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首優美的古典詩歌,入選河北省中考試題庫(五)

21.《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隱,【朝代】唐朝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34首優美的古典詩歌,入選河北省中考試題庫(五)

《夜雨寄北》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詞風秀麗、語言優美,擅長寫一些纏綿悱惻的愛情詩,其無題詩中有很多千古傳頌的名句,如: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公元836年,李商隱24歲,考中進士,卻一生仕途坎坷,皆因岳父王茂元被視為“李黨”,而授業恩師令狐楚為“牛黨”,李商隱一生處於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之中,左右為難,兩邊都不討好,仕途受阻,鬱鬱寡歡。李商隱的詩分為情意綿綿、柔腸百轉的愛情題材和以古喻今、暗諷時世的政治題材兩種。後者大多撲朔迷離、晦澀難懂,有時“無厘頭”得讓人不知所云,以至金元文學家元好問曾言:“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意思是說,大家都很喜歡你的詩句,但沒有人做註解真是看不懂啊。當代古典詩詞作家蘇纓、毛曉雯用“多情卻被無情惱”來概括李商隱的一生,多情的詩人一生被無情的政治所困。這首詩寓情於景,表達了詩人內心落寞時對妻子深深的懷念。

佳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2.《無題》:【作者】李商隱,【朝代】唐朝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4首優美的古典詩歌,入選河北省中考試題庫(五)

《無題》

據傳,李商隱十五六歲時被送往玉陽山(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學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道士宋華陽產生戀情,內心狂熱,外表卻不得不裝作冷漠。李商隱在此期間創作了多首無題詩,以詩傳情,詩句大多“月朦朧鳥朦朧”,讓人不知所蹤。

佳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23.《相見歡》:【作者】李煜,【朝代】唐朝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34首優美的古典詩歌,入選河北省中考試題庫(五)

《相見歡》

李煜,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國君,公元961年-975年在位,史稱李後主。公元975年,宋朝滅南唐,李煜肉袒出降,宋太祖趙匡胤封其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李煜皇帝做得不怎麼樣,但書法、繪畫、音律、詩文卻樣樣精通,其中以詩詞成就最高,被稱為“千古詞帝”。李煜後期詩詞大多沉鬱哀婉,其中以《相見歡》為代表。

詩中用“……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12個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個悲慘淒涼的場面。“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句,則將一個經歷過無上榮耀的亡國之君,現屈居人下的失落、無奈和悔恨刻畫得淋漓盡致。

佳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4.《漁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朝代】宋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34首優美的古典詩歌,入選河北省中考試題庫(五)

《漁家傲·秋思》

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鎮守西北邊疆,這首詞即創作於北宋與西夏戰爭對峙期間。詞中描寫了身處遙遠邊塞,秋風瑟瑟,孤煙落日,戰事不斷,范仲淹與守邊將士不能像南風的大雁那樣回到家鄉,只能對酒當歌,在悠悠的羌笛聲中度過漫漫長夜,戰爭的曠日持久和戰事不利,讓多年征戰的士兵暗暗傷心落淚,也讓將軍熬白了頭髮,詞中暗含對朝廷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當時北宋與西夏的軍事力量對比,完全處於下風,只能採取守勢。

佳句: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25.《浣溪沙》:【作者】晏殊,【朝代】宋朝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34首優美的古典詩歌,入選河北省中考試題庫(五)

《浣溪沙》

晏殊,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與其第七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詞中,晏殊面對和去年一樣的美酒、一樣的天氣、一樣的亭閣,卻有著“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心情,夕陽西下、花開花落,都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不為人所左右,只有南飛的燕子還會如約回來相伴,心情不佳的晏殊只能在庭院中獨自散步解悶。這是晏殊最負盛名的一首詞,名為傷春惜時,實為憶古傷今,暗含了宇宙永恆人生苦短的哲學道理,發人深思。

佳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26.《登飛來峰》:【作者】王安石,【朝代】宋朝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34首優美的古典詩歌,入選河北省中考試題庫(五)

《登飛來峰》

這首詩為宋仁宗二年(公元1050)夏,王安石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故鄉江西臨川,途經杭州時所作。當時的王安石,年方三十,正值壯年,初登仕途,意氣風發,對事業前程滿懷期望。雖有浮雲蔽日、邪臣蔽賢的擔憂,但心中仍充滿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氣概。

佳句: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