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再無試錯機會,刷單只是「自掘墳墓」

刷單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熱門話題,今天就來深入剖析下這個問題。

為了讓大家通俗易懂地瞭解為什麼不應該刷單,我在文中自創了一套“ABCD邏輯” 理論,希望能引起賣家的共鳴。

今年做淘寶,難在哪兒

現在做淘寶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人群問題,也可以理解為流量和精準流量。

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意不好的或者沒有生意的,十之八九的問題都出現在流量上——沒流量、流量少、或者有流量不精準等。

而如今,平臺的流量情況都不足以用“瓶頸”來形容了,是在下滑。

淘寶再無試錯機會,刷單只是“自掘墳墓”

最近和不同類目的頭部商家接觸一圈後發現,相比去年:

第一,今年流量整體下滑了20%左右,但是銷售情況跟去年相比並沒有明顯的下滑。

從這裡可以捕捉到一個信息,就是流量少了,但轉化率提高了,也可以理解為流量打散原則越來越強

在這個情況下,你的人群流量如果不夠精準,你的店鋪成績將愈發慘烈;相反,如果你的人群流量越精準,那麼你會過得越滋潤。

第二,今年的搜索增長態勢明顯慢了很多。

當你有個單品處在爆發期的時候,你會發現,搜索流量的漲勢比去年慢了許多。

這,都是人群問題在作怪。

刷單影響賣家精準人群流量

眾所周知,我們的流量來源都屬於系統分配,系統會根據你現有的成交人群和瀏覽未成交的興趣用戶,給店鋪推送相似的訪客流量,俗稱精準人群流量。

淘寶再無試錯機會,刷單只是“自掘墳墓”

如果有一半是刷的,那麼必然就不是真實的成交用戶和興趣用戶。

當你的店鋪刷單刷得比較多,你會發現你就像吸毒了一樣。

一旦停止刷單,流量和轉化率必然“嘩嘩”的掉;如果這時候做直通車推廣,你還會發現點擊率怎麼做都不高,轉化率怎麼優化都不好。

另外,真實的銷售情況會很不穩定,波動也會比較大。

這背後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邏輯呢?

我們假設你有個月銷千筆的店鋪,按照“刷1賣1,刷500筆賣500筆”來模擬刷單場景,你的店鋪人群標籤,假設為ABCD四個標籤。

店鋪的人群標籤核心來源於成交用戶和興趣用戶。比如成交的、收藏的、加購的、諮詢未下單的、下單未付款的,還有收藏夾的、訪問深度深的、多次瀏覽的、頁面跳轉多的等等。

再根據這些訪客身上的標籤,來給你的產品和店鋪打人群標籤,

比如這類人群的年紀範圍大概是多少,消費能力如何,平時的購物習慣,衣食住行的特徵,平時關聯購買其他類目的什麼產品等等。

那麼現在的ABCD標籤裡面有一半是真實的,一半是你刷的。

假設你的人群標籤可能真實的只有AC,但系統是根據你的人群標籤ABCD給你分配流量。

當今天店鋪拿到的流量是AC流量的時候,或者AC流量佔比較高的時候,你的轉化數據和銷售數據會比較好看。

但是別忘了,BD也是你現在的店鋪人群標籤,所以當系統給你分配BD流量的時候,可能店鋪的轉化數據和銷售數據都會不好了。

那還有給你分配的AB、AD、BC、BD、CD、ABCD、ACD、BCD等等流量的時候……

因為真實的人群流量不精準,你的轉化數據必然會跟不上。如此一來就會陷入僵局,必須得持續補單、持續補轉化數據,來維持你現有的流量。

刷單,有如“自掘墳墓”。

老客戶刷單只是掩耳盜鈴

也許你會覺得,用老客戶刷單就人群精準了,我覺得這只是掩耳盜鈴罷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每個流量身上的標籤都是流動的,是變化的。如果每個人的標籤都是永久性,那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全網流量全部亂套,每個人身上會有無數多標籤,試想下是不是這樣。

淘寶再無試錯機會,刷單只是“自掘墳墓”

所以每個訪客身上的標籤是有上限的,非要說數值,我感覺應該上限不會超過20個。

當一個訪客身上的標籤超過20的時候,平臺會優先考慮UV價值的體現,把最弱的那個標籤砍掉,留下值錢的、砍掉不值錢的。比如砍掉低客單價的商品標籤,留下中高客單價的標籤。

如果回購率不是很高的商品,用戶購買過了已經沒有需求的標籤了,你強硬地去拉客戶下單,給你帶來的還是不是精準的流量?

