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石油工业史诗级著作《奖赏》,想了解石油则必读!

百年石油工业史诗级著作《奖赏》,想了解石油则必读!

石油就是金钱,石油就是权利,如果世界上的油井突然干涸,现代文明就将崩塌。

——丹尼尔·耶金

作者 | 王亮

................................................................................................

给大家推荐一本石油人必读的好书,书名叫做《奖赏:石油、金钱与权力全球大博弈》。该书作者是丹尼尔·耶金,美国剑桥能源研究会主席,其在国际问题及石油产业的研究上,是全球顶级的权威专家。

《奖赏》全书约60万字,叙述的历史跨度近150年。它的场景极其宏大,不仅讲述了石油工业的百年发展史,更是以石油为焦点写出了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

可以说,石油不仅造就了全球最庞大的财富,如洛克菲勒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更是改变了全球的政治博弈和经济发展,影响了丘吉尔、基辛格和萨达姆等著名政治人物的重大抉择,并最终塑造了当今世界以高速公路、地铁、污染为特征的“碳化氢时代”。

今天之所以裂墙推荐此书,是因为该书讲述了太多石油人应该了解的知识:

百年石油工业史的大脉络;

当今石油巨头公司发家史;

有趣而冷门的石油知识;

石油是如何影响两次世界大战结局和当今的地缘政治格局。

从“新光明”到“新燃料”,并最终走向“碳化氢时代”——石油工业发展史

近150年的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石油奠基者们带来的“新光明”

石油在最初几十年中,是用来照明使用而非燃料。石油业为工业化进程中的世界提供了一种被称为“煤油”的产品,这种产品又被称为“新光明”。它成功替代了昂贵且稀有的抹香鲸油,缩短了长夜,延长了工作时间。到19世纪末,约翰·洛克菲勒主要依靠销售煤油,成了美国最富有的人。

第二阶段:“新燃料”时代来临

随着“福特汽车”的制造成功,车用汽油的需求爆发式增长。1916年,大约有450万辆车在美国注册。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组装线上的汽车便以令人眩目的速度滚滚而来。1919至1929这十年间,石油在整个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在这十年从10%增长到25%。汽油的增长最快,达4倍多。1929年汽油和燃料油合起来,占石油总消耗量的85%。相比之下,煤油的生产和消耗已不值一提了。“新光明”已经让位给“新燃料”。

第三阶段:以高速公路、地铁、污染为特征的“碳化氢时代”全面到来

今天,我们如此依赖石油,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它。我们能在现在的地方居住,以当前的生活方式往来于两地之间上班,出门旅行,甚至谈情说爱,全都是因为有了石油。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农业所依赖的化肥的主要原料。石油使粮食得以运往世界上完全不能自给自足的超大型城市。石油生产出塑料和化工产品,而它们是当代文明的砖瓦和砂浆,如果世界上的油井突然干涸,这一文明就将崩溃。

而另一方面,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工业社会的基本信条面临着挑战,因石油引起烟雾、空气污染、酸雨、臭氧减少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石油工业受到不断的指责。

世界大战的胜利之血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是德国企图挑战英国世界秩序而引发。书中有一段讲述了一战前夕的国际背景:

“德国制造”

19世纪90年代末,德国政府开始全面推行其全球政治方针:要在全球政治、战略和经济中处于显赫的地位,使德国成为世界强国。“新”德国在世界舞台上咄咄逼人,只能使其他强国感到震惊和担心。

对许多德国人来说,阻碍世界强国梦想实现的最重要障碍似乎就是英国的海上霸权。用一位将军的话说,德国的目标是打破英国的世界霸权,从而为需要扩张的中欧国家腾出必要的殖民地。这首先就意味着要建设海军与英国抗衡。德国于1897年发动了海军竞赛的挑战,虽然德国知道10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但还是指望英国最后对竞赛的军费开销感到厌烦。然而英国的反应恰恰相反,挑战给英国敲响了警钟,刺激它全力应战。海上霸权是英国世界地位和帝国安全的中心环节。英国正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问题,它的帝国负担已超出所能应付的范围,工业上的领先地位正逐渐让位于美国,更糟的是德国也后来居上。1896年,一部名为“德国制造”的著作成为英国最畅销的书,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德国的威胁更使人惊恐不安。一位内阁大臣哀叹,英国已成为“一个疲倦的巨人”。

多么熟悉的场景。明鉴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忽略掉时间,把上文中 “德国制造”换成“中国制造”,“英国”换成“美国”,不就是今天中美贸易战的时代背景?

