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芳创新工作室:种粮“状元”领头打造产学研平台

钟振芳创新工作室:种粮“状元”领头打造产学研平台

钟振芳创新工作室和科研院校合作研发的富硒铁锌米 兰兵/摄

创新档案

名称:钟振芳创新工作室

带头人:钟振芳

成员:蒋耀智、肖彬等30人

地点: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

级别:省级创新工作室

创新成果

与中科院、省农科院、华农等科研院校开展产研学合作,获得包括“一种富硒铁锌有机无机肥料及其施用方法”、“一种有机富硒铁锌营养强化米的生产方法”在内的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农民原始粗糙作业的真实写照。而在惠州有一位农民劳模却将种水稻这项古老传统发展成为高科技产业。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状元”钟振芳。

钟振芳创办的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农业”)是一家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能在荒草萋萋的野地里种出优质水稻,也能将单调的农田变成风景如画的公园。以他名字命名的钟振芳创新工作室,与科研院校强力合作,将科学种地和创新发展农业作为目标,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孕育出一片绿色新天地。

与科研院校合作形成产学研平台

钟振芳是惠州人,是种粮大户,他所创立并担任董事长的海纳农业是集水稻、有机肥料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因为种粮成绩突出,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在2017年被评为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团队成员30人,集中了公司技术骨干。

钟振芳说,海纳农业坚持走科技兴企、科技强企的发展道路,因此他将劳模创新工作室定义为科技创新型工作室,该创新工作室的成果和专利大部分是依靠公司与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取得的。

“和我们合作的科研单位包括广东省农科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钟振芳说,海纳农业与科研院校合作不单只是技术上的合作,还有人才、资金上的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和科研院校的合作,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提供实验基地和人力,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派员提供科学技术和指导。”钟振芳创新工作室工会协调人、海纳农业研发中心主任蒋耀智说,双方合作后通过实验获得新技术,最终实现成果转化。

蒋耀智说,一般农业企业与高校合作只是解决某一个问题,“海纳农业依靠创新工作室的人力跟省农科院合作后可以解决从品种、栽培技术到植保、加工等全链条的技术问题”。

研发富含微量元素的绿色大米

钟振芳对于海纳农业的定位之一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机农业、保健农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而他的创新工作室正是为此服务的。

“水中鲤”是海纳农业主营产品大米的注册商标,是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和广东名米。“水中鲤”牌大米系列产品中有一款极具代表性的保健功能性产品——富硒铁锌营养强化米,该产品就是由创新工作室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力研发出来的。

“最初是由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提出的一种新型肥料,通过这种肥料培育一种富含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水稻。”蒋耀智说,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员林先贵几乎每月来一次海纳农业实验基地,指导创新工作室的一线技术人员进行培育。从几亩小规模实验到几十亩大规模实验,来回不断地重复。

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家和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努力下,通过合理选择使用肥料、农药、品种、生产技术等生产全程实现绿色稻米的生产,最终富硒铁锌强化米成功达到了实验的技术标准,“这种营养保健米富含微量元素硒铁锌,特别适合青少年群体,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必需元素。”蒋耀智说,目前富硒米已经上市销售,而另两种微量元素大米则正在申请相关上市许可证。

打造绿色乡村旅游生态园

在惠州惠城区水口街道龙湖大道边,一个极具特色的农庄非常吸引人的眼光,这是海纳有机体验中心。粉墙黛瓦,一派江南水乡建筑风格,木石结构大门边有一幅鸡鸣牛耕的油彩画,看起来是一个赏心悦目的游览地。

这是海纳农业“2017年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广东农业公园建设)”项目,也是钟振芳创新工作室的攻关项目之一。钟振芳向记者介绍,该项目由海纳有机体验中心、产品展销中心、现代农业综合展示中心、现代精品水果示范区等多个功能区构成。

“这是一个完整的农业公园。游客可以来这游玩赏花、采摘水果,参加亲子游、体验田园风景。”蒋耀智向记者表示,目前各功能区的主要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今年开始免费开放,供市民参观游览,目前已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项目最终完成后预计新增产值5000万元。

钟振芳说,创新工作室将该园列为攻关项目,要将其打造成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休闲养生、文化教育融合创意发展的广东农业公园典范。(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兰兵 通讯员许定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