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導語:金融科技這艘大船已經悄然起航,向著人工智能時代無比正確的航道前進,任何一個有經驗的科技歷史記錄者,都會毫不猶豫地拿起筆,審慎地記錄氣溫、風向、船體、甲板、航道、指揮官、水手等等超越《航海日誌》的細節。因為根據現在掌握的情況,已經能預判到,金融科技是歷史性的變革,日後會需要大量回溯性質的翻查和考據。這一切,都不會辜負當初記錄的辛苦。

一、普通人的銀行在哪裡?

人類社會自從貨幣的發明和金融體系的建立,人性在於金錢的糾纏鬥爭中就鮮有獲勝。悲觀者承認財富的萬能,樂觀者認同萬能的財富,就不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俗話了,總而言之財富的話語權永遠傾向於數量多的一方。具有中國時代特點的高淨值人群已經形成,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換句話說,中國有錢人和其財富規模已經排在全球第二了。再說的明白一點,中國有的是銀行最關心的群體,被叫做“重點客戶”,被叫做「二八法則」。但是,金融服務是社會的基本需求,每個人,無論窮富、每個企業,無論大小,都是金融服務的對象。只可惜,我們等了這麼多年,也沒有看見一家銀行願意叫——普通人銀行。

除了普通人,還有一類企業也很少被銀行家們關注。

但是這類企業長期被一家聯合國下屬機構所關注,世界銀行(World Bank)。世行認為,小微企業是商業社會的根本。研究顯示,新興市場小微企業融資不足的情況尤為突出。

哪裡是新興市場?中國就是典型的新興市場。在中國,目前有6000萬戶至7000萬戶小微企業主和商戶,用“五六七八九”來概括特徵最為方便。那就是,為國家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佔了60%以上的GDP,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佔了90%以上的企業數量。比起財大氣粗的金融帝國,比起背靠國家信用的央企國企,金融服務究竟應該好好服務誰?相信答案已經可以脫口而出了。由於小微企業自身規模小,大部分資金需求以小額融資借貸為主。不是大買賣,自然不是VIP。

眾所眾知,金融界的地頭由僵化的大型機構控制,如果把採訪的鏡頭擺在銀行家的面前,他會從容地撥動被髮膠定型的頭髮,調整一下Hugo Boss的領帶,然後告訴你:“風險管控是銀行的重要工作。”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企業小,風險高,對不起,貸不了。

商業就是如此的殘酷。

浙江台州是一個小城市,提起來一定會陌生,但是,提起明朝戚繼光一定不會陌生。戚繼光抗倭史上,曾在浙江台州地區一連取得水陸九次大捷,史稱台州大捷。這段歷史上,有很多平民百姓參與抗戰的佳話。提到這兩段歷史,無非是想說明浙江台州民風抱素懷樸,人民勤勞團結。翻過了明朝的老皇曆,到了現在,可想而知,這種地區的小微企業經濟會非常發達。一個好的地區經濟氣候,都離不開好的金融的服務。一向對國內經濟情況不甚友好的英媒,也稱讚台州銀行、浙江台州路橋農村合作銀行對當地小微企業、農戶服務的十分到位,接地氣的風險管控體系十分好用。奚落華爾街金融看不懂也看不起,什麼農戶信用啄木鳥制度,什麼家庭成員信用擔保,聽著都不像金融街的詞兒,充滿了封建朝代保甲制的迂腐,哪裡有金融衍生品、同業拆借利率等詞彙來得時髦。但是,越是貼近民生的服務,越是充滿了樸素的氣息,越是搞得定實際業務。

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但是城市商業銀行的資源和能力畢竟是有限的,這類銀行需要尋找科技創新的解決方案來服務更多小微企業。如果工建農中四大銀行擁有最好的資源與實力,可以自建最好的金融科技系統。那麼台州銀行、浙江台州路橋農村合作銀行這一類型的銀行應該如何“草船借箭”參與競爭?銀行業務對安全、風險管理考慮,對技術有硬需求,擁抱高科技的過程中,什麼樣的技術能夠滿足?擁有這樣的技術?

