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創新協同機制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具有世界意義。當前,世界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既有機遇又有挑戰。未來世界是製造業之爭、高科技之爭、創新能力之爭。我國要在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機制意義重大。

當前,灣區經濟已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目前,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中心城市的格局下,以創新為動力,使粵港澳三地形成創新衝動、創新合力、創新爆發力。加快形成粵港澳協同創新優勢,將創造比其他灣區更大的集成優勢。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需要放大存量資源,優化增量資源,有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協同發展,第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破行政壁壘,形成創新協同機制,構建若干重大的創新合作平臺,特別是要突破制度性壁壘,形成特別關稅區全要素的資源協同,發揮四個中心城市的引領作用,形成組合優勢,促進人員流動、信息流動,讓協同創新發揮更大作用。

第二,要發揮創新驅動的第一動力作用,把大灣區變成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區。粵港澳應形成高等教育合作體系,科技創新協同體系,知識產權流動的平臺和保護體系,吸引頂尖人才,進一步推進對外開放。

第三,進一步推進開放,在開放中進行協同創新。要實現三地之間的相互開放,推動全要素的流動,還要實現三地向內地的開放。同時,要與“一帶一路”倡議結合起來,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

第四,要突出重點,廣泛發力。粵港澳大灣區要通過核心城市帶動三個城市板塊。大灣區內還擁有南沙、前海、橫琴三個重要區域,要使這些區域成為創新驅動的戰略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