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書法家《金剛經》欣賞

《金剛經》,即《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比喻金中之精堅不可摧者;“般若”,意為“智慧”;“波羅蜜”,意為“到彼岸”。經題的意思是說,以金剛不朽之身和超卓智慧之志,渡達彼岸。

《金剛經》通篇討論的是空的智慧。自古至今有不少書法名家寫過《金剛經》,讓我們能在品鑑《金剛經》的空的智慧的同時,欣賞歷代大家寫經的書法名帖。

▼ 《集王羲之書金剛經》


此為唐代行書碑刻。唐元序集王羲之書。該碑石久佚,拓本傳世很少,以明南子興藏拓本最佳。現藏故宮博物院。

3大書法家《金剛經》欣賞


▲《集王羲之書金剛經》局部


3大書法家《金剛經》欣賞


▲《集王羲之書金剛經》局部


3大書法家《金剛經》欣賞


▲《集王羲之書金剛經》局部


王羲之的行書平和簡靜,遒麗天成,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酷愛,貞觀初年下詔出內府金帛,廣為徵集王羲之真跡,其後唐代諸帝亦都好王字,於是集字刻石之風盛極一時,著名的有唐咸亨三年所刻的《懷仁集王右軍書三藏聖教序》、開元九年所刻的《唐興福寺碑》,而《金剛經》是繼此二刻的又一重要集王字石刻。

《金剛經》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人生的大問題: “云何應往,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滾滾紅塵中的芸芸眾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亂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靜?這其實是所有的科學想要解決的人類的終極問題,是需要每一個人都好好想一想的。

2、柳公權《金剛經》


此柳公權早期作品,有劍拔弩張之勢,然細察之則一招一式頗富變化,方勁整飭中寓清靈通秀之氣,其一點二畫,一如刀斫般齊整,乾脆利落,節奏明快,極富動感。


3大書法家《金剛經》欣賞

▲ 柳公權《金剛經》局部


3大書法家《金剛經》欣賞


▲ 柳公權《金剛經》局部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 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初學王羲之,後師顏真卿,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

3、蘇東坡《金剛經》


由蘇東坡手書的《金剛經》,集佛學至尊《金剛經》高深哲理與文壇泰斗蘇東坡傳神書法於一體,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書法極品。蘇軾與佛禪也淵源頗深,他不僅熟讀佛經,深通佛理,更是將佛學思想滲透到其文學創作之中。

3大書法家《金剛經》欣賞


▲ 蘇東坡《金剛經》局部

3大書法家《金剛經》欣賞


▲ 蘇東坡《金剛經》局部

這段經文是蘇軾被貶謫海南儋州時候所寫的,一生榮辱沉浮的蘇軾在這個時候已經超然物外,就如他所說:”非謫居海外,安能種此福田也。“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經》的“無住”精神,可以緩解現代人的壓力感,使其保持澄明心性。當今時代是一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的時代,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但是,人切不可成為物質的奴隸,陷溺於拜金主義的狂潮,從而導致精神家園的失落。面對洶湧澎湃的物慾大潮,必須咬定青山不放鬆,以金剛般若大智慧斬斷物慾,才能將生命提升到天心月圓的光明澄澈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