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二、數據即信用,信用即風控,風控即價值

銀行業是古老的金融行業,但是從古至今,金融一直走在技術變革的前言。甚至可以說人類歷史的每一個腳步都深刻地反映在金融業。科技可以應用於千家萬戶,也應用於千行萬業,在應用於金融行業的時候,我們管落在金融場景裡的高科技叫做金融科技。如今的銀行已經邁過了電子化、信息化、移動互聯網金融幾個臺階,正在向金融科技的時代過度。銀行業普遍提出這個說法也只有幾年時間,公眾對金融科技還比較陌生。金融是金融,科技是科技,怎麼就套在一起了?這個問題,要從幾千年前講起,商朝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銅貝。 那時候的金融科技叫鍊銅技術。唐朝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業票據,飛錢。那時候的金融科技叫造紙技術。北宋益州府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那時候的金融科技叫印刷技術。

回想十多年前,銀行業的專家曾認為ATM取款機是銀行業的一個好發明,因為終於解決了銀行無法迅速擴展分支機構的難題,解決了7X24小時服務的問題。而當下,銀行玩的全部是信息和數據。靠什麼玩好?答案當然是計算機技術與數據技術。所以,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更好的金融。

事實上,早期依靠人力為主的銀行服務,已經根本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事實上,只有科技才能讓所有人都享受到金融服務,這些有可能是幫你掛失信卡的服務問答機器人,有可能是推薦你理財產品的智能投顧,可能是給你信用情況打分的芝麻信用。傳統商業銀行發放一筆小微貸款的平均人力成本在2000元,而純互聯網運營的網商銀行每筆貸款的平均運營成本僅為2.3元,其中2元還是電費和存儲硬件費用。支付寶用戶中已有超過1.5億使用過人臉識別功能。

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當然,上文提到銀行家雖然殘酷,也沒有誆人。銀行業務的本質,是利貸差。銀行是經營風險的企業,風險控制,是銀行的命根子。面對數字化轉型,如何管控風險,就需要數據來說話。阿里巴巴的王堅博士說,智慧城市,數據挖了一條看不見的路。那麼智慧金融,數據就是建了一座看不見的牆,用來抵擋風險。從大數據的角度來看,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產生的數據總量,年增長率超過51%。支撐起如此龐大規模的背後是海量的金融數據。大數據發展提供了蒐集、儲存、處理、分析信息的新技術,減少了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以前,人類處理數據的能力有限,只能蒐集利用高價值的數據資源,現在數據採集和分析工具不斷創新,大量低價值的數據可以得到應用。事情變得清晰起來,具有強大和成熟的數據信息和技術手段已經被寫在了銀行家的《孫子兵法》裡。

螞蟻金服用數據回答了信用的問題,因為真實的消費與偏好數據、真實的轉賬數據、真實的交易數據,遠比遊戲數據、聊天數據、搜索數據更能解決信用問題,又進一步用信用解決了風控的問題。今天的金融科技領域,數據與算法並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數據和算法是萬萬不能的。

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現有的金融服務體系,是在工業社會時代形成的,並不適應數據時代架構下的金融服務體系。科技的潮水湧過來,一浪接著一浪,現在還有哪家金融機構敢說自己和人工智能(A)、區塊鏈(B)、雲計算(C)、大數據(D)沒有關係。估計就算是香港古惑仔的老大洪興社的高利貸業務,也得懂用戶畫像。洪興社的十二個堂口怎麼也得有一個懂技術的人擔任堂主,因為行走江湖只靠“義氣”不行。銀行的基礎設施、技術架構、渠道建設、產品創新、客戶體驗、精準營銷、信貸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都被數字化衝擊,說到底,這種衝擊對銀行是動盪、挑戰與競爭,對用戶是方便與快捷。只有藉助科技的手段,才能有效地擴大銀行的服務半徑。讓80%受益好的銀行服務。讓銀行真正成為普通人的銀行。