而随着德国如同下饺子一般的造军舰,并派出军舰“豹”号搞出“阿加迪尔事件”后,丘吉尔得出一个结论,英德之间的战争实际上不可避免。丘吉尔便决心英国海军用油来代替传统燃料煤,以提供动力。因此英国必须将其“海军至高无上的地位置于石油之上”,并实现“石油控制权”这一目标。

这样,丘吉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夜抓住了一个根本的真理,这一真理不仅适用于随后爆发的战争,也适用于后来的数十年。因为石油在整个20世纪都意味着控制权。

从此,石油作为一种商品,同国家战略、全球政治与实力密不可分。石油对两次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都至关重要。日本人在攫取东南亚的石油资源的同时,攻击珍珠港以保护侧翼。希特勒入侵苏联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夺取高加索的油田。然而事实证明,英国和美国在石油业中的支配地位具有决定意义。到战争结束时,德国人和日本人的燃料罐都已枯竭。

石油巨头七姐妹的前世今生

本书讲述石油的历史,当然少不了讲述全球石油巨头们的发家史,包括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和后来的“石油七姐妹”。

而石油七姐妹,是当初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解散后成立的三家大公司和另外家有国际大公司,并建立了一个垄断组织“卡特尔”。

这石油七姐妹分别是:

新泽西标准石油,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拆解而来,即后来的埃克森(Exxon)石油公司;

纽约标准石油,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拆解而来,即后来的美孚(Mobil)石油公司,1998 年与埃克森(Exxon)合并组成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拆解而来,后来成为雪佛龙(Chevron),2001 年吞并了七姐妹的另外一家德士古(Texaco),名字仍叫雪佛龙(Chevron)。

德士古(Texaco),一次经济危机中垮掉了,为雪佛龙(Chevron)吞并;

海湾石油(Gulf Oil),1984年为雪佛龙(Chevron)所收购。

英国波斯石油公司,因为当时主要的经营范围在伊朗,在伊朗革命后撤走,后全力经营北海油田,即后来的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leum,“BP”)。

壳牌公司(Shell),全称为荷兰皇家壳牌集团(Royal Dutch /Shell Group of Companies),由荷兰皇家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

油桶真的比油贵!

本书另一个特点是讲述了非常多丰富而有趣的细节:

  • 最初的汽油很多都是倒掉的

石油最初是用来照明的。当时,汽油只是一种几乎毫无用处的副产品,有时勉强以每加仑两美分的价格售出,在实在卖不出去的时候,便在夜间倒入河里。

  • 钻井石油技术的灵感来源于中国

在开采石油之初,工人们是用手工工具开挖井穴,取得原油。该方法生产效率极其低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石油先驱们开始想别的办法。

在中国,1500年前人们就开始钻井取盐了,井深有时达到3 000英尺。1830年前后,欧洲引进了中国的办法并加以应用。这接下来又推动美国开钻盐井。1856年,乔治·比斯尔受此启发,将钻井的技术用来获取石油,最终大幅提高了石油的生产效率。

  • 中东古代就已发现石油并影响了当地人的信仰

在古代中东,就有从岩石缝隙渗出的石油,当地人民利用沥青用作建筑胶浆,它黏接起杰里科和巴比伦的高墙。而那些溢漏的气体经久不息地燃烧,成为古波斯拜火神教的起源基础。

  • 油桶比油贵真不是段子,是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一幕!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十年前,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国内油价6.3(元);十年后,国际原油每桶75.56美元,国内油价7.4(元)。结论是油桶贵了。

然而,油桶比油贵却是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的事。1859年8月27日,美国第一口油井钻探成功,地下涌出滚滚的石油,使供应远远超过需求,价格随之下跌。石油再也不缺了,缺的是装石油的威士忌酒桶。很快,酒桶的价格涨到几乎比桶中的石油还要贵一倍!

结尾福利

以上只是本人从此书摘取了一小部分精华奉上给大家。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若您亲自阅读此书,一定会获得全新的知识和感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石油人多读几遍的好书。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