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西安·大雁塔之夜

封面圖片攝影@老土豹

一、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

……

看到這兩句,你是不是忍不住唱出來了?

之前寫過一篇《逃離北上廣,去拉薩嗎?》,作為小簡讀城系列的開篇。

系列第二篇,選了西安。

過去4年,有兩個城市每年都有停留。

成都和西安。

咱中國西部最“紅”的兩座“網紅城市”,

我對成都的好感是有減無增、處於停滯狀態。

但對西安的喜歡,卻一年比一年多。

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西安鐘樓

我挺喜歡西安。

除了認識的西安的女同學都言行溫柔以外,還有哪些原因?

二、

喜歡西安的理由1

西安是好吃的城

都說成都重慶是美食之都。

但那裡的好吃的,對於一些人(比如我…)來說,卻是吃完容易拉肚子的。

但西安的食物就“健康”得多了。

1.

肉夾饃+涼皮+冰峰汽水,這三樣搭配是著名的長安套餐。

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三秦套餐

攝影 @大江

肉夾饃和涼皮可說是中國最“流行”的小吃,遍佈全國各城。

流行程度如此,是其他城市都羨慕不來的能力。

2.

《那年花開月正月》則用“吳聘之死”捧紅了甑糕這一西安名點。

3.

陝西的面更是一絕。

油潑面、岐山臊子面之類的麵食各地可見。

當然,最有名的,還是輸入法打不出來的 biang biang 面:

為一種面創造一個漢字。

也只有陝西人能做出來這樣的事。

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biang

陝西吃麵,

要用天下筆劃最多的漢字(biang),

用天下最大的碗盛,

做天下最寬的麵條(陝西八大怪之一:麵條寬得像褲帶),

秦漢的霸氣就從中可見一斑。

大家知道,小簡常遊歷藏區。

全西藏,除了藏餐餐館之外,毫無疑問最多的是川菜館。

之後,最多的便是陝西面館。

在藏區嘗試了陝西面食,瞬間改變了我從小到大20年來“獨愛米飯、厭惡麵條”的習慣。

沒別的原因,陝西的面,確實好吃。


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電影《白鹿原》經典一幕

段奕宏端著似鍋般大的碗、吃著褲帶般寬的面

一位同在藏區遊歷的陝西朋友曾跟我講:

“不是我說不客氣的話,別的地方的人做面,我們陝西人還真都看不上。”

狂是狂了點。

可這種自負,是有底氣的。

4.

我個人的試吃體驗:

相比全國各地的肉夾饃、涼皮,做出的味道都不沒有相差特別大;

陝西另一個知名的特色小吃——羊肉泡饃,就顯得很不一樣:

出了陝西,別的地方做出的羊肉泡饃基本上都不怎麼好吃。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饃。

西安人告訴我,做泡饃,饃一定要自己用手掰,掰得越碎越小,做出來就越好吃。

這,就要說到西安的另一點好:

三、

喜歡西安的理由2

西安是悠閒的城

以“悠閒”作為城市的標籤。

人們常率先想到成都。

實際上,西安一樣是悠閒的城。

你看大雁塔廣場上,從來不缺靜坐待噴泉的人家。

陝西面積不大,地形卻是複雜。

陝北是溝壑與風沙結合的黃土高原。

陝南是藏著熊貓、山路“難於上青天”的秦巴山地。

西安所處的關中平原,卻風土與氣候皆好。

留下“八百里秦川養懶漢”的說法。

所以,那首《西安人的歌》裡寫著歌詞:

有人說西安水土讓人變得懶惰

來大把挖坑,我教你撒叫生活

……

成都人閒著就去茶館。

西安人閒著就掰饃。

哎。。。真是接地氣了~

我在西安朋友開的餐廳裡吃羊肉泡,掰饃直掰了一個小時,最後掰成這樣:


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饃掰得越碎,做出的泡饃越好吃

陝西朋友跟我講,一些老陝能掰更久、甚至掰一下午。

那掰的不是饃,掰的是心境。

為什麼羊肉泡出了陝西,別的地方都不好吃?

