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要懂的经济学——商品供需的规律

做生意要懂的经济学——商品供需的规律

物以稀为贵—稀缺性

徐悲鸿作品,2005年秋,拍卖《珍妮小姐画像》,2200万元;2006年春在北京拍卖《愚公移山》,3300万元;2006年秋,《努力与狮》5388万元;2007年春《放下你的鞭子》7200万元。这就是经济学上的稀缺性。

“人类拥有无穷的欲望,但只有有限的资源”。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前提之一。

稀缺导致了竞争和选择;

稀缺是有历史条件的,越古老稀缺越明显;

稀缺性会因人而异;

稀缺资源可以通过交换来实现分配。

做生意要懂的经济学——商品供需的规律

边际效用——为什么她的水果店生意最好

在一个集贸市场里,刘小姐经营的水果店生意最好,人们都去买她的水果,回头客很多。旁边店的王先生感到困惑,我的水果质量不比她的差,服务也很到家,为什么我的生意没她的好?过了一段谁间,王先生终于发现了秘密。原来,刘小姐总是额外送顾客一些水果,这样顾客觉得占了便宜,以后还来这个店铺。这里面蕴含着经济学常识,“边际效用”原理。

人们都有占便宜的心理,都想获得额外的效用。因此边际效用成为了商家利用的工具。

均衡价格——玉米凭什么比小麦贵

小麦属于细粮,玉米属于粗粮,但2006年以来,粗粮的价格却不断上升,甚至超过了小麦。这就是经济学“均衡价格”所致。均衡价格就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如果供需不平衡,则价格就会波动,即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就会上升;需求小于供给,价格就会下降。市场的供求总是围绕均衡价格上下震荡调节的。均衡是市场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的正常状态。

价格歧视——同物不同价的缘由

刘女士买了一部最新款的时尚手机,价值两千多,爱如至宝,十分高兴。但几天后到朋友家,朋友也有一块同款的手机,才花了1100元,而且赠送了3百元话费。后来一问,原来刘女士的儿子上大学,厂家在学校搞优惠促销,凭学生给买了一块手机,彩出现这样的结果。这种为了扩大市场,提高利润的方法,是一种价格策略——价格歧视。

商家实行价格歧视策略时必须锁定具体的顾客,根据顾客的需求特点,根据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探索一个恰当的价格水平,使得利润达到最大。否则,价格高,未必赚;客人多,还是未必赚。

消费者剩余——讨价还价的秘密

服装店主李先生一件衣服报价800元,顾客还价500元,店主加80元;顾客坚持500元,最后成交。但顾客钱带的不够,只有430元,最后也成交,顾客十分满意,说下次一定再来,而且向朋友推荐,感到赚了很大便宜。店主实话说,该服装广州进价180元。

“消费者剩余”500-430=70元。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而不是他真的获得了一笔额外的财富剩余。

做生意要懂的经济学——商品供需的规律

替代效应——寻呼业的辉煌与落幕

2007年3月2日,信产部发布了中国联通公司申请停止30省寻呼业务的公示,预示着PB机将正式告别历史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的背影。寻呼机为何只发展了短短的十几年,就从辉煌走向衰落?从经济学角度看是替代效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手机更方便,所以被手机替代了。替代效应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产品会有替代;新人也会替代老员工,否则社会很难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替代效应是各种博弈的根源,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换代,要想从替代和被替代的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努力再努力。

外包——钟点工的工资为什么上涨

目前,杭州的钟点工平均工资是一小时15-20元左右,比以前上涨了近一半。钟点工的薪水涨幅已超过了包月保姆。钟点工的工资上涨,一方面是由于物价上涨,另一方面也说明钟点工的需求量上升。由于工作忙,人们就请钟点工照顾孩子,清洁家庭,这种把家务或工作外包的形式,就叫做外包。外包业是新近兴起的一个行业,它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外包将人力解放出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

外包使一些新的经营业务得以实现。

外包解放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使之用于取得最大利润回报的活动,从而获得高增长。

破窗效应——破窗户会更加破

有一家理工店的窗户玻璃破了一个角,由于生意红火,没来得及修理,后来一天晚上,一个小男孩,发现破了一个角的窗户,就又拿起一块石头砸了一下,几天后又有人给砸了一大块。后来换了一块新玻璃,老板企图逮住再来砸玻璃的人,却发现再也没有人来故意砸玻璃了。

经济学上的现象—破窗效应。在产品上存在;学校教育方面也存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及时解决问题,修复失误,则效果会非常明显。

利润上涨——吓死人的折扣

商家打折活动中喊出的“跳楼价”!“大甩卖”!只是用来迷惑消费者的烟幕弹。实际上,商家往往是将原来的价格提高一倍之后,再标上“打五折”,明降暗升,从中谋取丰厚利润。厂商是采用了折扣定价策略,即通过减少一部分价格以争取顾客的策略。这种策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用定价策略或打折扣等方式争取顾客购货。在一定情况下,即使打折,商家也有一个变动成本进行控制,只要价格高于变动成本,商家就能获利,销量越多,也就赚到更多的利润了。

做生意要懂的经济学——商品供需的规律

凡勃伦效应——因为大头症而败家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即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能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商品价格越高越能畅销。由于这种现象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中国消费者并不看重奢侈品的品牌文化与内涵,还是在用价格标签来区别什么是奢侈品。集体购买及跟风购买也是中国富人的特色:20多位温州商人花费1.3亿人民币,团购了22架私人飞机;山西煤老板看车团一次集体买进20辆悍马。

不正常的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损害是巨大的。很多高管为炫耀自己的地位与权势,大肆进行炫耀性消费,并为满足欲望而放弃原则和法律,进行钱权交易,贪污受贿直至腐化堕落。

此外,炫耀性消费会导致资源浪费。一掷千金,大肆挥霍,这种非理性消费会造成资源浪费。

冲动性消费——跟着感觉走

冲动性消费者通常指在某种急切的购买心理下,凭直观感觉与情绪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冲动性消费的购买行为是广告、宣传诉诸情绪的强烈冲动,唤起心理活动的敏捷与定向。

1、纯冲动型;

2、刺激冲动型。

对许多女性来说,购物成为一种“情感上的习惯”。她们不是因为需要而购买商品,而是享受购物带来的兴奋感。冲动性消费其实是一种感性消费,而作为经济人,应该控制随兴而起的购物冲动,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购物。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己的购物后悔感,做真正理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