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峨眉山跳崖女子」事件折射出的社會現象,引人深思!


事件經過:

9月4日12時許,在峨眉山景區金頂"瑞吉山石"處,一女子不顧他人勸阻跳崖,被發現時已無生命體徵。經調查,跳崖女子為李某某,21歲,湖南省寧遠縣人。

昨日(5日),死者朋友小妮(化名)提供的遺書顯示,李某某寫道:"我只知道我活的很累很痛苦,很多人把這種病當成是脆弱,想不開,我想說,不是的。我從來不是個脆弱的人,就像不經常喝酒的人也會得肝癌一樣,沒有太多的誘因,就這麼發生了,希望大家多關注抑鬱症這個群體吧,願世界多些善意和美好,少些傷害。"

"抑鬱症"科普: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小編是個上班族,每天上班閒暇的時候都會看下新聞,這兩天一直深思這件事,不難發現類似的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類似事件:

1、 最轟動的我想應該是大家都熟悉的張國榮了,2003年4月1日下午6點41分,張國榮在文華酒店24樓健身室外的露臺上徘徊了一個多小時後跳樓自殺,而哥哥自殺的罪魁禍首就是抑鬱症。

從“峨眉山跳崖女子”事件折射出的社會現象,引人深思!

張國榮

2、 2009年10月31日,歌手陳琳用一種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39歲的生命。就在她離開這個世界前的幾個小時,她的好友張強(80年代一度很紅的女歌手,代表作《燭光裡的媽媽》)還在給她做吃的,拿出吉他讓她彈。陳琳說:"我都好久沒有碰這東西了。"趁張強熟睡之際,陳琳從樓上跳了下去。

從“峨眉山跳崖女子”事件折射出的社會現象,引人深思!

陳琳

3、 1935年春,《新女性》上映後,阮玲玉主演的人物頗受非議,私生活還被屢屢曝光。阮玲玉深感壓力太重,患上抑鬱症而自殺,留下遺言:"人言可畏"。

從“峨眉山跳崖女子”事件折射出的社會現象,引人深思!

阮玲玉

4、 詩人海子也是死於抑鬱症,死的方式異常慘烈--臥軌自殺。他出身貧寒,生前一無所有,沉迷於詩歌的寫作到了痴迷的程度。四任女友都因貧寒先後離他而去。他的詩集是在他死後多年,由好朋友西川幫助整理出版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詩歌界給了他崇高的榮譽,他的才華也漸漸地被世人瞭解和接受。

反思:

類似的事件太多太多,可即使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似乎並沒有得到社會各界對"抑鬱症"患者的重視,類似事件屢見不止,甚至越來越嚴重。

隨著科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國在各個領域都有了大幅度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更加便利快捷;但是網絡上充斥著各種網絡暴力現象,讓這個本就浮躁的現實社會變得令人膽寒。各種校園暴力,醫患矛盾糾紛,黑社會公然挑釁執法者,人民教師虐童,某某高三學生不堪壓力跳樓自殺等等社會一系列現象,導致這些社會現象的背後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是這些事件中的弱勢群體,是否應該得到這個社會更多人的重視和關愛呢?

建議:

1、由於我國互聯網相關立法還不完善,無法去監管和約束網絡行為,所以建議不斷完善立法,廣大網民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多積點口德。

2、成立"抑鬱症"等患者的關愛組織,關愛基金等,從現實中行動起來,讓這些患者感受到更多的關愛。

3、加強中小學生的心裡教育,加強社會人員的定期心裡輔導,培育一批資深的心理導師等。

這是一個長期並且龐大的工程,需要社會各界以及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更多建議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文章純屬個人見解,有不同意見者可以發表)

(PS:喜歡3D模型、手板的朋友,可以多多關注我,多多關注雲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