慢慢地掰饃,這樣的事情,

其他城市都太匆匆碌碌,哪有人能做得來?

四、

喜歡西安的理由3

西安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

從3000年前的西周開始、經歷秦漢、隋唐,

作為中國古都之首,西安也是世界四大古都中唯一一箇中國的都城。

西安最大的優點,還是它作為十三朝古都的積澱。

當然,更多的人其實不喜歡叫它西安。

多年來也一直不曾消停過讓西安改名的呼聲——長安。


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大雁塔

攝影@老土豹

兵馬俑雄渾開闊、芙蓉園氣度軒昂、

大小雁塔雅緻、法門寺地宮珍寶燦爛。

西安現存的古城牆以唐長安皇城為基礎。

大唐氣度不同凡響。

單這城牆,就寬得足以並排開過四輛越野車。


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西安的城牆城樓

比北京故宮角樓更氣派

攝影@老土豹

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寬闊的西安城牆

攝影:勤勤

我們散步其上,便能想象那曾經巍峨的帝京、重重的宮闕,

是如何富麗繁華,匯聚了天下人才與寶物。

以至於西安會有這樣的段子:

一個向公安報案說丟了文物的人,竟被趕了回去:

“我們這兒的人家裡丟了唐朝的文物都不報案,你丟個明代的東西報個哪門子案嘛”

沒法子,西安已挖掘、尚未被挖掘的文物數量與價值都無城可比。

憑藉底蘊,西安的出鏡率自然低不了。

比如《妖貓傳》之類描繪唐或漢的影視,必然將西安推向人前。

一個歷來遍佈文人詩人的古城,便給一個地方留下了文學的根。

文壇也必然極有力量。

比如,文學愛好者們一定都聽說過轟動文壇的

“陝軍東征”

路遙《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白鹿原》、賈平凹《廢都》、高建群《最後一個匈奴》等等陝西作家的作品,都在90年代得獎、出版等等。

可謂“井噴”。

可一想到,這出自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就不顯奇怪了。

五、

喜歡西安的理由4

西安是音樂的城

西安不只古樸厚重,同樣也是一個新潮的城。

從西安的音樂便可見一斑。

《西安人的歌》裡寫著歌詞:

“有一種旋律他扯著嗓子唱歌”

說的,正是陝西八大怪之一的——唱戲不唱吼起來。

也就是——秦腔。

秦腔與崑曲,兩者誰才是“百戲之祖”,歷來有爭議。

但無爭議的卻是,豪邁的秦腔,那是搖滾之祖。

西安作為“搖滾之都”,除了鄭鈞、許巍、張楚這樣的搖滾三傑,還有王建房、黑撒樂隊等等群星璀璨。

這首西安極火的歌兒——《長安夜》,便是王建房的代表作。

超好聽~

若你覺得都8012年了,搖滾已經落伍。

那麼這兩年火起來的嘻哈說唱呢?

西安是中國HIPHOP文化、說唱音樂當之無愧的重鎮。

去年一夜走紅、又自作孽惹上醜聞的PG ONE,大家都知道是“哈爾濱膨脹男孩”了。

可他所在的說唱團體“紅花會”,卻是西安的廠牌。

換句話說:

玩說唱的在東北混不下去了,到了西安便成了名。

今年《中國新說唱》到了第二季,

派克特等西安說唱的代表,一樣實力強勁。

而且,西安的說唱高手,還沒有都出場呢。

比如,文章開頭我選的這首《西安亂彈》,便是一首旋律極燃的西安說唱。

六、

喜歡西安的理由5

西安是幽默的城

我從哪兒聽到的《西安亂彈》?

