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元末起義軍鑄——龍鳳通寶

神秘的元末起義軍鑄——龍鳳通寶

元末明初,各地區起義頻繁,當時被官方標為“盜賊”的就有上千處。公元1351年,韓山童、杜遵道、劉福通為首的紅巾軍起義把元末明初的農民起義逐漸推向高潮,同時極大豐富了古錢幣史上的農民起義軍錢。

大體來看,歷代農民起義軍錢幣都不夠美觀,不及官鑄錢幣厚重大方。但此時的農民起義軍錢則是特例,不僅錢體鑄工精整,錢文書法勁道,甚至比有些正統王朝的鑄幣都要精良。由於流動性較大,錢幣的整體鑄造數量十分有限。這就促成了該時期的起義軍錢格外受到泉友喜愛。其中較有名氣的如龍鳳通寶、天佑通寶、徐天啟等都是泉中的珍品。

公元1351年,白蓮會首領韓山童、杜遵道、劉福通等人在白鹿莊聚眾三千,殺白馬黑牛,祭告天地,推舉韓山童為明王,決定以紅巾為號,發動起義(白蓮教成於北宋,屬於民間宗教,信奉阿彌陀佛,明王即指阿彌陀佛)。韓山童不久被官兵所殺,其餘人衝出重圍逐漸佔領潁州(安徽阜陽)、汝寧(河南汝南)、光州(河南汝南)等地。公元1355年2月,劉福通迎回韓林兒繼承政權,立為“小明王”,國號為宋,史稱“韓宋”,定都亳州(安徽亳縣),年號“龍鳳”,同時開始鑄造龍鳳通寶。

元末由於各地起義軍興起的地理位置距離較近,所以此時錢幣發現的位置也相對集中。錢體鏽色大多屬於南方坑口。而南方坑口容易形成藍綠美鏽,這種鏽色的錢幣是如今古錢幣市場中炙手可熱的品相。

龍鳳通寶錢(如圖)鑄有小平、折二、折三面值,存世均稀見。方孔圓錢中北宋中後期折二錢開始大量鑄造,南宋錢幣則以折二為基礎當值。其餘朝代折二當值相對稀見。這主要是由於鑄造折二錢的成本與當值的矛盾所造成的,是客觀規律,實際所見到的古錢幣也都是如此。

龍鳳錢由於整體數量少,版式相對固定。三種當值錢文為同一書體,彷彿出自一人之手,氣息相同,是當時較常見的楷書寫法。同樣傳承宋代書法的影響,文字顯得活靈活現,生動美觀,略帶俊秀氣質。龍鳳折二錢早年市場價格頗高,2010年日本拍賣一枚熟坑龍鳳通寶折二以93215元成交。

對比龍鳳小平與折三,目前市場所見存世量相差無幾,折三或更多一些。但如今市場上對於同等價格的錢幣,更偏愛尺寸大的。所以,折三價格比小平高,也更受鍾愛。頂峰時期,龍鳳折三的價格可到四五萬元,又以少見版。

紅巾軍起義最終因分裂使力量衰減。而韓宋政權留下的龍鳳通寶一直都是古錢幣市場中的難覓之寶。


神秘的元末起義軍鑄——龍鳳通寶

元末起義軍鑄:龍鳳通寶一套(折三、折二、小平)

內外有郭,外郭寬緣。面文楷書“龍鳳通寶”,由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鳳”字下有一小點,字體端莊。錢背光而無文。銅赤如金,錢體渾樸,文字遒勁優美,存世量極少。

神秘的元末起義軍鑄——龍鳳通寶

神秘的元末起義軍鑄——龍鳳通寶

龍鳳通寶折三銅錢


神秘的元末起義軍鑄——龍鳳通寶

孫仲匯 元末龍鳳通寶折三銅錢(真)

徑3.4釐米。龍鳳通寶折三銅錢,元末農民起義軍韓林兒龍鳳年間(1355—1366)鑄行。生坑,錢身有紅綠硬鏽。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錢幣不僅製作精美,而且非常講究錢文書法。如龍鳳通寶的楷書錢文就別具一格,起筆與收筆時的筆觸較重,給人一種遒勁矯健的感覺。龍鳳通寶折三有大字、小字二種版式,儘管大小不同,但風格完全一致,小字版的“鳳”字末筆斷連,是其特徵。是為小字版。


神秘的元末起義軍鑄——龍鳳通寶

元末龍鳳通寶折三銅錢(偽)

徑3.5釐米。近年新仿品,取軟性材料按真錢拓圖刻成祖模而後翻鑄。由於刻手不高,所以仿品的文字極差,“通”字的外形尚有一點接近,而“寳”字“鳳”字就像小學生寫出來的,根本無法與真品相比。錢身塗過偽鏽,文字外緣處已脫落,露出粗糙的銅質。龍鳳通寶近年被人大量仿造,版式遠不止一種,也有取真錢翻成的仿品,水平較高,望收藏時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