到重創。屆時,三國鼎足之勢極有可能被打破,魏國坐收漁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