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損傷自身是否可以修復,關節組織還能不能再生?看完就知道!

先來聊一下關節的定義:指系相鄰兩骨借結締組織囊

相連形成的骨連結,囊內兩骨間有潛在腔隙滑液。如下圖:

關節損傷自身是否可以修復,關節組織還能不能再生?看完就知道!

從定義裡我們可以看到,關節由三個基本結構組成:

1.關節面:即構成關節各骨的鄰接面,關節面上覆蓋有光滑軟骨。

2.關節囊:是由跨過關節附麗於鄰近骨,獨特的纖維組織所構成的膜性囊,用以密封關節腔。關節囊中的滑膜層產生滑膜液,可提供營養,並起潤滑作用。

3.關節腔 關節囊與關節軟骨面所圍成的潛在性密封腔隙叫關節腔。

【再來說說關節“損傷”】

關節損傷可分為兩類:(1)急性損傷(如突然的暴力致傷)。(2)慢性損傷(即大家常說的勞損)。關節損傷亦是如此:比如一不小心跌倒,手撐地,然後肘關節骨折了。這便是急性損傷;而家裡老人膝蓋總疼,一去醫院檢查,被告知得了骨性關節炎。而這就是慢性損傷。

關節損傷自身是否可以修復,關節組織還能不能再生?看完就知道!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的人關節傷了能在幾個月後恢復甚至完全恢復,而有的人卻必須進行關節置換呢?

1.損傷組織不同導致了關節損壞的預後完全不同:

有些人即使關節遭遇骨折,損傷的也主要為骨質(由骨組織構成,可再生);而有些人則是軟骨受損,軟骨受損以後修復是很困難的。無論是關節有沒有受過傷,關節軟骨在人的一生中都在磨損(有些人軟骨磨損的快些,有些人慢一些,但一旦這層軟骨襯墊磨沒了,就無法再生),當軟骨被磨損到一定程度後,形成的就是老化性關節炎;如果以前軟骨還受過傷,就診斷為創傷性關節炎。輕者可保守治療,重者則強烈建議行關節置換術。

2.營養供應不同決定了軟骨的再生困難:

關節囊中的滑膜層產生滑膜液,可提供營養,並起潤滑作用。所以關節最主要的營養供應來源於滑膜,而非機體的血液循環。與軟組織損傷或者非關節類的骨折相比,關節內血供差,那麼關節傷後癒合也就相對困難了。這也就是關節損傷後的預後比較差的基礎了。

關節損傷自身是否可以修復,關節組織還能不能再生?看完就知道!

人體關節是通過分泌滑液起到潤滑和修復的作用,但是這種修復能力是有限的。關節損壞了不像人體皮膚,可以繼續再生,好好保養就能恢復。而且關節置換也並沒有那麼恐怖,換人工關節只是將破壞了的一薄層關節面切掉,換上一層通常有金屬、聚乙烯材料製成的關節面。手術的目的是為你解決疼痛,還你正常生活。

有些關節疾病患者因對關節置換手術的種種顧慮而放棄治療,不願接受置換手術,這可能會錯失恢復正常生活的最佳時機。不但造成往後的手術難度增加,而且生活質量將會明顯下降。

就後期治療而言,無論關節處的骨折還是關節置換,都應主動積極地配合康復師治療,該練的肌肉力量、該增加的關節活動度、該實現的功能動作一個也別落下。若是放之任之,肌肉萎縮,關節內、外粘連、健側過度代償等都將影響日常生活。

關節損傷自身是否可以修復,關節組織還能不能再生?看完就知道!

總而言之,關節內骨質損傷,可自動修復,但進程緩慢;關節內軟骨損壞,不可自動修復。磨損嚴重者,建議置換,少受罪。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保守治療還是關節置換,都應及早地介入康復、積極訓練並做好保護。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啦,如果您覺得有所幫助的話,請收藏或者轉發給身邊的朋友吧!歡迎關注“關節炎學堂”,定期更新科普小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