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纪念日:缅怀莱芜英雄何式勇

大众网莱芜9月30日讯(记者 何凤凯)9月30日,是我国第四个烈士纪念日,这一天,记者来到高庄街道站里村何心训家中,与烈士家属一起缅怀莱芜籍革命烈士何式勇,听一听英雄当年的感人故事。

烈士纪念日:缅怀莱芜英雄何式勇

烈士家属及烈士证明书

烈士纪念日:缅怀莱芜英雄何式勇

烈士家属送花篮

烈士纪念日:缅怀莱芜英雄何式勇

为烈士献的花篮

早上10点,我们来到烈士何式勇碑前,现场早已摆满了花篮,何心训告诉记者,“父亲何式勇生于1903年5月,旧制中学毕业,曾任站里高小教师、村长、矿山区公所文书、汶南区中队文书、福山县公安局局长(未到任)等职。”年近80岁的何心训聊起父亲的英勇事迹,滔滔不绝,“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进攻中原地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父亲是一名激进的爱国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于1939年自愿投身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

烈士纪念日:缅怀莱芜英雄何式勇

烈士家属鞠躬

记者赶到时,何式勇烈士的家人正在举行纪念仪式,献完花篮的人迟迟不肯离开,站在烈士碑前听何心训讲烈士生前伟绩,“1941年农历2月11日晚,区中队驻扎冯家林村,由于中队长暗中勾结敌人当了可耻的内奸叛徒,驻在南冶村的汉奸部队颜团于1941年2月12日拂晓前包围了冯家林村,在我父亲的指挥下,区中队剩下的人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突围中我父亲壮烈牺牲,年仅39岁。家人得知此恶耗后谁也不敢哭一声,因为敌人天天来骚扰,一旦被敌人发现是八路军家属将全家被剿斩。第二天伪保长(国民党汉奸队长)带人把我家的粮食抢了个精光。我父亲的遗体在冯家林村待了一天,无人敢去抬,直到夜间,多亏了西陈家峪村的何氏族人帮忙,冒着生命危险将我父亲的遗体抬到此地埋起来。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汶南区和站里村运来棺材,给我父亲重新发葬并立了烈士碑。”

烈士纪念日:缅怀莱芜英雄何式勇

站里村村两委和烈士家属合影

看到现场为烈士何式勇献花篮的人络绎不断,记者心生疑问:这些都是何式勇的子孙后代吗?何心训告诉记者,“现场来送花篮的都是我父亲何式勇的子孙后代,每年这时候都会有人来送花篮,这个习俗很好,也一直保持着。父亲牺牲时我大姐才17岁,大哥14岁,我才2岁,姊妹八人,还有一个60多岁的奶奶,当时记得奶奶整天啼哭,因忧伤过度,于第二年正月初十溘然去世。整个家是由我39岁的母亲撑起来的,虽然生活极度困难,但她让我们兄弟都上了学,我还读到了中学和师范,在政府的关怀下,兄弟四人都安排了相应的工作。”

何心训告诉记者,虽然父亲壮烈牺牲,但我母亲一直是支持我父亲的抗日工作的,记得有一次,区中队的一个同志提着一个小包袱气喘嘘嘘地跑到我家说敌人在后面追他,快把包袱藏起来,说完扔下包袱就从南大门跑了,母亲急中生智,将包袱藏在了阳沟里一块青石板底下,敌人来翻箱倒柜也没搜到什么,便一边骂着一边走了。后来,该同志回来将原物取走。据说包袱里装的是区中队的文件、名单、账目和现款。就这样,何家人保住了党的机密避免了一场极大的损失。

烈士纪念日:缅怀莱芜英雄何式勇

何式勇烈士碑

何心训说,“我们设立烈士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树立烈士的英雄形象,以其英雄事迹教育后人,启示后人,并使其发扬光大,以示缅怀之情。”随后,何心训作为革命烈士何式勇之子宣读了祭词:

烈士纪念日:缅怀莱芜英雄何式勇

宣读祭文

祭文

先父式勇 诞辰之年 一九0三 太安中学 完成学业

毕业返里 从教站里 后任村长 三八入党 接受马列

七七事变 日寇侵略 烧杀扫荡 无恶不作 生灵涂炭 水深火热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告别高堂 离家从戎 三九入伍 英勇杀敌

不分昼夜 打敌游击 智勇双全 才华横溢 杀敌除奸 战功屡立

敌闻丧胆 不敢出击 上级任命 胶东福山 公安局长 重担一职

一九四一 二月十二 内出叛徒 出卖同志 冯林一战 冲进冲出

壮志未酬 一身殉职 国失良才 家撇妻儿 永垂不朽 名垂青史

嗟乎,乌云弥漫,不见晴天,老幼嚎啕,谁敢近前。撇下高堂妻儿,谁问谁怜, 孤儿寡母,水火相煎,慈母贤德,侍奉高堂,拖儿带女, 勇挑重担,三纲五德,严守遵效,云水襟怀,松柏情操,高风亮节,乡邻坤范。

至若,党恩浩荡,日寇投降,中华崛起,国富民强, 民族英雄, 世代敬仰,爱国精神,光大发扬,你的思想,你的行为,传家之宝,世代敬仰,不做叛徒,不当汉奸,永远跟党。

鸣乎先父,烈士英灵,保我中华,佑我全家,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继承先烈,复兴中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