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黃潤中曾在2018東京高峰論壇上引用麥肯錫對全球100家領先銀行的調研結果,“52%的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有合作關係,39%的銀行有商業加速器項目,37%的銀行採用風投或私募的形式佈局金融科技,30%的銀行建立了內部的數字能力中心。”

“動盪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盪本身,而是仍然用過去的邏輯做事。”

三、越顛覆,越創新

阿里巴巴系的企業一直是全球科技高管眼中最具有顛覆能力的企業之一。打下顛覆的金字招牌不外乎兩點,第一,任何戰爭,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尤其重要,否則就是東風不與周郎便。從人口上來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如果一家公司在全球最大的市場裡做到了第一,那它成為世界第一的可能性很大。第二、科技重塑了競爭關係。不少公司的高管,大多數的時候嘴上不願意承認,但是在內心中,如果不想自我欺騙,都會把阿里巴巴系的企業視為最有可能顛覆他們公司業務的對手。

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在金融領域,螞蟻金服也是同樣的顛覆。十五年前,支付寶在開創了移動支付,前無古人的敲開了一個時代的大門。創造了“金融始於支付”的理論,這無疑給有“金融血統”的中國傳統銀行業嚴重的打擊。隨後,第三方支付以摧枯拉朽之勢攻佔線下,傳統支付市場徹底萎縮。十三年前,開創互聯網實時風控。十一年前,推出分佈式架構。邁入2010年後,雙十一大促銷,帶來億級的支付架構。阿里小貸開創互聯網貸款,2011年,條形碼時代的大幕開啟,螞蟻金服自研分佈式數據庫OceanBase登上歷史舞臺。螞蟻金服2017年創造了25.6萬筆支付每秒的世界紀錄,自研分佈式數據庫OceanBase穩定地支持了雙十一峰值流量。

螞蟻金服用技術解決了多數人的金融服務問題,用互聯網的思維來解釋,就是螞蟻金服的金融服務為長尾用戶滿足了金融服務的需求。阿里巴巴系的部隊總是在不斷拓展技術和商業的邊界。原有的邊界只為不敢創新者而存在,對阿里巴巴系,“不存在的”。

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對於非頭部的金融企業來說,雖然沒有“拼爹”的背景與資產規模,也甩掉了大型金融機構的臃腫與低效,用科技擁抱創新,立竿見影。對於台州銀行的風險管理,螞蟻金服用包括刷臉支付和指紋識別的身份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對小微企業服務提速。

數字化轉型一直都在推進,人工智能的響雷才能震醒資源掌權者並不敏感的神經,發出“不搞恐怕不行了”的感慨。

如今的銀行,需要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思路,從數據中獲得洞察力,使經營決策從依賴經驗向依據數據轉變,將數據作為判斷市場、精準營銷、發現價格、評估風險、配置資源的重要依據;體現為整合客戶、渠道、流程,實現統一客戶畫像,形成全景視圖;體現為提升資產端的金融科技含量,依靠數據分析、風控模型、多維判斷、相互佐證確定風險和定價,實現准入精準化、審批自動化及風控模型化,開發更多的線上自助融資產品。

如今的銀行,可以沒有網點、營業員完全的情況下可以得到快速發展,核心原因就是大量運用新的技術推動銀行的發展。網商銀行的發展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利用一系列諸如大數據風控,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致力於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業務的覆蓋。保險現在衍生新型保險公司,完全用新型的基於線上的業務模式。保險公司有了在支付寶裡上傳醫療憑證後不到2小時,理賠款就自動到賬了的故事。定損寶產品背後的原理是,深度學習算法讓機器理解了海量的保險定損的圖片、這些圖片來源於車禍現場真實的照片,機器形成一套定損的技術體系,能夠識別手機上傳的圖片,進行人工智能判別,大大提高理賠的效率,縮短理賠的流程。

