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我要住在中國,洛邑的營建有什麼歷史意義

1963年寶雞市出土了一件了不起的青銅器,被命名為何尊。何尊是西周早期的祭祀器物,其中宅茲中國四個字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出現“中國”兩個字。

何尊是成王時期的一個叫何的人建造的,何的父祖輩跟隨文王,武王建立了周朝,成王教導並賞賜何,所以何建造的何尊用作紀念。


周武王:我要住在中國,洛邑的營建有什麼歷史意義


當初武王伐紂成功以後,曾說過要住在中國,統御萬邦的話(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但是成王在鎬京建立了成周,為了遵循父親的遺命,成王命令周公在洛邑建城。並遷九鼎。

其實周武王說的中國就是指洛邑。“八方之廣,周洛為中,謂之洛邑”,《尚書》有對洛邑叫土中的說法,金文也稱呼洛邑為“中國”,“王城”。

關於洛邑就是中國的說法一經出現就迎來了很多的質疑聲,有人說何尊出土於陝西,陝西才是中原,還有人反駁,古代中原應該是河南,河北加上山東一帶,其實他們說的都沒有錯。


周武王:我要住在中國,洛邑的營建有什麼歷史意義


首先,關於國的概念,在漫長的歷史中,國這個字並不一直是我們現在概念裡的意思。最早的國字是一個或字在口裡。或就是一個人拿著一個戈,代指士兵或軍隊,把軍隊放到一個城牆裡就是國,這就是國的最初概念。

想要組成一個國就先要有暴力機構,再有城牆才行。齊人在齊地建成叫齊國,魯人在魯地建城就叫魯國,至於後來一個諸侯坐擁上百個城,這些城其實都是曾經的國,被一一征服了而已。


周武王:我要住在中國,洛邑的營建有什麼歷史意義


洛邑的營建其實也可以說成營建了一個“國”,而由於這個國在地理觀念上位於天下的中央,又是周天子直接統領,所以洛邑這個城就被叫做“中國”。而“中國”最初很可能就是這麼出現的。既然中國有了,那麼中國附近的平原就叫做了中原。這兩種稱呼最早出現的時候就是這麼簡單而直接,但是隨著歷史進程的發展他們的意義開始變化了。


周武王:我要住在中國,洛邑的營建有什麼歷史意義


首先是平王東遷,周平王雖然真的把都城放在“中國”了,但是這時候周天子的威信已經非常薄弱了,諸侯表面上尊崇周天子,其實誰也不把他放在眼裡,但是中國這個名字在這時候是和天子聯繫在一起的,所以中國的名字就代表了華夏的統治中心和政治權威。

由於洛陽被周天子賦予了這樣一層含義,所以只要有人佔領了洛邑這個地方,他就會宣揚自己是中國,有著天下的統治權。那麼中國和中原的含義就被擴大了,能夠做到佔領,並長期吞併洛陽的政權最初多在河南河北,陝西一帶,這裡在廣義上就都是中原了。


周武王:我要住在中國,洛邑的營建有什麼歷史意義


隨著中華文明的擴展,“中國”成了東亞文明的風向標,八方的百姓都以學習中國文明而驕傲,但是隨著地理探索發現,洛陽不再是天下中央,那麼這就給了原本邊荒地帶人們一種新的認知,既然地理方位不是決定中國的標準,那麼就應該是文明程度。由於中原地區長期是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所以這裡長期被稱為中原,但是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在確定國號的時候,清政府提出的國號為中國,而日本方面對此作出了抗議,他們的邏輯是,現在的清政府愚昧落後怎麼能叫“中國”,日本才是“中國”。


周武王:我要住在中國,洛邑的營建有什麼歷史意義


其實日本人這種想法不是他們一廂情願,而是“中國”這個詞在當時的語境下並不是代表一個國家,而是代表了一種文明。在那個時代,你真的可以把朝鮮,越南,包括日本當做中國的一個省,雖然政治上沒有這樣的從屬關係,但是在文明的意義上講,他們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到了清亡了,“中國”才是特指我們的國家。

那麼我們回過頭看看洛邑的營建有什麼歷史意義,其實在某種角度來說,這裡就是“中國”一切的開端,無論是作為一個文明,還是作為一個國家,都是從營建這個小小的洛邑開始的,而我們現在之所以還能自稱為中華兒女,營建洛邑是有著他的歷史意義的。

這是《歷史的鏡子能照出什麼》第32篇連載文章,想看我們的生活怎樣從歷史一步步變成今天看到的模樣,敬請關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