況且,類目都有回購率百分比,店鋪也有老客戶成交佔比,比如你的店鋪和行業所在的老客戶佔比是20%左右,那麼你用老客戶刷100單,可能“20~20+”單是有權重的,但絕對不會有100單的權重。

當你大量地用老客戶去進行刷單的時候,你的回購率和老客戶佔比早就超越了紅線,不抓你抓誰?所以你還覺得老客戶刷單不是掩耳盜鈴嗎?

現在很多都在玩轉私域流量,什麼叫私域流量呢?就是屬於你自己的流量,你圈養起來的用戶流量。

而老客戶可以把私域流量的價值最大化。(不要僅僅侷限於你當下能提供的服務和產品,更應該去挖掘你的私域流量需要些什麼)

在優化產品和服務的時候,賣家可以多思考,怎樣才能滿足他們更多元化的需求。

如果你是一個賣女鞋的商家,積累了2萬老客戶,那麼是不是可以考慮為他們提供周邊類目的產品,比如女裝、女包等。

老客戶對於賣家的意義重大,如此優質的資源,不應該被浪費在刷單上。

淘寶再無試錯機會

以上是站在系統流量分配角度來剖析了精準人群流量和刷單。下面我們換個角度繼續說,比如站在平臺的角度去考慮。

京東虎視眈眈、拼多多強勢崛起,阿里的流量提升來到瓶頸期,怎麼捍衛自己的用戶不被搶走?核心是要往買家的購物體驗上下功夫。

淘寶再無試錯機會,刷單只是“自掘墳墓”

所以今年你會發現,銷量螺旋好像沒有以前好用了,哪怕都是真實成交的螺旋搜索流量,漲勢也不如去年,僅僅是成交人數和坑產值的數據有權重,權重還是很大。

但是,平臺為了更好地分配流量,加入了一個“確認收貨人數”和“買家體驗”的權重進來。這個權重一直有,只是現在放大了很多。

比如A和B商品,價格、銷售、評價、人群、售價等都是一樣。A和B商品都是7天成交了1000筆,A的確認收貨人數是700,B確認收貨人數是400,其他的好評率服務評分都是一樣,這個時候A商品獲取到的搜索流量會遠大於B,今年之前也是大於,但是現在會變得遠大於。為什麼?

因為在A和B這類商品的人群裡面,新的用戶產生搜索行為,平臺用確認收貨人數和購物體驗來作為一個重分值的指標,去分配那些新用戶流量的時候,流量價值會更大。這樣可以確保給新的搜索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內容的崛起、以及人群流量的打散原則的運用,其實都是為了提升用戶的購物體驗。

首先,內容可以提高買家的停留時間,以及提高用戶的活躍度,讓買家儘可能地最大概率下單購物。

其次,人群打散原則是為了在流量不夠分的現狀下,分配得更合理更均勻。

此刻我們再去刷單,傷害的是用戶體驗,無非是和阿里唱反調。

刷單是為了刷來流量,在系統監控下,可能你沒有被稽查到,也因為系統各個維度的加權,你是拿到了一部分流量。

但根據上文所說的系統流量分配原則,如此一來,系統給你的流量其實並不完全是你要的流量,最後反倒是你一直在瓜分平臺的流量,產出卻一直跟不上。

流量給你了,你消化不了,你在浪費平臺的流量。況且,基於目前平臺的流量情況,已經沒有給你試錯的機會了。

迎合平臺、迎合買家,做到一個良性的平衡狀態,這才是最重要的。

結 語

其實做淘寶會變得沒有那麼複雜。當然現在的門檻也確實很高了,從“產品、視覺、定價、定位、利潤、服務、運營”一條龍下來,要做到面面俱到,符合平臺的口味,又滿足買家的購物體驗,這本身就不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這種情況之下就更值得深思,如何在現有的資源上將自己的優勢體現出來。

比如提升你的發貨速度和購物體驗,比如怎麼樣讓買家更快地確認收貨……你來證明給系統看,你是棒棒的。

*本文作者楠山,編輯派代小蜜。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派代網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