科技企業帶著“先進武器”湧入“賦能金融業”的市場,他們都要幹 “場景的革命”。什麼是場景?粗糙的解釋,床上才有枕頭呢。場景就是能用得上地方。場景在此時的語境下,更像一個使用方向。工業是電力的場景,自動駕駛是人工智能的場景。金融本身也是最最需要科技的場景。就好像床需要枕頭。

四、銀行從大型機小型機向分佈式搬家

鬧革命也不能丟了根本。雖然數據、數據技術、人工智能銀行的根本,但不是未來銀行的全部。

銀行的核心繫統將面臨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傳統銀行的核心繫統是基於營業部、櫃檯交易的,單機時代的技術問題就是解決存儲和計算。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核心系統是以線上業務為核心設計的,銀行客戶數量和賬戶數量多,基本都在“億”級的規模。簡單的解釋就是:一臺計算機不夠用了,算不過來了,增加計算的人手,就是增加算力,算力非常昂貴,而且還一會算的多一會算的少,怪費錢的。再想一個辦法就是,將有效的計算任務分配給多臺電腦,在幾千臺計算機上同時運行。這項技術的突破由科技巨頭谷歌多年前就完成了,標誌著分佈式數據庫技術開展數據分析處理研究獲得了突破。互聯網企業帶頭推動著這輪分佈式技術的發展。自己邊琢磨邊用,最後越用越好,Hadoop等專有技術就不介紹了。簡單的理解一下,以分佈式計算框架和分佈式數據存儲為基礎,支持大規模、突發性、高併發量的分佈式應用架構經過實戰檢驗,支持用戶數為億級、數據量為PB級的應用場景。簡單說就是分佈式技術解決了,從每秒幾筆發展到每秒幾十萬筆交易的難題。大數據平臺需要調用幾千臺計算機的算力,沒有算力和調配算力的技術,有數據也只能乾瞪眼。

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這場技術發展的鎂光燈打在分佈式上,銀行慢慢從原有的集中式架構往分佈式架構搬家,分佈式架構在銀行計算機系統中應用、開源分佈式技術普及都是趨勢。所以在這種需求下,分佈式核心的時代即將到來,但是沒有那麼快,這個過程類似於生物的進化,有的技術要淘汰,要有傷亡,但是新技術和舊技術的交替是有宿命論的。時間和觀念以及工程性的問題都要克服。不是從作業本上撕一頁紙重寫的這麼簡單。

依然以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金服為例,螞蟻跟很多科技公司最大的區別是全面,是可以提供全棧式的合作,全棧式的金融技術的組合,自底層向上,從基礎架構技術,到金融專有技術,到應用技術,到完整的堆棧。相關核心技術包括:分佈式架構解決方案SOFA、基於海量金融交易技術的三地五中心金融機構高可用架構,是異地多活成熟的解決方案,核心優勢包括城市級容災,低成本交易,無限可擴展,金融交易的高可用性不僅僅是容災,更要具備主動發現風險,能快速的自我恢復的能力,技術風險防控體系(TRaaS)就是金融交易系統的免疫系統,包含分佈式中間件產品、分佈式數據庫、技術風險防控三個要件的分佈式金融核心套件是實現架構轉型的關鍵。

分佈式中間件產品,SOFAStack,包括分佈式數據庫、中間件、運維平臺和TRaaS免疫系統,包括上層讓客戶快速具備能力的分佈式的金融核心套件。TRaaS這套架構,為了保證五個九的可用率,背後原理是,日常快速的,所以每天都在注入故障,覆蓋是一千多個場景。