答:因為青曲社

青曲社的相聲大會,每次必定以《西安亂彈》作為開場前的歌曲。

小簡之所以越來越喜歡西安,和相聲很有關係。

除去京津,西安便是現今最大的相聲重鎮。

郭德綱的名頭大,但群眾眼睛雪亮。

他那些“你兒子姓郭,那是我做好事不留名”之類的倫理哽、色情哽用得不少,顯得格調低了。

苗阜王聲的陝西青曲社,以一段《滿腹經綸》紅遍天下。

他們的相聲作品,強就強在:

善於從文學經典中取材,有“文哽”風範、有格調。

再加上兩人本來本就年輕、還會賣萌賣腐,

於是本代表傳統藝術的相聲,在“喵汪”的專場演出裡卻是年輕觀眾極多。


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苗阜王聲(青曲社)

攝影@舒小簡

雖說《滿腹經綸》是代表作。

但苗阜在訪談中所說他最喜歡的自己的作品,和小簡真正入坑“陝派相聲”的作品一樣,是——《杯酒人生》

ps:後臺回覆關鍵詞“杯酒人生”,可收到這段相聲的收聽鏈接

許多相聲純屬逗樂、只為搞笑。

《杯酒人生》卻是立人物、進故事、能講出深意的作品。

真能做到如苗阜常說的那樣:

“曲藝雖為小道,其中大有深意。令人笑過之後略有所思,方為相聲者。”


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盧鑫、玉浩成立了相聲新勢力

二人也是出自青曲社

這兩年迅速知名的盧鑫玉浩的相聲新勢力

就更加創新、更加年輕化。

但其實二人也是師從青曲社。

最近,東方衛視《相聲有新人》節目,

即使西安青曲社一人未出,節目裡也是出場了大量西安的相聲演員。

足見西安這座城市,有著怎樣的幽默的能量。

七、

喜歡西安的理由6

西安人愛西安的感染力

在《藏傳佛教為什麼迷人》一文中,小簡寫到:

藏傳佛教如今的影響力,更多來自他們的信徒們對我們的感染。

超過藏傳佛教本身對我們的影響。

同理,

西安之所以有魅力。

也要感謝西安人們愛西安的言行有很強的感染力。

上文提到的,

青曲社全國各個城市相聲巡演都不遺餘力地宣傳西安與陝地文化:

每次開場前必定放《西安亂彈》,

演出結束時則常唱上一首青曲社社歌,說回西安:

品的是遲急頓挫

笑的是世態炎涼

小舞臺難演這世間萬象

且看那灞橋柳年復一年綠又黃

長安城四方

來的,都是鄉黨

西安的音樂人們,都把西安的城市、陝西的故事寫進歌裡。

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張超洋堅持用“土土”的陝西話唱了《遇見》,引得李健、謝霆鋒們都哈哈大笑。

可他自豪著:這叫大唐雅音,當年皇帝登基坐殿還是這口音呢。

走遍全國各個城市的陝西面館,你會發現,只要門面稍微大一點的,

牆上必定畫著或掛著介紹“陝西八大怪”等陝西風俗的插畫。

……

擁有超強家鄉自豪感的,多數是中小城市。

大城市裡,我沒見過比西安人更熱愛自己家鄉的了。

我特別喜歡《西安亂彈》這首歌的一句歌詞:

誰說咱陝西人不知到底要去何方

這裡就是你的家,不要再去四處飄蕩

曾經,中國人是安土重遷。

如今的年代,人們卻習慣了四處漂泊。

北京容納了各地的人;

上海、廣州、深圳,

接納了各地的人。


逃離北上廣?去西安吧

西安雪夜

攝影@老土豹

許多人們,明明心愛自己的家鄉,

卻主動、被動地遠離,去奔向不喜歡的地方不喜歡的生活。

這是中國許許多多城市的困惑。

西安人用歌詞表達了態度,

似乎給很多困惑的人提了一個方向。

而我,

喜歡這種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