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它”,“也”,你能想到它们最初是指同一个事物吗?

“虫”,现代汉语多指的是无脊椎动物,虫类。在古代汉字体系里,虫却是蛇的代名词。

而且“虫”,“它”,“也”是同源的,起初所表示的含义也完全相同,都指的是蛇。

“虫”,“它”,“也”,你能想到它们最初是指同一个事物吗?

甲骨文时期的“蛇”写法有如上三种,最左侧的是头尖尾长,一看就是蛇的样子。中间的有和右侧的,头顶有棱角,有点像大蝮蛇,或者眼镜蛇,目前尚不清楚这三种写法都是指蛇,还是也有细微的含义的区别。

篆文时期写法有了很大的变化,成为如下的模样。

“虫”,“它”,“也”,你能想到它们最初是指同一个事物吗?

这样的变化成为了“虫”字最初的样子,本意也消失,后人多用“虫”代指小动物。

同源字在演变过程当中,有一种写法变成了如下的样子。

“虫”,“它”,“也”,你能想到它们最初是指同一个事物吗?

大肚子,突出的是蛇的贪婪。这个写法也是“它”字的源头,现在看来二者还是有几分相似的地方。

“也”的演变一段时间与“它”相近,等到了篆文的时候变成了如下的样子。

“虫”,“它”,“也”,你能想到它们最初是指同一个事物吗?

这个字也是现在“也”的源头,一个长尾巴,露出两个头,与现在的也字还是有很大共同点的。

有人说“也”本意指的女性的生殖器,还举例空空如也等来作证。

但我个人并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也这部分同时在其他地方也有用到,比如“地”,作变为土,右边为也,应该也是指土里有蛇,指地。

如果换成女性器官,很多地方就解释不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