“三地五中心” 機房架構,即在三座城市部署五個機房,一旦其中一個或兩個機房發生故障,支付寶的底層技術系統會將故障城市的流量全部切換到運行正常的機房,並且能做到數據保持一致且零丟失,保證金融級別的系統穩定和安全能力。目前互聯網和金融科技行業普遍採用的是“兩地三中心”部署架構,即在一個城市設兩個機房,在另一個城市設一個冷備機房。

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現場演示是所有廠商的噩夢,但是成功的演示總被報以滿場的喝彩。2018年雲棲大會螞蟻金服主會場,螞蟻金服副CTO胡喜現場一聲令下,模擬挖斷支付寶近一半服務器的光纜。結果只過了26秒,模擬環境中的支付寶就完全恢復了正常。解說員激動的說,“螞蟻金服三地五中心容災演練。剪斷機房數據線,Oceanbase和SOFAstack,實現異地多活架構,26秒內無縫切換,數據一致,零丟失。”

請說人話——服務器掛了,26秒內恢復資金交易。

從未來銀行的技術提供方看,處在金融科技金字塔頂端的有兩類,第一類、中國的工農建交大銀行,有充足的預算,全面的場景,甚至成立了輸出金融科技的業務單元、科技子公司,主攻金融科技的研發和輸出。平安金融壹賬通、興業數金、建信金融科技、招商金融科技可被視為銀行系科技輸出的典型。第二類、阿里系互聯網技術出身的螞蟻金服、度小滿金融(原百度金融)、京東數科(原京東金融)等科技公司。很多創新公司也頗具實力,第四範式等垂直於面向各銀行業務細分領域的創新創業公司,也就是徵信、風控、反欺詐、智慧營銷、人臉識別等技術提供商。這些都是已經起航的船隻,向著未來銀行,未來金融的航道。

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不少銀行還處在冷兵器時代,現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大多建於上個世紀中後期,採用的技術和系統構架理念,相對陳舊和落伍。每天面對窘境是,公司內部數據很難統一,部門與部門形成數據孤島,長期的系統升級和打補丁,不僅效率低下而且維護成本極高。銀行是意識到自身計算機信息系統落後的嚴重性,可是重新構建一個新系統成本高、風險大,會對銀行的穩定性產生無法預測的影響。改變核心系統對銀行來說阻力重重。我們可以這樣比喻,給銀行更換核心計算機系統,無異於給高速行駛的汽車換輪子。

不能低估這一輪金融科技創新的意義,銀行都被現實逼到了牆角。互聯網科技這一輪,支付寶已經把用戶都寵壞了,不僅家喻戶曉,用戶數量驚人,而且已經重新定義了移動端的金融服務,覆蓋了中國超過51%的手機用戶,全球用戶數量也已經增長到8.7億。不止螞蟻金服,互聯網巨頭京東、騰訊在用戶基礎上均已建立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務。

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近幾十年來,金融業的競爭越來越多的集中在了金融科技的競爭上。為什麼?因為金融被視為最容易受到計算機技術顛覆的行業之一,因為金融服務與出版業一樣,都是由信息而非具體商品構成。報紙的衰亡人人可以感知,但是科技對銀行和金融業的顛覆,走出智能手機的視線很難被人們察覺。科技對於金融來說那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生產力,歷史反覆證明,科技能夠顛覆銀行。競爭的核心已經轉移到科技競爭的戰場。科技是價值中心、利潤中心的產物,絕不能再歸屬於成本中心。

五、結語

幾十年難遇技術變革,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兩輪爆發積累的紅利、將在金融這個古老的行業裡充分演化,發展出的新物種,資深從業者也未能明狀,指南針已經失效,方向感在指揮。強烈的直覺發出巨大的鼓點,人工智能的新大陸就在前方,讓人不由得發出“來不及解釋了,趕緊上船吧”的感慨。

風物長宜放眼量,放眼十年,做科技金融是銀行的未來。(完)

親愛的數據

出品:譚婧

美編:陳泓宇

攝影:任小明

大銀行說自己沒餘糧了,科技金融說:我來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